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新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 |
刘世华
王雪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2
|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 |
王永祥
秦立海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3
|
国际视野下的国共关系:从延安观察组到政治协商会议——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为基础的考察 |
周昌文
潘洵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4
|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前后民主宪政思想初探 |
周叶中
杨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如何使协商民主运转起来?——以G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例 |
朱海英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评介 |
黄琨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论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探索——以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心的考察 |
吴荣生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从统一战线策略到政治协商制度──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 |
田穗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9
|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李润波
|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协商民主的理性基础解读——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 |
朱分华
张炜
袁文峰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新中国建国程序的调整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性特点 |
杨火林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2
|
规制科学活动的南极国际法规范的类型、结构与性质分析--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文件为研究对象 |
姜茂增
刘惠荣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思考:以协商会议和养护会议为例 |
王婉潞
|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4
|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
王婉潞
潘敏
|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5
|
试论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 |
王干国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3
|
|
16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 |
王向明
|
《政治与法律》
|
1984 |
1
|
|
17
|
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纪略 |
丁金平
卓兆恒
艾道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18
|
首都各界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亚太地区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间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
|
《遥感信息》
CSCD
|
2002 |
0 |
|
20
|
WHO召开部长级高层协商会议,研究金融危机与全球卫生问题 |
何平
马琳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