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无概念的图型化——康德论想象力与知性的协和一致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伟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
文摘
康德关于想象力与知性的协和一致的理论要么会导致一切皆美,要么会无法保证鉴赏判断的普遍有效性。为了克服这种两难,一种新的思路是遵循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辨证论附录》中'理念—图型—对理念的表达'的思路,对文本进行一种非认识的观念论解释。从分析鉴赏判断中无概念的图型化着手,主张这种无概念的图型化是无确定概念的图型化,从而对想象力与知性的协和一致进行一种非认识的观念论解释,由此来解决一切皆美的问题。并且根据《判断力批判》§57节内容,从非认识的观念论解释进路出发,重构鉴赏判断的普遍有效性。
-
关键词
想象力
知性
协和一致
无概念的图型化
-
Keywords
imagination
understanding
harmony
schematizing without a concept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康德美学的先天原则探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本益
-
机构
西南大学诗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22,共9页
-
文摘
一如康德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有先天原则一样,康德的美学也有先天原则,那就是主观合目的性原则。主观合目的性原则有两种形态:其一是想象力与知性协和一致,并由此产生审美的愉快感——这是判断美的先天原则;其二是想象力与理性先不协和一致而后协和一致,并由此产生审崇高的先不愉快而后愉快的情感——这是判断崇高的先天原则。这两种先天原则具有不同的情感本质和主观性特点。判断美的先天原则还具有形式性特点,判断崇高的先天原则则具有无形式的特点。康德的论述表明,在这两种先天原则中,作为审美判断根据的审美情感与作为这种判断后果的审美愉快感是有所不同的。
-
关键词
主观合目的性
想象力
知性
理性
情感
协和一致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