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飞跃 孙道东 +4 位作者 宋蝴蝶 王锦 张丹妮 李升 袁爱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已被众多学者应用于PSA中枢效应机制研究。本研究基于功能MRI、弥散张量成像、结构性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多模态成像技术,从脑功能、脑结构及脑代谢等角度探讨了针刺对PSA患者中枢效应机制,旨在为针刺治疗PSA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方向,为研究针刺治疗PSA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枢机制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融合交互系统辅助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训练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晓兰 陈辉 +3 位作者 王岚 裴新 田丰 王宏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一个普遍的致残性疾病.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及实物交互技术对该疾病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言语康复系统很少能将这2类技术有效结合并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且没有对言语训练素材进行合理编排以适应...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一个普遍的致残性疾病.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及实物交互技术对该疾病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言语康复系统很少能将这2类技术有效结合并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且没有对言语训练素材进行合理编排以适应实际的康复训练需求.提出了一种虚实融合辅助的言语康复训练系统,构建了一个"超市购物"的虚拟场景,基于语义网络理论编排言语训练素材,实现了对操作实物的实时跟踪和识别;并将其映射到虚拟购物场景中,使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可以通过对实物的操作去完成在虚拟空间的购物任务;患者在虚实融合辅助的言语康复训练系统中的任务完成时间和行为表现结果表明了系统的可用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系统得到了康复治疗师的普遍认可,患者和治疗师在用户访谈中提出的多项建议对未来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康复训练 虚实融合 Kinect物体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干预脑卒中后失语症视图命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大华 汪洁 +2 位作者 宋为群 程亦男 袁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2-1585,共4页
失语症系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大脑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损,而造成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与社会功能[1]。其中视图命名障碍是失语症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也是失语症康复的一个难点。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 失语症系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大脑语言区及其相关区域受损,而造成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能力与社会功能[1]。其中视图命名障碍是失语症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也是失语症康复的一个难点。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该技术能够引起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的皮质环路可塑性改变,研究证明rTMS对脑卒中后的失语症视图命名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2]。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表明,rTMS治疗存在一些不安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轻度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等;而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诱发癫痫[3]。Theta爆发式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是rTMS的一种新的治疗范式,相比较传统rTMS具有刺激时间短、刺激脉冲数少、刺激强度低等优势,能诱导持久的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副作用的发生[4],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TB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疗效研究进展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刺激强度 命名障碍 经颅磁刺激 大脑皮质 功能障碍 视图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辉萍 徐伟 宋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失语症是指大脑语言中枢或语言相关区域损伤所导致的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功能的受损。脑卒中是引起失语症的最主要病因。据报道,急性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发生率为14%—38%。失语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 失语症是指大脑语言中枢或语言相关区域损伤所导致的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功能的受损。脑卒中是引起失语症的最主要病因。据报道,急性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发生率为14%—38%。失语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于某些患者甚至较肢体残疾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盐酸美金刚 语言康复训练 急性脑 言语康复 临床疗效 语言 肢体残疾 语言功能障碍 后天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弓状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红 余齐卫 +4 位作者 牟志伟 陈小云 严嘉健 李淑青 陈卓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估和DTI扫描,观察各语言功能亚项和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改变,并分析各语言功能亚项改变与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患者ABC各语言分项治疗前后得分百分比为:听理解(治疗前66.38%,治疗后69.40%);命名(治疗前84.76%,治疗后84.76%);复述(治疗前64.00%,治疗后72.00%);口语表达(治疗前69.81%,治疗后81.13%),其中听理解和命名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而复述和口语表达改善较明显.在口语表达分项的各亚项中,信息量(治疗前66.67%,治疗后83.33%)和流利性(治疗前48.15%,治疗后66.67%)得分明显提高.复述分项中则以句复述亚项得分百分比提高为主,从治疗前的52.63%提高到63.16%.DTI纤维追踪结果显示患者双侧弓状纤维束的纤维数量和致密性增加并出现损伤部位的结构重建.结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可发生完整性增加及结构重建等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语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语言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恢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结合醒脑开喑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勇涛 刘晓鑫 +3 位作者 谢立娟 王飞 史艳 王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究圣愈汤结合醒脑开喑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均由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西医常规疗法,... 