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能够揭示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网络活动及其连接模式,为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旨在探讨rs-fMRI在评估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BSCO数据库中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BSCO数据库中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9个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其中,16个模型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2个模型采用了随机森林的方法,1个模型采用了LASSO回归的方法。建模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0.940。4个模型进行了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中2个模型报告了P值且P≥0.05。11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5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4个模型同时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16项研究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问题集中在分析领域。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整体性能良好,但模型质量有待提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优化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改进统计分析方法,并注重模型的外部验证,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在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目的探讨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在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7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患者,随机分配到tDCS组与假刺激组,其中tDCS组23人,假刺激组24人,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期与15天tDCS或假刺激治疗后认知量表评分变化值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期与15天tDCS或假刺激治疗后VMHC与ReHo指标的差异,并提取差异脑区的VMHC与ReHo值与治疗前后认知量表评分的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CS组与假刺激组在治疗后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但tDCS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MMSE与MoCA量表评分改善值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HC指标结果:tDCS组患者在治疗后,双侧岛叶、楔前叶的VMHC值升高(P<0.05,FDR校正),假刺激组患者在治疗后,在双侧枕上回的VMHC值升高(P<0.05,FDR校正);ReHo指标结果:tDCS组患者在治疗后,前扣带回和顶下缘角回的ReHo值升高(P<0.05,FDR校正),假刺激组患者在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脑区;相关性分析:tDCS组患者在治疗后,双侧楔前叶VMHC增加的值与MMSE、MoCA量表评分的变化值呈现正相关,MMSE(r=0.47,P=0.02);MoCA(r=0.43,P=0.04);其他差异脑区与MMSE与MoCA量表评分变化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PSCI患者的认知康复效果优于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应用VMHC与ReHo发现tDCS的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中部分脑区在双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自发活动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能够揭示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网络活动及其连接模式,为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旨在探讨rs-fMRI在评估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BSCO数据库中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9个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其中,16个模型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2个模型采用了随机森林的方法,1个模型采用了LASSO回归的方法。建模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0.940。4个模型进行了Hosmer-Lemeshow(H-L)检验,其中2个模型报告了P值且P≥0.05。11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5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4个模型同时进行了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16项研究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问题集中在分析领域。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整体性能良好,但模型质量有待提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优化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改进统计分析方法,并注重模型的外部验证,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