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作多点传输中一种基于特征子信道的干扰对齐预编码矩阵优化方案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存祥 邱玲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由于普遍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的方式组网,多小区干扰已经成为限制无线蜂窝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蜂窝系统中多小区干扰问题,提高小区边缘吞吐率。近年来,作为协作多点传输的一种实现形式,干扰对齐技术受到... 由于普遍采用频率复用因子为1的方式组网,多小区干扰已经成为限制无线蜂窝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蜂窝系统中多小区干扰问题,提高小区边缘吞吐率。近年来,作为协作多点传输的一种实现形式,干扰对齐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优势在于可以获得多小区系统最优的发送自由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干扰对齐技术下基于特征子信道的预编码矩阵优化方案。本方案通过选取与最好的特征子信道对准的预编码矢量发送信号,使得信号经历最好的一组特征子信道,改善接收端的信号强度,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吞吐量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预编码矩阵的设计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案在系统的吞吐量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协作多传输(comp) 多小区 干扰对齐(IA) 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开枝 王兵 +2 位作者 许晓明 康小磊 张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现有针对异构蜂窝网多点协作安全传输的研究集中于增强主信道质量以提升安全性,然而多基站协作又使基站和窃听者之间的平均距离变近,网络的安全性受限于距离协作基站较近的窃听者。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 现有针对异构蜂窝网多点协作安全传输的研究集中于增强主信道质量以提升安全性,然而多基站协作又使基站和窃听者之间的平均距离变近,网络的安全性受限于距离协作基站较近的窃听者。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然后,理论分析了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安全中断概率以及安全吞吐量。进一步,以最大化安全吞吐量为目标,优化协作微基站的发射功率以及有用信息功率分配比例系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多点协作安全传输机制,在存在严重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大)的场景下,所提机制可以实现非零系统安全吞吐量;在存在较小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小)的场景下,系统安全吞吐量最大可提升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蜂窝网 物理层安全 安全保护域 多点协作传输机制 人工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协作联合传输的超密集组网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孝平 余丰 +4 位作者 简鑫 李诗琪 杜得荣 蒋欣 方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3-570,共8页
超密集组网的基站高密度特性会带来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多点协作联合传输应用于超密集组网进行干扰管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多点协作联合传输时基站密度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随机几何方法推导了3维空间基站与用户距... 超密集组网的基站高密度特性会带来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多点协作联合传输应用于超密集组网进行干扰管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多点协作联合传输时基站密度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随机几何方法推导了3维空间基站与用户距离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选取距离用户最近的多个基站联合传输的协作机制提供了基础;然后结合有界双斜率路径损耗模型,进行用户下行链路的干扰建模,进一步推导出用户下行链路覆盖率和网络区域频谱效率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协作基站数、基站密度等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协作基站数为2时就可使下行链路覆盖率增加10%,且实现2到3倍的频谱效率的增益,当协作基站数为3时,费效比更优,同时可得到多点协作下的基站密度极限使区域频谱效率最高。该文工作可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部署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组网 多点协作联合传输 基站密度 下行链路覆盖率 区域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多点传输的非线性顽健预编码 被引量:3
4
作者 顾浙骐 张忠培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提出了非线性顽健预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下行信道误差的统计特性,重新设计了传统非线性预编码算法的前向矩阵、反馈矩阵以及缩放矩阵。计算机仿真表明当存在下行信道误差时,该算法的性能不仅优于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预编码,也优于现有的... 提出了非线性顽健预编码算法,该算法利用下行信道误差的统计特性,重新设计了传统非线性预编码算法的前向矩阵、反馈矩阵以及缩放矩阵。计算机仿真表明当存在下行信道误差时,该算法的性能不仅优于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预编码,也优于现有的线性顽健预编码。此外,在协作多点传输中,用户具有不同的下行信道误差,这使现有的"best-first"排序算法失效。于是对该排序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仍能降低非线性顽健预编码算法的平均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协作多传输 非线性顽健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T-Advanced协作多点传输技术——信道互异性校准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浙骐 张忠培 《中兴通讯技术》 2011年第5期5-10,共6页
文章以协作多点传输技术为背景,基于信道互异性模型,介绍了3类较为典型的校准算法:基于硬件检测的自校准方法、基于天线自检测反馈的自校准方法、基于校准天线检测反馈的互校准方法。以此为基础,文章分析和研究了各校准算法的特性,评估... 文章以协作多点传输技术为背景,基于信道互异性模型,介绍了3类较为典型的校准算法:基于硬件检测的自校准方法、基于天线自检测反馈的自校准方法、基于校准天线检测反馈的互校准方法。以此为基础,文章分析和研究了各校准算法的特性,评估和仿真了各校准算法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在各类联合预编码算法下的系统性能,同时预测了校准算法未来的研究进程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互异性校准 协作多传输 联合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中心式协作多点传输基站处理算法研究
6
作者 田亚飞 张千 杨晨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0-406,共7页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上行传输系统中,通过基站协作接收可以把协作簇内的小区间干扰转化为有用的信号。基站协作需要通过骨干网交换大量的数据,当骨干网容量有限时,必须考虑对各基站接收信号先进行...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上行传输系统中,通过基站协作接收可以把协作簇内的小区间干扰转化为有用的信号。基站协作需要通过骨干网交换大量的数据,当骨干网容量有限时,必须考虑对各基站接收信号先进行本地处理。本文用统一的框架研究四种本地处理方案,包括对各天线采样信号的直接量化、基于信源编码的单源压缩算法、考虑基站间接收信号相关性的分布式多源压缩算法、以及对部分基站实行本地解调等。我们将研究当采用这四种方案时骨干网容量约束与系统可达和数据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用户位置、收发端天线配置等参数对这些方案性能的影响,讨论他们的实现复杂度和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中心式处理 量化 信源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非理想定时同步的多模协作多点传输
