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绿洲城市作为绿洲系统中承载人口集聚、经济活动与公共服务功能的核心空间单元,其扩张过程不仅受绿洲生态格局的制约,也在空间上推动了绿洲的演变。系统识别绿洲与绿洲城市的演变特征,是实现干旱区生态保护与空间开发协调发展的关键基...绿洲城市作为绿洲系统中承载人口集聚、经济活动与公共服务功能的核心空间单元,其扩张过程不仅受绿洲生态格局的制约,也在空间上推动了绿洲的演变。系统识别绿洲与绿洲城市的演变特征,是实现干旱区生态保护与空间开发协调发展的关键基础。首先识别2000—2023年中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空间面积分布,分析绿洲与绿洲城市的空间演变趋势,然后构建绿洲城市协同指数(Oasis city synergy index,OCSI),定量评估研究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的协同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绿洲城市的扩张模式。结果表明:(1)2000—2023年研究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的面积持续增长,但绿洲斑块数量有所减少,绿洲呈现“大型化、集中化”趋势。(2)绿洲城市协同演变趋势分类和OCSI计算结果发现,8个地区为趋势相似型,23个地区为趋势相反型,且2000—2023年绿洲与绿洲城市的协同度逐渐增强。(3)基于绿洲与绿洲城市协同趋势与OCSI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填充扩张与边缘扩张模式的绿洲城市协同度普遍较高,而跳跃扩张与沿河扩张模式的绿洲城市由于扩张方式分散或依水线蔓延,OCSI波动大,协同度较低。研究结果识别并揭示了西北干旱区绿洲与绿洲城市之间的空间演变关系,可为缓解干旱区绿洲人地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绿洲城市作为绿洲系统中承载人口集聚、经济活动与公共服务功能的核心空间单元,其扩张过程不仅受绿洲生态格局的制约,也在空间上推动了绿洲的演变。系统识别绿洲与绿洲城市的演变特征,是实现干旱区生态保护与空间开发协调发展的关键基础。首先识别2000—2023年中国西北干旱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空间面积分布,分析绿洲与绿洲城市的空间演变趋势,然后构建绿洲城市协同指数(Oasis city synergy index,OCSI),定量评估研究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的协同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绿洲城市的扩张模式。结果表明:(1)2000—2023年研究区绿洲与绿洲城市的面积持续增长,但绿洲斑块数量有所减少,绿洲呈现“大型化、集中化”趋势。(2)绿洲城市协同演变趋势分类和OCSI计算结果发现,8个地区为趋势相似型,23个地区为趋势相反型,且2000—2023年绿洲与绿洲城市的协同度逐渐增强。(3)基于绿洲与绿洲城市协同趋势与OCSI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填充扩张与边缘扩张模式的绿洲城市协同度普遍较高,而跳跃扩张与沿河扩张模式的绿洲城市由于扩张方式分散或依水线蔓延,OCSI波动大,协同度较低。研究结果识别并揭示了西北干旱区绿洲与绿洲城市之间的空间演变关系,可为缓解干旱区绿洲人地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