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公众绿色意识与生活方式协同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卫东 狄凯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0,共13页
公众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绿色意识在塑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以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民族地区公众绿色意识与生活方式协同性。研究... 公众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绿色意识在塑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以青海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民族地区公众绿色意识与生活方式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绿色意识受外部政策及宣传氛围影响显著,对生活方式选择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社会规范、创新行为以及知觉行为对协同性影响存在差异性。其结果揭示了民族地区公众绿色意识与生活方式协同性的溢出效应,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民族地区公众生活方式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深入理解公众行为的协同性,有助于激发公众的绿色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行为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协同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协同性分析
2
作者 张爱文 陈俊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
商品质量与生命质量休戚相关,生命质量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丰富的商品虽然可以对生命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在商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也在损害着生命质量。研究与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商品质量与生命质量休戚相关,生命质量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丰富的商品虽然可以对生命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在商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也在损害着生命质量。研究与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观,其中全面发展是基础,协同发展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目的。论证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商品质量 环境保护 协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卫 刘海江 +2 位作者 肖颖 孙聪 栾兆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271-9280,共10页
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不足,选择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作为典型县域,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结果表明,2017年,不同省... 针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不足,选择享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作为典型县域,利用方差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性。结果表明,2017年,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之间典型县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典型县域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无显著性差异(P>0.05),典型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其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在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上不具备协同性;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获得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生态保护修复支出的耦合协调度均小于0.4,典型县域及其所属各省、各类生态功能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均处于失调状态。从典型县域看,当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尚未体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地域差异和类型差异,也未体现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协同性,亟需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生态环境保护 协同性分析 重点生态功能区 典型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部分地区TTSuVs与PCV2混合感染情况调查及其与PMWS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东旭 沙万里 +1 位作者 尹柏双 李国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69,共5页
为了解吉林地区猪细环病毒(TTSuVs)与II型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分析TTSuVs感染与仔猪多系统衰竭征(PMWS)的相关性。试验通过PCR技术对2019年收集到的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13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应用本实验已建立的P... 为了解吉林地区猪细环病毒(TTSuVs)与II型猪圆环病毒(PCV2)混合感染情况,分析TTSuVs感染与仔猪多系统衰竭征(PMWS)的相关性。试验通过PCR技术对2019年收集到的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13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应用本实验已建立的PCV2、TTSuV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PCV2阳性样品进行病毒载量的分析,区分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比较PMWS病猪与PCV2亚临床感染猪中TTSuVs的载量。结果显示:TTSuV1感染率为38.46%;TTSuV2感染率为57.69%;PCV2感染率为46.15%;TTSuV1与TTSuV2的混合感染率为31.54%;TTSuV1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32.30%;TTSuV2与PCV2的混合感染率为44.62%;三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22.30%。且PMWS病猪血清中TTSuV2载量明显高于PCV2亚临床感染猪(P<0.01)。结果表明,TTSuV2载量与PMWS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环病毒Ⅰ型 猪细环病毒Ⅱ型 猪圆环病毒Ⅱ型 混合感染 协同致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触发稀疏数据传输下NNCS的满意容错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洁 李炜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1592,1600,共13页
基于离散事件触发通讯机制,研究了在稀疏数据传输情形下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Nonlinea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NCS)的满意容错控制问题。基于事件触发稀疏数据传输背景建立了带执行器饱和约束的闭环故障系统模型;利用提出的安全... 基于离散事件触发通讯机制,研究了在稀疏数据传输情形下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Nonlinea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NCS)的满意容错控制问题。基于事件触发稀疏数据传输背景建立了带执行器饱和约束的闭环故障系统模型;利用提出的安全度定义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证出使NNCS具有广义H_∞/H_2性能和α-安全度的容错收缩不变集充分条件和相应的协同设计方法;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方法在协同设计方面的可行性和节约网络资源方面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的折中类定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控制 离散事件触发通讯机制 稀疏数据传输 非线网络化控制系统 执行器饱和 协同设计和相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mechanical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7
6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14-2422,共9页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Firstly,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RSM and DCERSM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trengths of DCERSM were proved theoretically.Second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CERSM was established based up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function(ERSF).Finally,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of an aeroeng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to verify its advan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ERSM can not only reshap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turbo machinery,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sav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the accuracy.Thus,the DCERSM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DAR)analysis of complex machinery.Moreover,this method offers an useful insight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omplex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achinery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DAR)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 (BTRRC)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DCERSM)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 (M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