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1
作者 孔少杰 何沐雨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9-1700,共12页
为评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蓝天保卫战”)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排放因子法编制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CO_(2)、PM_(2.5)和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 为评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蓝天保卫战”)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排放因子法编制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CO_(2)、PM_(2.5)和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从省域尺度上分析该政策的减排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蓝天保卫战”政策实施对CO_(2)-PM_(2.5)-O_(3)具有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43.744、-5.661和-12.070,且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可靠。②机制分析表明,当前我国“蓝天保卫战”政策主要通过环境规制实现了CO_(2)、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效应,通过调整化石能源强度实现了CO_(2)减排,通过绿色权益市场实现对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③“蓝天保卫战”政策的协同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CO_(2)、PM_(2.5)和O_(3)具有显著协同减排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62.997、-10.403和-22.851;但在中西部地区3种污染物不具有协同减排效应。研究显示,“蓝天保卫战”政策能够有效推动CO_(2)、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尤其在东部地区。未来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进一步改善能源强度和发展绿色交易市场,有效促进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减排效应 “蓝天保卫战” CO_(2)-PM_(2.5)-O_(3) 环境规制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56
2
作者 曾诗鸿 李璠 +1 位作者 翁智雄 钟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2-1933,共12页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 基于连续性双重差分等方法,评估2004~2017年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使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9.5%,碳市场规模、活跃度每增加1%,将分别带来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0.9%和0.7%.异质性影响上,碳交易政策对东中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明显,对西部地区无明显作用;对发达省份产生的碳减排影响要显著高于欠发达省份.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对参与市场的企业实施影响来实现.碳交易政策还发挥了一定的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使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7%.应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畅通减排渠道,继续发挥试点碳市场作用,推动二氧化碳与其他污染物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碳市场 连续性双重差分 协同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我国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立祥 赵蓉 张雪薇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尚处于试点运行阶段的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对于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将不同大气污染物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中,基于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在内... 尚处于试点运行阶段的碳交易政策能否实现对于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将不同大气污染物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中,基于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包括碳排放、雾霾、二氧化硫在内的大气污染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证明碳交易政策确实产生了环境红利,利用分位数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减排的有效性。考虑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联动特征,从时空动态角度对比分析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将碳交易政策作为虚拟变量纳入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行会逐步弱化行政命令式规制手段潜在的作用效果,市场化手段的减排效应会得到强化。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碳交易政策-技术进步-能源强度下降-环境改善”的正向传导机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行通过倒逼技术进步和改善能源强度带来了大气污染的协同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碳交易政策 协同减排效应 碳交易试点 环境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的减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薛飞 周民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共11页
文章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连续性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易市场规模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规模存在碳减排效应,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碳交易市场规... 文章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连续性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易市场规模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规模存在碳减排效应,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降低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四个途径实现碳减排;由于二氧化碳与其他大气污染物之间存在同根同源性,从而碳交易市场规模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还能发挥协同减排效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研究结论丰富了碳交易和碳减排相关文献,对于推动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以及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连续性双重差分法 协同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E模型的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的环境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晟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通过应用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针对碳排放交易机制所涉及的重要要素,包括覆盖行业和分配方式等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在不同的就业条件下碳排放交易机制对经济的影响和对传统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如果碳交易纳管行... 通过应用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针对碳排放交易机制所涉及的重要要素,包括覆盖行业和分配方式等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在不同的就业条件下碳排放交易机制对经济的影响和对传统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如果碳交易纳管行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能及时被其他行业吸纳和消化,则碳交易对GDP的整体影响为正,碳交易的实施产生了双重红利。若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则碳交易对GDP的整体影响为负,2020年不同情景下GDP损失为1.5%~2.4%;相比覆盖部分行业,在覆盖全部行业的情景下,碳价格最低,从2013年的30元/t增加到2020年的202元/t,对高耗能行业的竞争力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所有行业都纳入到纳管范围,使得对GDP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实施碳交易能明显改善环境效益,有助于推动SO2和NOX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放交易 CGE模型 经济影响 协同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