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46
1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20,共9页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本作用机理,而程序保障则是协商性司法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对话
妥协
互利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协商性司法的事实基础
被引量:
6
2
作者
谢登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0,307,共8页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协商性司法对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提出了挑战。协商性司法中意思事实替代证据事实成为司法裁判的小前提,这冲击了包括证据裁判、直接言辞、无罪推定在内的一系列刑事证据原则及制度。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各自刑...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协商性司法对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提出了挑战。协商性司法中意思事实替代证据事实成为司法裁判的小前提,这冲击了包括证据裁判、直接言辞、无罪推定在内的一系列刑事证据原则及制度。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各自刑事诉讼构造的区别,其在协商性司法中探究案件事实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我国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建立了以认罪案件为基础的多元协商性刑事司法程序。我国法官、检察官的客观真实责任保障了对案件事实的探究,但不能凸显被告人在协商性司法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证据事实
意思事实
认罪
主体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合作式司法在中国刑事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7
3
作者
任华哲
程媛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822-826,共5页
合作式刑事司法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世界潮流。无论从刑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趋势,还是从我国社会制度和思想根源来看,它都在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重视本土现有优势资源,消除思想上的传统桎梏,理性把握合作限度,...
合作式刑事司法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世界潮流。无论从刑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趋势,还是从我国社会制度和思想根源来看,它都在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重视本土现有优势资源,消除思想上的传统桎梏,理性把握合作限度,处理好与对抗制的关系,合作式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式
司法
恢复
性
司法
协商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罪治理的经验与逻辑——以《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为例
4
作者
孙本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中国轻罪治理贯彻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在探索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治罪策略的基础上,以快速办理为主要导向,初步形成附条件出罪规则和“出罪入行”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轻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轻罪治理整体上存在政策有余而制度不足...
中国轻罪治理贯彻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在探索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治罪策略的基础上,以快速办理为主要导向,初步形成附条件出罪规则和“出罪入行”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轻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轻罪治理整体上存在政策有余而制度不足、惩罚有余而矫正不足、从快有余而从慢不足、对抗有余而协商不足、配合有余而制约不足等缺陷。提升中国轻罪治理效能,应在完善犯罪分层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轻罪附条件出罪制度、完善轻罪司法慢处理机制、降低轻罪强制措施适用率、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轻罪处理制约机制等方式,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犯罪治理
附条件出罪
协商性司法
公诉必要
性
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被引量:
82
5
作者
陈瑞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63,共19页
自2012年我国法律确立附条件不起诉以来,该制度在实践中扩大了适用对象,逐渐成为一种有助于轻罪治理的制度模式。这种制度形成过程与欧美国家的相关制度发展保持了大体一致的态势。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体现了协商性司法的基本理念,...
自2012年我国法律确立附条件不起诉以来,该制度在实践中扩大了适用对象,逐渐成为一种有助于轻罪治理的制度模式。这种制度形成过程与欧美国家的相关制度发展保持了大体一致的态势。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体现了协商性司法的基本理念,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可以预防轻罪嫌疑人再次实施犯罪行为,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具有较为强大的制度活力。未来,有必要将这一制度扩大适用到所有轻罪案件,完善其适用条件,确立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监督考察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矫治体系,健全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程序,将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上升为国家法律规范,使其发挥普遍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案件附条件不起诉
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
协商性司法
公共利益衡量
预防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认罪认罚从宽的路径依赖
被引量:
11
6
作者
吴思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61,共14页
我国控辩协商的变迁历程从根本上揭示了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复杂性,也反映出这一改革不可避免的渐进性。职权主义的传统思维贯穿于控辩协商渐进式的发展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呈现为对“权力主导”路径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我国控...
我国控辩协商的变迁历程从根本上揭示了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复杂性,也反映出这一改革不可避免的渐进性。职权主义的传统思维贯穿于控辩协商渐进式的发展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呈现为对“权力主导”路径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我国控辩协商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并且大大增加了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难度。为了避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陷入既有路径依赖的羁绊,重蹈此前控辩协商改革的疲软与僵滞,应当实现由“权力主导”到“权利关照”的路径转变。以构建法定的协商程序为目标,推动控辩协商制度化,实现认罪认罚从宽的合宪性控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变革方案,克服改革的惰性,加强顶层设计者主导变迁的决心;以先验性到经验性的认知转变为改革养分,增强本土化自觉,促成理论与实践有效的二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辩
协商
协商性司法
渐进式变迁
司法
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
被引量:
12
7
作者
陈文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9,共9页
如何认识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重新阐述“审判中心主义”“庭审实质化”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涉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系...
