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丁伟军 谢道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1期1042-1044,共3页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类药物的疗效,但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起效缓慢,通常需2周才能充分起效,且有一定副作用,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症用药,效果较佳,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中医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艳 谢道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近年来,约有1/3的卒中生存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卒中后抑郁(PSD),大多为轻、中度抑郁。PSD是卒中后情感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部位、卒中次数、抑郁症史、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关键词 后抑郁 发病率 相关因素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晓璐 庞声航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6-68,共3页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沉、主动活动减少、自卑、焦虑、淡漠、失眠等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还减慢患者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沉、主动活动减少、自卑、焦虑、淡漠、失眠等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还减慢患者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恢复,并可使病死率升高,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脑卒中后抑郁在国内的发生率为23%。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房国林 谢道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972-976,共5页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脑血管疾病认...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本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提高,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本身所导致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中医药 病因 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2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平 葛永桂 +1 位作者 张鑫 陈万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9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2003—2022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 5.8.R3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 目的探讨我国2003—2022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CiteSpace 5.8.R3软件,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并对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43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呈先稳步上升后升降交替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方法主要为中药、中药+针刺、针刺+西药、针刺+西医康复,评估指标主要为治疗后抑郁行为及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是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仅有少量文献涉及炎症因子、蛋白、神经递质及海马结构等变化的机制。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是研究的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后抑郁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通过调节“脑肠轴”治疗卒中后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悦 吴民民 朱路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89-92,共4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运动疗法是治疗PSD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调...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运动疗法是治疗PSD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调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等机制作用于“脑肠轴”中的神经信号、免疫信号和化学信号,起到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维持肠道菌群稳定的作用,进而缓解抑郁症状。深入探索运动疗法通过作用于“脑肠轴”治疗PSD的机制,有助于提高PSD的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抑郁 脑肠轴理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利永聪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70-73,共4页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不稳、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中风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卒中后抑郁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7.5%~62.5%[2-3]。目前西医...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不稳、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中风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卒中后抑郁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7.5%~62.5%[2-3]。目前西医对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治疗上往往予以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药物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易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且加重肝肾功能代谢负担等副作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迎迎 洑寒莹 林法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本文分析了脑卒中与抑郁的关系和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并基于中医古籍中关于五音的记载,讨论了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并提出辨证施乐的选乐方法,以期为临床脑卒中患者情志疾病的治疗... 探讨五行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本文分析了脑卒中与抑郁的关系和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并基于中医古籍中关于五音的记载,讨论了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并提出辨证施乐的选乐方法,以期为临床脑卒中患者情志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音乐 音乐疗法 后抑郁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峰 吴松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787-788,共2页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治疗本病的方法日臻完善,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气血虚少,脾虚、肝虚、肾虚;"标实"是指风、火、痰、瘀等实邪的存在,通过中药单方、复方、针灸、...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治疗本病的方法日臻完善,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气血虚少,脾虚、肝虚、肾虚;"标实"是指风、火、痰、瘀等实邪的存在,通过中药单方、复方、针灸、磁疗等治疗手段予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滋肝、补肾等法,从而达到中医药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遗症期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应重视的几个环节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家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急性缺血性 影像学检查 静脉给药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鑫 郭彪宏 高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57-159,共3页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联合应用音乐疗法联合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8例)。对... 目的 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联合应用音乐疗法联合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音乐疗法合并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认知和神经功能。结果 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的上述分数均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结论 卒中后抑郁患者联合应用音乐疗法和康复护理对于宣泄负性情绪、改善认知状态和神经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音乐疗法 康复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非药物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雅婷 苏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影响脑卒中幸存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成为广受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争议,且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非药物疗法作...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影响脑卒中幸存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成为广受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争议,且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目前非药物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不耐受、拒绝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PSD患者。文章围绕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并对非药物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发病机制 非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继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及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皮温上升,甚至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畸形。SHS发病率较高,严重...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及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皮温上升,甚至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畸形。SHS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手段,在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现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汪秀勤 程燕 +4 位作者 宋明香 赵启媛 张久静 姜婷婷 汪超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2-1737,共6页
目的:评价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心理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6月—10... 目的:评价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心理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6月—10月住院的6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价患者心理弹性及认知情绪调节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负性情绪;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3个月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8周、3个月后的乐观、自强得分及心理弹性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责难得分低于对照组,积极重新关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可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心理弹性及认知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感知训练 情绪释放疗法 后抑郁 心理弹性 认知情绪调节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秀莲 任媛媛 +1 位作者 杨晓波 安军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91-93,共3页
从药物疗法、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其他疗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只停留在一般的临床总结或疗效观... 从药物疗法、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其他疗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针治疗痉挛性瘫痪只停留在一般的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上,对于电针的刺激强度没有明确给出;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评价指标单一化;临床方法多是各自经验,不易重复验证和总结规律;缺乏临床诊疗规范,结论的可信度不高。今后应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前瞻性的、大样本的、多中心的、标准化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 中医药治疗 药物疗法 体针疗法 电针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张春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621-3624,共4页
目的分析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0例离院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分析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0例离院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赫氏希望量表(HHI)评分、简明健康测量量表-36(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回忆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HHI评分、SF-36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团体积极心理疗法可改善居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面对生活的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团体积极心理疗法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祖光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7-80,共4页
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统计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70%,多由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和狭窄而引起。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 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统计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约占60%~70%,多由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和狭窄而引起。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障碍 药内服 针灸 药外敷 推拿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维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83-684,共2页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针剂治疗、外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各法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都有较好的疗效,反映了中医治疗本病的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
关键词 缺血性脑/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9
作者 唐丽莹 叶江洪 +2 位作者 章亚娟 张优琴 闻秀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并观察PS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 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对符合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的脑卒中患者评定抑郁和认知障碍。... 目的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并观察PSD(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 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对符合CCMD-Ⅱ-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的脑卒中患者评定抑郁和认知障碍。入选4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每晨口服。实验组患者采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实验组临床痊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但实验组SDS评分治愈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对PSD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疗效 认知障碍 认知疗法 心理护理 PSD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曾宁 陈可涵 +1 位作者 郑洪黎 刘祚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社会交往训... 目的观察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社会交往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两组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社会功能[采用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缺损评定量表(SSFD-MD)评估]。结果干预8周,两组SDS、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FD-MD中社会参与、家庭生活、自我照料、与人相处、理解与交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联合社会交往训练可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抑郁 社会交往训练 结构式团体心理疗法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