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商课程与学习:民主课堂的蕴含与路径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颖 郝德永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民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是西方学校教育的普遍追求与特点,也是今后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依据之一。本文通过对协商课程与协商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阐明了建构民主课堂的蕴含与路径。
关键词 协商课程 协商学习 民主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课程:特征、模式及其对研究生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晖 薛国凤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8,共5页
介绍了协商课程的基本特征,指出小型讨论会、在教学大纲中反映学主意愿以及指定性作业的选择是协商课程的主要实践模式,探讨了协商课程对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协商课程 研究生教学 基本特征 实践模式 教学大纲 启示意义 课程教学 讨论会 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课程——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海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3-47,共5页
协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目标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关键词 协商课程 课程范式 课程模式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商课程的中国式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超 于翠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8-61,共4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协商课程的话语之声日渐强势。然而,协商课程在中国本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内涵异化、模式僵化、态度踌躇的病理性表征。造成协商课程顾此失彼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实遭遇中的中心—外围的推广模式、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协商课程的话语之声日渐强势。然而,协商课程在中国本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内涵异化、模式僵化、态度踌躇的病理性表征。造成协商课程顾此失彼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实遭遇中的中心—外围的推广模式、经验主导的思维样态以及内忧外患的交往理性。因此,在中国课程场域中,协商课程模式应立足现实,从课程改革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实施者三方关系入手,在涂鸦板、天平以及药理学的隐喻诠释中,为实现"包容式发展"探寻一条平衡的和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课程 课程改革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协商课程:课程行动研究的一个实践范式 被引量:3
5
作者 肖龙海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9,共6页
协商课程就是师生共同作出有关课程的决定,一起开发、创生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体验课程"。协商课程的过程就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许多教师对于课程行动研究的实际操作感到棘手,协商课程的实... 协商课程就是师生共同作出有关课程的决定,一起开发、创生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的"体验课程"。协商课程的过程就是一种课程行动研究的过程。许多教师对于课程行动研究的实际操作感到棘手,协商课程的实施过程:计划、协商、教和学、展示、评估五个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做课程行动研究的一个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开发 协商课程 课程行动研究 实践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协商课程模式的构建
6
作者 吴秋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协商课程瓦解了传统体育课程中不容置疑的教师即传播者和学生即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在协商课程中,体育课程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对话与交流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而学习则成为有意义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主动的参与者,更是积... 协商课程瓦解了传统体育课程中不容置疑的教师即传播者和学生即接受者的角色定位,在协商课程中,体育课程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对话与交流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而学习则成为有意义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主动的参与者,更是积极的课程设计者、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课程反思性实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学生 教师 协商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课程评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1,54,共6页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以寻求协商课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协商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英、美课程经营与课程思想的新冲突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颖 郝德永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52,共6页
课程经营与课程思想之间的冲突、对峙由来已久,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一般来讲,课程经营主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或地区具体的课程实施,具有强烈的社会历史制约性,而课程思想往往反映出课程理论工作者对课程设置、管理、编制、评... 课程经营与课程思想之间的冲突、对峙由来已久,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一般来讲,课程经营主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或地区具体的课程实施,具有强烈的社会历史制约性,而课程思想往往反映出课程理论工作者对课程设置、管理、编制、评价等方面的某些设想、观点及对课程经营现状的修改意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及现实批判性的特点,因而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差异。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在课程经营上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令世界瞩目,而在改革中以法律的形式而出现的、带有“强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协商课程 课程编制 课程思想 概念重建 学校教育 学校课程 课程思潮 国家课程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疫教育实施范型构建:交叠影响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7
9
作者 程雯 吴紫娟 谢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29,共5页
防疫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立体化、多向度、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进。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儿童成长有着交互叠加的影响,倡导三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致的行为、经验和价值观实现教育成效... 防疫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立体化、多向度、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进。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儿童成长有着交互叠加的影响,倡导三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致的行为、经验和价值观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防疫教育的协同实施可采取以下策略: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型国家—学校—家庭—社区叠离关系的防疫教育外部模型;探究国家、学校、家庭、社区四大主体互动关系与影响机制的防疫教育内部机理;通过课程协商、居家学习、线上教育、社区活动、家校社合作交流以及营造防疫教育文化搭建防疫教育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教育 交叠影响域理论 国家-学校-家庭-社区 课程协商 居家学习 线上教育 社区活动 防疫教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