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缸套表面织构协同润滑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尹必峰 钱晏强 +1 位作者 汪博文 孙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研究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及微凸体接触方程,建立缸套表面织构混合润滑理论模型,模拟不同凹腔、沟槽织构布置方案的润滑性能.通过重点分析流体动力润滑及混合润滑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来阐述织构间的协同润滑机理,... 为研究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基于平均Reynolds方程及微凸体接触方程,建立缸套表面织构混合润滑理论模型,模拟不同凹腔、沟槽织构布置方案的润滑性能.通过重点分析流体动力润滑及混合润滑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来阐述织构间的协同润滑机理,由此对发动机单个工作循环的油膜厚度变化这一表象特征进行说明,并解释量纲为1的摩擦力及摩擦平均有效压力这两个摩擦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表面织构间存在的协同润滑效应能使润滑油从高压油膜区域向低压油膜区域流动,从而降低油膜压力峰值,增加瞬时油膜厚度,强化油膜承载能力;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改善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体现为在流体润滑区域降低油膜压力梯度,在混合润滑区域减少微凸体接触;与沟槽相比,凹腔更能发挥织构间协同润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套 表面织构 协同润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毡增强环氧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梦涵 潘炳力 +1 位作者 李明 梁志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158,共5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将不同质量比的氧化石墨烯(GO)和固体石蜡(PW)吸附在玄武岩毡(BF)上制备三维(3D)润滑增强体,浇铸环氧树脂(EP)合成一系列EP/BF/GO/P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比GO/PW对EP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一步水热法将不同质量比的氧化石墨烯(GO)和固体石蜡(PW)吸附在玄武岩毡(BF)上制备三维(3D)润滑增强体,浇铸环氧树脂(EP)合成一系列EP/BF/GO/P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比GO/PW对EP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晶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GO与PW的质量比为1∶3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最优。与纯EP相比,EP/BF/GO/PW(1∶3)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分别降低了77.50%和14.36%,同时硬度提高了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毡 界面改性 协同润滑 环氧树脂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及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丽君 王齐华 +2 位作者 宁丽萍 杨景锋 赵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5-708,共4页
利用M 2 0 0型环 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石墨 (Gr .)及碳纤维 (CF)填充聚四氟乙烯 (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石墨及碳纤维的协同润滑效应。认为碳纤维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 ,石墨的加入减小了碳纤维... 利用M 2 0 0型环 块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石墨 (Gr .)及碳纤维 (CF)填充聚四氟乙烯 (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石墨及碳纤维的协同润滑效应。认为碳纤维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 ,石墨的加入减小了碳纤维表面与对偶的摩擦系数 ,从而降低了碳纤维的脱落趋势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面及对偶转移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本实验中 2 0 %的石墨和 10 %碳纤维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 ,且在高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尤为突出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碳纤维 高载 协同润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元素对热喷涂铁基涂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瑜 王芙蓉 +2 位作者 王志东 杜双明 刘二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解决铝合金发动机缸体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铁基涂层(XPT-512-Mo),研究了Mo元素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PT-512-Mo铁基涂层主要由铁素体(F)和Mo相组成,其截面形... 为解决铝合金发动机缸体耐磨性差的问题,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Mo含量的铁基涂层(XPT-512-Mo),研究了Mo元素对涂层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PT-512-Mo铁基涂层主要由铁素体(F)和Mo相组成,其截面形貌呈现典型的热喷涂层状结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在干摩擦/油润滑工况下,随着金属Mo的加入,XPT-512-Mo系涂层的磨损率均有所降低,尤其以低Mo含量的XPT-512-30Mo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为优异,其原因在于涂层磨损表面形成了MoO_(3)和Fe_(3)O_(4)的复合氧化物膜层,促进了氧化物的协同润滑作用,发挥了显著的润滑及减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铁基涂层 摩擦 磨损 协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解法制备氯氧化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孟新 潘炳力 +2 位作者 张露远 杨培茜 闫俊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165,170,共5页
通过微波-热解法制备了具有插层结构的氯氧化铁/石墨烯(FeOCl/GR)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能谱(EDS)对其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FeOCl/GR润滑添加剂在聚乙二醇200(PEG-... 通过微波-热解法制备了具有插层结构的氯氧化铁/石墨烯(FeOCl/GR)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能谱(EDS)对其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FeOCl/GR润滑添加剂在聚乙二醇200(PEG-200)中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FeOCl/GR对增强PEG-200的润滑性能具有协同作用,在摩擦过程中FeOCl/GR在摩擦副界面形成摩擦膜,起到减摩抗磨及提高承载力的作用。单组分FeOCl或GR在PEG-200中并未起到明显的润滑作用,然而,FeOCl/GR在PEG-200中的摩擦系数较纯PEG-200降低了37.7%。因此,基于FeOCl/GR在PEG-200中优异的润滑性能,它有望作为新型的绿色润滑添加剂应用于润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氯氧化铁 协同润滑 微波辅助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WS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刚 陆大伟 +3 位作者 蔡承宇 赵浩 周子珏 凤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然而随着各类电机的高速高载化,传统铜-石墨复合材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文章通过粉末冶金热压法在铜-石墨复合材料中掺杂WS2及碳纳米管制备铜-石墨-WS2-碳纳米管(Cu-G-WS2-CNTs)复合材料,在通电条件下对其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滑动电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滑动电磨损过程中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铜-石墨复合材料,是由于石墨、WS2及碳纳米管三者间的协同润滑作用所致;电磨损表面形貌显示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复合材料 WS2 碳纳米管 电磨损机制 协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