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构建及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姚鹏 叶振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7,共8页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其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为了跟踪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本文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其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为了跟踪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本文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二级指标来看,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主要力量,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相比之下,区域一体化水平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基于此,本文从促进区域发展能力、深化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机制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配套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互动发展、创新产业转移协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五大发展理念 协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尺度下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基于人类发展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晶 《西部论坛》 2013年第6期53-61,共9页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而且各个维度发展比较协调;在落后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相对落后,而且三个维度发展的不协调程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发展 地区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三个维度 经济增长 公共服务事业 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 惩罚不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省协调发展指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媛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0-141,共2页
本文根据广东省2000~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协调度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 本文根据广东省2000~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广东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再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协调度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广东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发展指数的动态分析,其结果呈现"U"型,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指数 复合系统 经济系统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发展指数模型 被引量:20
4
作者 汤兵勇 张文渊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6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运用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讨论研究了一类新的综合指标-协调发展指数,建立了其定量模型,并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测算方法及自适应预测与控制算法。
关键词 协调发展指数 经济发展 指数模型
原文传递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慧敏 丁阳 杨青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5-79,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的核心方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从而在整体上评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该...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的核心方法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从而在整体上评估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2005-2016年省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发展的协调性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均呈现改善趋势;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兼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4
6
作者 刘瑞 郭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高质量发展指数应用于东北经济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 在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将高质量发展指数应用于东北经济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指数能够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得出东北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结论。其中,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作用;吉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作用;黑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于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作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开放发展不足。因此未来东北经济全方位振兴的重点是扩大开放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是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绿色发展指数 开放发展指数 共享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士宁 杨方 +4 位作者 陆宇航 陈星 王利兵 宁叶 王昊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5期537-548,共12页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 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污染、加快能源转型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系统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各国的发展成效和进程,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从电力互联、绿色低碳和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维度系统反映各个国家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水平。采用了对数极差法对传统数据标准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方法相比传统极差法对统计国家数量多、数据离散程度大的情况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最后分析了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及电力互联发展的相关性及区域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等制定政策、规划研究、投资咨询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 电力互联指数 绿色低碳指数 能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长杰 傅小锋 +1 位作者 马晓微 魏一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构成了其关键要素。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 ,首先提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 ,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分析法 ,就中国 1987~ 2 0 ...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构成了其关键要素。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 ,首先提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 ,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分析法 ,就中国 1987~ 2 0 0 1年度的综合发展指数与协调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 ,基于研究成果 ,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法 隶属度分析法 综合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娟 周忠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评价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陕西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建立了由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科技5个大类38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89~2008年度可持续... 评价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陕西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建立了由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科技5个大类38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89~2008年度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科技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个子系统及PREEST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按时间序列均基本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有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成为可持续状态的趋势。(2)经济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均呈现协调发展,但某些年份的协调发展水平低于整体协调发展趋势。(3)"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波动最大,而且在2001年之前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波动也较大,在1996之前的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EST系统 可持续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10
作者 王晔立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0期191-192,共2页
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提出了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协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甘肃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 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提出了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甘肃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协调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甘肃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协调度大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和协调度小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PREEST系统 综合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乔丽 白中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研究关于矿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意义重大。在提出了矿区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生态文明建...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研究关于矿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意义重大。在提出了矿区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了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构建了矿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动态指数等综合评价体系,为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文明 发展程度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动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