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上海人的流浪与归纳
- 1
-
-
作者
张欢华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1-22,共2页
-
-
关键词
上海开埠
结构调整
生存状态
活的资本
人文观念
极少例外
精神特征
个人ID
居留时
卑劣行径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从“骂”处着眼
- 2
-
-
作者
阎晶明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2-22,共1页
-
文摘
从“骂”处着眼,是研究鲁迅的人可以大谈一回的话题,书市上以此为题的书有多种,书名可称大胆,大多是“一个都不宽恕”、“亵渎”、“鲁迅与他‘骂’过的人”等等。鲁迅的“骂人”与被“骂”,确为鲁迅研究里不可绕开的题目。但自几十年以前,人们已经不用“骂”这个刺...
-
关键词
“骂”
鲁迅研究
鲁迅形象
中性状态
文化战线
当下文化
卑劣行径
学术著作
反面角色
讨论的问题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祥林嫂是“无妻性”的典型吗?
- 3
-
-
作者
郑光中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23-23,共1页
-
文摘
林志浩同志的《论【祝福】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见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论集》第一集)一文,在探索祥林嫂悲剧的深广意义时,提出:“在祥林嫂身上,只有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她是鲁迅心目中的‘无妻性’的典型。”这个结论是难于使人接受的。 所谓“无妻性”的命题,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24日写的《小杂感》一文中提出的,它的主要锋芒是针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以“英雄”的姿态和“讲演”的形式欺骗人民的卑劣行径,而《祝福》写于1924年2月。我们很难设想三年半以前写的小说,是三年半以后的某种思想的典型。再说,纵观鲁迅先生一生的言论著述,找不出只言片语说他塑造的某个形象是他“心目中”某种思想的典型。相反,鲁迅却多次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
关键词
无妻性
祥林嫂
鲁迅先生
《祝福》
女儿性
思想的深刻性
丈夫
卑劣行径
片语
杂感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假药·金钱·事业
- 4
-
-
作者
郭振海
-
出处
《商业研究》
1986年第1期47-48,共2页
-
文摘
晋江假药的丑闻在报纸上披露以后,很多人为之震惊。记得在解放初期,被群众称之为江湖骗子的偶而招摇过市,把一些假药兜售给一些不明之人。假的终究是假的,一旦被人们识破,便群起而攻之。可见卖假药大为不得人心。时至今日。
-
关键词
假药
江湖骗子
解放初期
晋江
丑闻
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
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
卑劣行径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