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知识流动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吴悦
张莉
+1 位作者
顾新
涂振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产学研协同创新强调异质性组织的协同合作,并质性的知识组织特征可以促使知识跨越产学研组织边界在各创新主体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而"协同"作为一种驱动过程演化的自组织调节机制,能够通过控制、引导、激励知识流的变化,自动...
产学研协同创新强调异质性组织的协同合作,并质性的知识组织特征可以促使知识跨越产学研组织边界在各创新主体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而"协同"作为一种驱动过程演化的自组织调节机制,能够通过控制、引导、激励知识流的变化,自动调节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演变。从跨组织知识流动的视角探讨了这种协同作用在不同的知识流动阶段,是如何通过控制、引导、激励知识流的变化来调节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而促进知识在产学研之间顺利流动的机理特征,以期丰富和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流动
产学研
协同
创新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2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
协同
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
创新
机制
数字
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识流动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吴悦
张莉
顾新
涂振洲
机构
四川大学商学院
四川大学软科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所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1126)
2015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Xq15C06)
+4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13TD0040)
四川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3ZR0138)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3C028)
四川省专利与促进专项资金项目(2013ZSCQ002)
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RK00-00110-ZF)
文摘
产学研协同创新强调异质性组织的协同合作,并质性的知识组织特征可以促使知识跨越产学研组织边界在各创新主体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而"协同"作为一种驱动过程演化的自组织调节机制,能够通过控制、引导、激励知识流的变化,自动调节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演变。从跨组织知识流动的视角探讨了这种协同作用在不同的知识流动阶段,是如何通过控制、引导、激励知识流的变化来调节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而促进知识在产学研之间顺利流动的机理特征,以期丰富和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
关键词
知识流动
产学研
协同
创新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
作用
Keywords
knowledge flow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C931.2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2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机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出处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目标、主攻方向与对策研究”(23ZDA062)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领先用户特征驱动员工数字创意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2024M761739)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动态能力视角下用户驱动的重大工程核心技术创新研究”(GZC20240794)。
文摘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
协同
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
创新
机制
数字
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users
post schumpeter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知识流动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作用研究
吴悦
张莉
顾新
涂振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