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景观水体水景效应与水质保育的协同途径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竟成 顾馨 +1 位作者 李光明 满伟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城市景观水体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水动力学的特点及各种外源污染的影响,使得中国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普遍严重,藻华时有发生。当前景观水体设计及管理对水质控制技术与方法关注不足,而现行的水质保育技术往往对... 城市景观水体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自身水动力学的特点及各种外源污染的影响,使得中国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普遍严重,藻华时有发生。当前景观水体设计及管理对水质控制技术与方法关注不足,而现行的水质保育技术往往对景观水体的形式、流态及规模等特征重视不够,缺乏对水景效应和水质保育的协同性考虑,从而影响了景观水体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根据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就环境学科水质控制技术与景观学科的观赏及人文要素融合开展探索,为当前中国环境现状特征下的城市景观水体建设、改造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水体 水景效应 水质保育 协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协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永红 王展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29,共5页
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区域经济体的有效承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其发展也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支持,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协同取向。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出发,在对两者相关性及协同... 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区域经济体的有效承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其发展也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支持,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协同取向。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出发,在对两者相关性及协同研究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协同表现形式、协同途径以及序参量模型3个方面对两者的协同机理作了分析,以求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主导产业 协同机理 协同途径 序参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政 李怀波 +2 位作者 王燕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88-5099,共12页
为探明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AAO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基于排放因子法对7座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分为AAO组和AAO-MBR组)运行1a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与评价,对具有显著低碳表现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全流程分析... 为探明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AAO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基于排放因子法对7座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分为AAO组和AAO-MBR组)运行1a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与评价,对具有显著低碳表现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全流程分析剖析其碳减排途径.结果表明,电耗和N_(2)O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来源,分别贡献49.43%和25.75%的碳排放.AAO-MBR组以间接碳排放为主,电耗碳排放占至约60%,而AAO组生物作用导致的直接碳排放占主导.AAO组平均吨水比碳排放显著低于AAO-MBR组(0.47和0.79kgCO_(2eq)/m^(3)),更具低碳运行潜力.7座污水处理厂中,WWTP7各项比碳排放评价指标均为最低,意味着其最具低碳运行能力.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多路径协同脱氮除磷同时精准控制溶解氧浓度避免过曝气是其大幅削减能耗和物耗,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 AAO污水处理厂 碳排放特征 途径协同脱氮除磷 低碳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化学系统废水脱氮机理及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嘉瑾 徐汉 +1 位作者 张志浩 杨小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2,共10页
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可增强体系的自养反硝化,刺激脱氮酶活性,对含氮废水的处理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氮素在废水中的循环,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BES的多途径协同脱氮机理及不同形式BES对含... 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可增强体系的自养反硝化,刺激脱氮酶活性,对含氮废水的处理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已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氮素在废水中的循环,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BES的多途径协同脱氮机理及不同形式BES对含氮废水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将氮素离子的迁移与生物脱氮相结合的多种协同脱氮途径,分析了电极材料、运行参数及电流强度对BES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BES在低C/N废水脱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传统生物脱氮,BES脱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了碳源投加量;可实现同步产电以降低能耗;阴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提升溶液pH,有利于NH_(4)^(+)-N的回收;BES产生的或外加的电场可以促进脱氮菌的生长繁殖并提升脱氮酶的活性,增强系统脱氮性能。最后提出了未来BES脱氮研究的方向:从氮素离子迁移及电流强度的角度探究脱氮机理,开发新型电极材料,优化运行参数,以进一步促进BES在废水脱氮领域的实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化学系统 含氮废水 途径协同脱氮 电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