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对新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世华 王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协商建国,以协商民主的形式确立了国体、政体及象征性国家符号,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结构体系和制度体系,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通...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协商建国,以协商民主的形式确立了国体、政体及象征性国家符号,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结构体系和制度体系,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通过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嵌入到国家体制中,解决了多民族国家、多利益社会格局的凝聚力问题,建构了新中国国家认同的核心和主体。正是在坚实的国家认同基础上,新中国虽经历磨难与挫折,却仍能披荆斩棘迎来新时代,这也历史地说明国家认同是国家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祥 秦立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并通过 1945年底的三国外长会议,对战后国共两党围绕政治协商会议所进行的长时间的激烈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最终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对华政策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 雅尔塔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的国共关系:从延安观察组到政治协商会议——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为基础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昌文 潘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二战后期继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之后,同盟国着手进行战后秩序安排。在此全球背景之下,国共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政府较以往更加积极地介入国共谈判,调解冲突。本文试图从国际的视角审视并还原这段历史,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重新梳... 二战后期继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之后,同盟国着手进行战后秩序安排。在此全球背景之下,国共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政府较以往更加积极地介入国共谈判,调解冲突。本文试图从国际的视角审视并还原这段历史,深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重新梳理1944年7月美国观察组进驻延安到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的国共关系,着重探讨美国政府在调停国共关系中的作为。从而全面揭示在二战后期同盟国进行战后秩序安排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的这些作为对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延安观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前后民主宪政思想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叶中 杨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民主宪政思想的实现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特定时期,在多年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人对自身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代民主宪政已具备在中国发展的时机;而战后时局的相对稳定,以及百废待兴的局面,也给民主宪政在... 民主宪政思想的实现有赖于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特定时期,在多年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人对自身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代民主宪政已具备在中国发展的时机;而战后时局的相对稳定,以及百废待兴的局面,也给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地利环境;只是对民主宪政思想的实践方式,当时主要的三股力量存在不同诠释,因而人和之条件有赖于三者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宪政理想 政治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使协商民主运转起来?——以G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海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6,共6页
如何使中国的协商民主运转起来,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通过比较G市政治协商会议的运行过程与协商民主规范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现实中政治协商体现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权力逻辑,而不是平等的民主逻辑;协商的目的在于咨政,而不... 如何使中国的协商民主运转起来,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通过比较G市政治协商会议的运行过程与协商民主规范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现实中政治协商体现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权力逻辑,而不是平等的民主逻辑;协商的目的在于咨政,而不是决策。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政治协商会议的本质体现为统一战线下不同类型的精英之间的合作博弈,使之完全符合协商民主的规范还不太可能。政治协商会议除了民主审议功能之外,还要承担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需要在中国民主转型这个大背景下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本身来看待其民主化问题,研究精英博弈如何走向制度化。协商技术的植入是促使其民主化的一种途径,可以从优化议程控制权、保持主持人中立、提高小组和大会讨论质量、重视共识机制的设计、明确协商结果的效力、改善信息供给等方面来完善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协商民主 协商技术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评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琨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的历史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解读出了40多万的文字,引起笔者阅读的兴趣。读完后,感到该书有如下三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新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评介 社会科学成果 国家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探索——以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吴荣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建国方案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探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将自身的政治探索纳入对"三国五方"政治格局的时代判断,不仅积极倡导并参加了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 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建国方案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探索。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将自身的政治探索纳入对"三国五方"政治格局的时代判断,不仅积极倡导并参加了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而且一度策略性地调整了既有的努力方向和政治目标,展现出接受政协协议的极大诚意,准备通过议会政治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这一时期的政治探索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及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无比的政治智慧与胸怀人民的伟大气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探索 建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统一战线策略到政治协商制度──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
8
作者 田穗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毛泽东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邓小平 中国共产 爱国统一战线 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9
作者 李润波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77,共4页
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刊今年特别开设《解放》栏目,诚邀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以他所珍藏的报刊为依据,用丰富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史料,连续撰写了9篇高质量专稿,向读者述说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要转折关头重大事件的诸多细节,让... 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刊今年特别开设《解放》栏目,诚邀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以他所珍藏的报刊为依据,用丰富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史料,连续撰写了9篇高质量专稿,向读者述说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要转折关头重大事件的诸多细节,让我们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们对李先生表示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 《解放》 收藏家 报刊 栏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的理性基础解读——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分华 张炜 袁文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8-71,76,共5页
如果说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必要前提,那么理性及由其延伸的包容性则是贯穿于整个协商过程的重要精神,它体现在对话、商谈、辩论、审议、制定政策等过程当中。本文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通过对参加政协代表... 如果说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必要前提,那么理性及由其延伸的包容性则是贯穿于整个协商过程的重要精神,它体现在对话、商谈、辩论、审议、制定政策等过程当中。本文基于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以1946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案例,通过对参加政协代表名额争议的经过和《宪法草案案》的通过和修改等经典过程的回顾,提炼这一历史性试验的协商民主精髓及其对当今民主政治实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理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建国程序的调整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性特点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火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6,共7页
