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群采动下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少康 张俊文 +6 位作者 徐佑林 宋治祥 张杨 范文兵 董续凯 张际涛 陈志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7,共14页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煤层群采动过程中存在的地质力学问题导致了围岩失稳。巷道底板及两帮在采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遭受垂直应力挤压时,巷道底部承受的挤压力较大,而顶部围岩承受的拉伸力较大,由于力学不平衡导致围岩的破坏。基于此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通过爆破卸压的方式,利用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引起围岩的震动和应力波动,使表层围岩中原本集中的应力分散到更深的围岩区域,降低表层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同时,利用爆轰和封孔工艺进一步加固卸压孔周围的围岩,形成两个承载结构。即由巷道支护体形成的内承载体和由深部围岩形成的外承载体。两者相互作用有效承受巷道浅部及深部围岩的应力,并转移到支护结构,起到保护和稳定围岩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在212回风石门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长期趋于稳定甚至缓慢降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速率分别降低了74.49%及47.67%,底鼓量降低了77.2%。而未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表面位移收敛严重。由此可得,围岩控制效果显著。该技术已成功推广到贵州其他不同地质环境的煤矿,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采动应力 底鼓 巷道支护 “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钻铆系统中工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杨 高明辉 +1 位作者 周万勇 刘建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87-90,94,共5页
针对一种用于壁板类部件的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对工业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于工业机器人协同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此项研究的控制方法也可扩展应用于基于工业机器人平台的多种自动化柔性装配... 针对一种用于壁板类部件的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对工业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于工业机器人协同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此项研究的控制方法也可扩展应用于基于工业机器人平台的多种自动化柔性装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钻铆 工业机器人 协同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维亮 周旻 +1 位作者 钟伟东 郑舒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71,78,共12页
为解决大量分布式能源并网后供电可靠性以及能源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技术。首先,分析了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泛微网区域自组织聚合... 为解决大量分布式能源并网后供电可靠性以及能源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技术。首先,分析了高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泛微网区域自组织聚合方法。然后,利用泛微网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泛微网区域自治-协同控制方法。之后,基于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 swarms algorithm,AFSA)对所提模型的功率进行求解。最后,仿真分析表明,该文所提的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泛微网的控制,并缓解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微网 自治-协同控制技术 多智能体技术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
4
作者 赵永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针对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变形和破坏问题,以银星二号煤矿1131005工作面回采巷道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基于现场煤岩体地质力学试验揭示了巷道围岩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出巷道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大、裂隙发育突出以及围岩强度分布差异性大是造成... 针对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变形和破坏问题,以银星二号煤矿1131005工作面回采巷道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基于现场煤岩体地质力学试验揭示了巷道围岩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出巷道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大、裂隙发育突出以及围岩强度分布差异性大是造成巷道出现变形破坏的主要内因。建立了倾斜煤层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倾斜煤层倾角越大、底板厚度越小、破断岩块长度越小,形成的煤层底板破碎岩体平衡结构也就越不稳定,越不利于倾斜煤层巷道围岩稳定。基于银星二号煤矿倾斜煤层巷道机理分析,提出了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制定了顶底板注浆锚索加固方案、巷帮注浆改性以及顶板卸压技术方案,并开展了井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段内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63.6 mm,两帮最大移近量50.8 mm,试验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减少,完整性显著提高,表明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煤层 围岩控制 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 注浆改性 水力压裂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延迟补偿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政泽 周海鹰 +5 位作者 付勇智 周奎 王思山 龚家元 邓思豪 侯昆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8-1459,共12页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多车协同驾驶中存在的通信信息乱序、丢包问题,研究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基于零阶保持(Zero Order Hold,ZOH)信息处理机制的自主驾驶车队控制模型,通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算法进行延迟补偿,使得车队控...