如何认识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重新阐述“审判中心主义”“庭审实质化”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涉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其长远目标在于改变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诉讼阶段的关系,走出“侦查中心主义”和“逮捕中心主义”的桎梏,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都属于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必要制度措施,二者虽然存在一定冲突,但都统一于审判中心主义,并受其制约。与此同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背后的协商性司法理念,也对庭审实质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契合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认罪认罚从宽
对抗
性
司法
协商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
46
1
作者
唐力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20,共9页
文摘
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本作用机理,而程序保障则是协商性司法的制度框架。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对话
妥协
互利正义
Keywords
deliberative justice
discuss
compromise
mutual-benefit justice
分类号
D92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协商性司法的事实基础
被引量:
6
2
作者
谢登科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0,307,共8页
基金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2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协商性司法对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提出了挑战。协商性司法中意思事实替代证据事实成为司法裁判的小前提,这冲击了包括证据裁判、直接言辞、无罪推定在内的一系列刑事证据原则及制度。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各自刑事诉讼构造的区别,其在协商性司法中探究案件事实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我国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建立了以认罪案件为基础的多元协商性刑事司法程序。我国法官、检察官的客观真实责任保障了对案件事实的探究,但不能凸显被告人在协商性司法的主体性。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证据事实
意思事实
认罪
主体
性
Keywords
negotiated justice
evidentiary facts
means facts
subjectivity
guilty plea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合作式司法在中国刑事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
7
3
作者
任华哲
程媛媛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822-826,共5页
文摘
合作式刑事司法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世界潮流。无论从刑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趋势,还是从我国社会制度和思想根源来看,它都在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重视本土现有优势资源,消除思想上的传统桎梏,理性把握合作限度,处理好与对抗制的关系,合作式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合作式
司法
恢复
性
司法
协商性司法
Keywords
cooper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tive justice
restorative justice
consultative justice
分类号
D915.318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9.7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罪治理的经验与逻辑——以《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为例
4
作者
孙本雄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轻微犯罪出罪机制研究”(21CFX069)。
文摘
中国轻罪治理贯彻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在探索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治罪策略的基础上,以快速办理为主要导向,初步形成附条件出罪规则和“出罪入行”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轻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轻罪治理整体上存在政策有余而制度不足、惩罚有余而矫正不足、从快有余而从慢不足、对抗有余而协商不足、配合有余而制约不足等缺陷。提升中国轻罪治理效能,应在完善犯罪分层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轻罪附条件出罪制度、完善轻罪司法慢处理机制、降低轻罪强制措施适用率、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完善轻罪处理制约机制等方式,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
关键词
轻罪治理
犯罪治理
附条件出罪
协商性司法
公诉必要
性
审查
Keywords
misdemeanor governance
crime governance
conditional decriminalization
consultative justice
review of necessity for public prosecution
分类号
DF6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被引量:
82
5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63,共19页
文摘
自2012年我国法律确立附条件不起诉以来,该制度在实践中扩大了适用对象,逐渐成为一种有助于轻罪治理的制度模式。这种制度形成过程与欧美国家的相关制度发展保持了大体一致的态势。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体现了协商性司法的基本理念,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可以预防轻罪嫌疑人再次实施犯罪行为,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具有较为强大的制度活力。未来,有必要将这一制度扩大适用到所有轻罪案件,完善其适用条件,确立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监督考察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矫治体系,健全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程序,将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内容上升为国家法律规范,使其发挥普遍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未成年人案件附条件不起诉
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
协商性司法
公共利益衡量
预防犯罪
Keywords
conditional non-prosecution of juvenile cases
conditional non-prosecution of drunk driving cases
negotiated justice
balancing the public interest
crime prevention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认罪认罚从宽的路径依赖
被引量:
11
6
作者
吴思远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61,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项目号20&ZD191)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刑事裁判中人工智能的适用与限度”(项目号20HZK007)
首届苏惠渔刑法学研究基金项目“刑事司法领域人工智能的适用与反思”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我国控辩协商的变迁历程从根本上揭示了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复杂性,也反映出这一改革不可避免的渐进性。职权主义的传统思维贯穿于控辩协商渐进式的发展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呈现为对“权力主导”路径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我国控辩协商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并且大大增加了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难度。为了避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陷入既有路径依赖的羁绊,重蹈此前控辩协商改革的疲软与僵滞,应当实现由“权力主导”到“权利关照”的路径转变。以构建法定的协商程序为目标,推动控辩协商制度化,实现认罪认罚从宽的合宪性控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变革方案,克服改革的惰性,加强顶层设计者主导变迁的决心;以先验性到经验性的认知转变为改革养分,增强本土化自觉,促成理论与实践有效的二元互动。
关键词
控辩
协商
协商性司法
渐进式变迁
司法
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
被引量:
12
7
作者
陈文聪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9,共9页
文摘
如何认识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重新阐述“审判中心主义”“庭审实质化”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涉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其长远目标在于改变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诉讼阶段的关系,走出“侦查中心主义”和“逮捕中心主义”的桎梏,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都属于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必要制度措施,二者虽然存在一定冲突,但都统一于审判中心主义,并受其制约。与此同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背后的协商性司法理念,也对庭审实质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契合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认罪认罚从宽
对抗
性
司法
协商性司法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协商性司法的事实基础
谢登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合作式司法在中国刑事实践中的发展趋势
任华哲
程媛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轻罪治理的经验与逻辑——以《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为例
孙本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轻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陈瑞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8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反思认罪认罚从宽的路径依赖
吴思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
陈文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