目的探究圣愈汤结合醒脑开喑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均由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2例)采取西医常规疗法+圣愈汤结合醒脑开喑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变化、中医症状(语言謇涩/不语/错词、口舌歪斜、眩晕、神志昏蒙、偏身麻木等)积分变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变化、失语商及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量表(CFCP)变化、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评分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及MoCA评分、语言謇涩/不语/错词、口舌歪斜、眩晕、神志昏蒙、偏身麻木等中医症状积分、CRRCAE量表评分、CFCP量表评分及失语商、SAQOL-39g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NHISS及MoCA评分、语言謇涩/不语/错词、口舌歪斜、眩晕、神志昏蒙、偏身麻木等中医症状积分、CRRCAE量表评分、CFCP量表评分及失语商、SAQOL-39g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及MoCA评分、语言謇涩/不语/错词、口舌歪斜、眩晕、神志昏蒙、偏身麻木等中医症状积分、CRRCAE量表评分、CFCP量表评分及失语商、SAQOL-39g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0.00%),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2.33%)(P>0.05)。结论圣愈汤结合醒脑开喑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失语情况显著改善,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圣愈汤 醒脑开喑针刺疗法 疗效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为主导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桑博默 李波漩 +2 位作者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3308-3315,共8页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 背景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次缺血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为30%。目前指南推荐疗法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诸多研究表明,针刺联合疗法可增加患者获益。目的对针刺为主导疗法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工具、PRISMA声明、GRADE分级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其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质量,5篇为低质量,6篇为极低质量,主要由于研究者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未对前期设计方案进行说明,该项关键条目缺失导致多数研究为低质量或极低质量。12篇文献PRISMA得分为17~25分,其中20~25分有7篇,报告相对完整;17~19分有5篇,报告存在一定缺陷。GRADE分级结果显示,12个为中级证据,24个为低级证据,18个为极低级证据。结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等疗法与单纯语言康复等疗法相比,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障碍严重程度、听语理解、复述及阅读能力方面,以及以针刺为主导疗法在提高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临床有效率方面,证据质量均为中级,推荐临床使用。在其他方面,今后仍有必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严格证据形成过程,为卒中后失语症的针刺康复提供更有力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针刺 医药疗法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GR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杨 张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为家庭与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rest-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不但可以反映脑功能、脑组织代谢和脑局...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为家庭与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rest-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不但可以反映脑功能、脑组织代谢和脑局部血氧水平,而且不需要被检者执行任务,简单易行,依从性好,是探究卒中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工具。今后,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rs-fMRI将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个体化诊疗、评估、康复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对rs-fMRI在卒中后失语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卒中后失语症发病机制的阐明以及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失语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袁绘 罗淑丹 +7 位作者 彭瑾 吴雄枫 陈蕾 呼延梅华 谢珊 查益 张永巍 张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刺激组...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刺激组、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每组15例。伪刺激组患者予常规语言训练,单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予单侧rTMS治疗,双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言语训练基础上予双侧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及失语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单侧rTMS治疗组、双侧rTMS治疗组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高于伪刺激组(P<0.05),但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语言训练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但双侧rTMS治疗的效果并不优于单侧rT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失语症 非流利性失语症 语言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编简易临床失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婧 张海平 +2 位作者 余茜 邢译尹 肖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对自编简易临床失语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符合标准的45例正常受试者和46例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自编简易临床失语量表的2次评估:不同评定者间评估、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量表评估。计算本量... 目的:对自编简易临床失语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符合标准的45例正常受试者和46例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自编简易临床失语量表的2次评估:不同评定者间评估、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量表评估。计算本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评定者间信度及校标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结果:简易临床失语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7~0.990;量表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73;评分者间信度为0.862~0.992;因子分析KMO为0.825;区分效度P<0.001;校标效度为0.805~0.953。结论:简易临床失语量表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简易临床失语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