在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曾经这样设计建国程序:先邀请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在解放区开新政协会,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政府。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国程序在实际运行中作出了重大调整,第一届中... 在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曾经这样设计建国程序:先邀请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代表在解放区开新政协会,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政府。但是,由于政治、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国程序在实际运行中作出了重大调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赋予了筹备和建立新中国的特殊历史使命,其性质、职权和组织体制也随之表现出若干过渡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程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党 政治制度 群众利益 政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制科学活动的南极国际法规范的类型、结构与性质分析--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文件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茂增 刘惠荣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科学活动是南极地区最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是中国参与南极治理和制定国际法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制对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文件中存在大量关于科学活动的规范。这些规范并不是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规定,而是存在多种类型、不同表述、不同法... 科学活动是南极地区最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是中国参与南极治理和制定国际法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制对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文件中存在大量关于科学活动的规范。这些规范并不是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规定,而是存在多种类型、不同表述、不同法律效力的规定,进而对科学活动会产生多样化的规制效果。本文基于对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1961—2019年间的会议文件的分析,全面系统探讨了涉及科学活动的国际法规范,这些会议文件包含七种规制科学活动的规范类型。这些规范是由被规制的主体、规制行为的模式、被规制的对象所构成。最后,分析了这些会议文件的国际法性质。系统全面阐释这些涉及科学活动的规范本质,将为我国深入参与南极国际法的制定与修改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进而在国际法层面维护我国在南极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科学活动 国际法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思考:以协商会议和养护会议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婉潞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1-431,共11页
自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以来,中国正式参与南极国际治理已有36年的历史。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会议是当前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机制,亦是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主要平台。回溯参与南极治理的历史可以发现,... 自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以来,中国正式参与南极国际治理已有36年的历史。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会议是当前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机制,亦是中国参与南极治理的主要平台。回溯参与南极治理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在经历学习规则、利用规则之后,正尝试创制南极治理新规则。当前,中国面临负面言论与制度性话语权较弱等挑战。我国应综合采用各种方式,尽力减弱负面言论的影响,扭转不利态势;关注中小议题,培养相关的外交人才和专家,广泛参与到各类会间联络组,逐渐获得制度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治理 中国参与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制度性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变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婉潞 潘敏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104,共12页
202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60周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决策机制,独立于联合国系统。60年来,随着世界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发生显著变化。以1991年为界,早期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机制由预... 202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60周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南极国际治理的核心决策机制,独立于联合国系统。60年来,随着世界格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协商会议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发生显著变化。以1991年为界,早期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机制由预备会议和协商会议构成。当前,在组织结构方面,南极条约协商国取消了预备会议,增设了环境保护委员会、秘书处以及会间联络组;在实际运作方面,协商会议下设的工作组承担越来越多的重任。通过梳理与归纳历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最终报告》、研究协商会议机制的组织结构与实际运作的变迁,为我国在新的战略环境中更高效地参与南极治理、开展南极外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 南极治理 南极条约体系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干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0-66,69,共8页
一九四六年一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处于两种命运、两种前途斗争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由中国共产党提议,国民党政府召集的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商讨国家大计的公开会议。关... 一九四六年一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处于两种命运、两种前途斗争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由中国共产党提议,国民党政府召集的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商讨国家大计的公开会议。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由来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粗略估计即有四种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国民党政府 共产党 无党派人士 历史意义 近代史 抗战胜利 粗略估计 蒋介石 民主联合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向明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5期9-13,共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按其性质来说,它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多党派合作,发展广泛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按其性质来说,它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多党派合作,发展广泛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胡耀邦同志曾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各民主党派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纪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金平 卓兆恒 艾道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9-66,共8页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 十六日 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率领由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董必武、王若飞二同志已在重庆)。随员有李澄之(山东大学校长)、何思敬(延安...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 十六日 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率领由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董必武、王若飞二同志已在重庆)。随员有李澄之(山东大学校长)、何思敬(延安大学法学系主任)、齐燕铭(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世英(十八集团军总部副参谋长)、沈其震(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二十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王若飞 董必武 解放区 周恩来 人民代表会议 筹备委员会 延安大学 叶剑英 常务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各界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18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共1页
2009年9月20日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9年9月20日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继续扎实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胡锦涛 首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总书记 重庆 参政议政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地区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间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19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亚太地区 空间应用 可持续发展 政府 协商会议 GIS GPS RS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召开部长级高层协商会议,研究金融危机与全球卫生问题
20
作者 何平 马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协商会议 卫生支出 经济衰退 初级卫生保健 各国政府 卫生问题 高层 全球 卫生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