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多车协同驾驶中存在的通信信息乱序、丢包问题,研究网联式自主驾驶车辆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基于零阶保持(Zero Order Hold,ZOH)信息处理机制的自主驾驶车队控制模型,通过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算法进行延迟补偿,使得车队控制模型在复杂汽车行驶环境下保持有效。通过构建由多辆实车组成的网联式自主驾驶车队,在封闭道路环境下进行协同驾驶编队测试,结合网络传输及传感器数据进行模型仿真,验证了模型在实车编队环境下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驾驶车队 协同控制技术 零阶保持 通信延迟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杭甬钱塘江新建大桥钢桁梁步履式顶推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玲晶 涂满明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3-70,共8页
沪杭甬钱塘江新建大桥主桥为主跨240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针对钱塘江航运条件限制、工期紧、顶推重量大等施工难点,钢桁梁采用双向顶推方案,并对顶推施工中钢桁梁是否携带加劲弦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选取不携带加劲弦的顶推方案。该方案... 沪杭甬钱塘江新建大桥主桥为主跨240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针对钱塘江航运条件限制、工期紧、顶推重量大等施工难点,钢桁梁采用双向顶推方案,并对顶推施工中钢桁梁是否携带加劲弦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选取不携带加劲弦的顶推方案。该方案采用“步履机+滑块”方式,从两岸向跨中方向进行多点同步顶推,其中杭州侧顶推总长520 m、总重20592 t。根据桥跨布置及结构特点,按每80 m顶推跨度设置1个临时墩;导梁为桁架结构,采用预抛高技术满足上墩要求;一般按4个节段为1个循环轮次进行顶推施工。施工过程中,采用竖向顶升力和水平输出力协同控制技术、顶推线形控制技术,将主墩和临时墩墩顶支反力控制在设计容许范围内,确保结构受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桥 钢桁梁 加劲弦 步履式顶推 多点同步 协同控制技术 线形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采动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改性协同控制
7
作者 王涛 《中国煤炭》 2025年第8期23-34,共12页
为解决王坡煤矿3210工作面巷道在强采动影响下围岩大变形、支护失效的难题,以3210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及宏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强采动下巷道全断面持续收缩变形、时空三阶段演化、围岩深度劣化及锚杆索大... 为解决王坡煤矿3210工作面巷道在强采动影响下围岩大变形、支护失效的难题,以3210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及宏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强采动下巷道全断面持续收缩变形、时空三阶段演化、围岩深度劣化及锚杆索大规模破断特征;揭示了孤岛面“残余采动应力+高应力叠加”驱动围岩劣化与低强度失衡的链式灾变机理。基于此,提出了“围岩改性结构支护”协同控制技术,即通过三级注浆工艺(水泥浆浅层充填/安尔特浆中深加固/化学浆封堵)重塑围岩结构,配套高强锚索构建系统支护体系,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后巷道帮部收缩量降低58.3%,底鼓量减少63.2%,两帮围岩强度分别提高41.0%和34.7%,月推进速度提升了54.5%,至130.7 m/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采动 巷道围岩 应力叠加 围岩劣化 “围岩改性结构支护”协同控制技术 重塑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曲翼部区煤层倾角变化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增强 刘畅 +2 位作者 刘思佳 裴宗远 舒通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柱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规律,实体煤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规律;在煤层倾角较小的条件下,厚硬关键层更容易在采空区两侧边界位置发生破断,诱使其悬空段中部区域瞬间发生破断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大的远场应力扰动;关键块体B在煤层倾角较小且埋深较大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回转失稳,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小的近场应力扰动。该方法对于冲击地压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翼部 倾角变化 冲击地压 协同控制技术 数值模拟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序烟气治理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峥 任晓芬 +2 位作者 张子平 周华鑫 郜玉聪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3,共6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作为污染排放大户,钢铁工业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钢铁工业烧结烟气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烟气治理是改善环境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手段,加强烧结烟气治理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作为污染排放大户,钢铁工业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钢铁工业烧结烟气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烟气治理是改善环境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手段,加强烧结烟气治理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阐述了钢铁工业烧结工序的现状,分析了常用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提出了烧结烟气中水蒸气的危害及其治理的必要性,以期提高烧结烟气污染物控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烧结烟气 脱硫技术 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