7
作者 顾浙骐 张忠培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针对非理想定时同步对协作多点传输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通过推导协作波束成形模式和联合处理模式在非理想定时同步条件下的平均可达速率,得到模式选择变量和模式选择门限。在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中,用户首先对定... 针对非理想定时同步对协作多点传输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通过推导协作波束成形模式和联合处理模式在非理想定时同步条件下的平均可达速率,得到模式选择变量和模式选择门限。在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中,用户首先对定时同步误差进行估计,并计算其模式选择变量和模式选择门限。然后用户选择协作多点传输的下行传输模式,并将其选择结果反馈给协作基站。最后,根据各用户的反馈,协作基站以最大化平均可达传输速率为准则,自适应地在协作波束成形模式和联合处理模式之间切换。仿真结果表明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在定时同步误差较小时,采用联合处理模式,以保持空间复用增益,在定时同步误差较大时,采用协作波束成形模式,以避免用户间的额外干扰。因此,在非理想定时同步误差条件下,多模协作多点传输算法比仅采用协作波束成形模式或联合处理模式的传统协作多点传输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定时同步 预编码 多模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协作传输中的联合传输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云锋 姜静 胡留军 《中兴通讯技术》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点协作传输中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该方案将空时/频编码与波束赋形技术以及预编码技术与波束赋形技术相结合,首先进行空时/频编码和预编码处理,并将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多路数据分别通过波束赋形映射到多个协作节点进行传输...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点协作传输中多点联合传输的方法,该方案将空时/频编码与波束赋形技术以及预编码技术与波束赋形技术相结合,首先进行空时/频编码和预编码处理,并将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多路数据分别通过波束赋形映射到多个协作节点进行传输;然后通过空时/频编码与波束赋形技术的结合,接收方获得更大的分集增益,同时获得波束赋形增益;最后将预编码处理与波束赋形应用到多点协作中,使得各个发送节点的信号在接收方合并,从而使得各层之间的信号更加独立,并获得波束赋形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协作传输 多点联合传输 空时/频编码 波束赋形 预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迫零传输的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功率分配 被引量:1
9
作者 牛艳萍 唐宏 唐伦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18-1920,共3页
在研究多基站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协作多点传输的系统模型,并采用迫零传输机制,对最优功率分配算法、优化的功率分配算法以及等功率分配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分析。最后从性能和复杂度两方面考虑,得出优化的功率分配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功率分配... 在研究多基站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协作多点传输的系统模型,并采用迫零传输机制,对最优功率分配算法、优化的功率分配算法以及等功率分配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分析。最后从性能和复杂度两方面考虑,得出优化的功率分配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功率分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迫零 最优功率分配 次优功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分双工协作多点传输系统面向用户的传输模式选择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笛 杨晨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3-1119,共7页
协作多点传输在提高边缘用户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基站间交换信息的不同,基站协作的形式可以分为联合处理与波束协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为协作簇内的每个基站选择联合处理、波束协调或不协作的传输方式。... 协作多点传输在提高边缘用户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基站间交换信息的不同,基站协作的形式可以分为联合处理与波束协调。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为协作簇内的每个基站选择联合处理、波束协调或不协作的传输方式。本文分析了在基于单小区量化并反馈相位模糊的频分双工系统中,存在信道量化误差时用户端应当如何选择基站传输模式。通过推导用户平均信干噪比的下界并针对特殊位置的用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协作簇内所有基站都参与协作的性能优于不协作的性能,但具体协作方式取决于相位模糊量化是否准确。当相位模糊量化准确时非本地基站都应参与联合处理,否则非本地基站则应进行波束协调。仿真结果表明当用户位于一般的位置时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频分双工 单小区码本量化 传输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多点传输系统的自适应有限反馈
11
作者 邓晶 董建萍 +1 位作者 李莉 罗汉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6-1130,共5页
为了提高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上行链路的反馈资源利用率,研究了多小区重叠覆盖下的相位反馈问题,并推导出用户自适应反馈比特分配的最优解.用户可根据自身传输信道与干扰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来自不同基站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自适应地确... 为了提高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上行链路的反馈资源利用率,研究了多小区重叠覆盖下的相位反馈问题,并推导出用户自适应反馈比特分配的最优解.用户可根据自身传输信道与干扰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来自不同基站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信息,自适应地确定相应比特数.通过在预编码中根据反馈的相位差信息进行相位补偿,使得用户端接收信号能够相干叠加.研究表明,该方案在不增加系统反馈开销的条件下,能够较为明显地提高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有限反馈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多点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晓东 陈鑫 李静雅 《中兴通讯技术》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协作多点技术能有效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提高系统吞吐量。协作多点技术需要设计全新的切换机制,否则将会限制其实际性能。文章基于协作多点通信系统架构下的切换场景提出了一种支持协作多点通信的切换机制,包括协作小区集合切换和协... 协作多点技术能有效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提高系统吞吐量。协作多点技术需要设计全新的切换机制,否则将会限制其实际性能。文章基于协作多点通信系统架构下的切换场景提出了一种支持协作多点通信的切换机制,包括协作小区集合切换和协作传输点选择/更新的信息交互以及信令传输流程。该切换机制可有效支持协作多点通信,同时降低信息交互及信令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 切换 信息交互 信令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多点系统的本地预编码改进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凤 张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1-1825,共5页
为了提高LTE-Advanced系统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在现有协作多点(CoMP)传输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CoMP系统的本地预编码改进算法,以解决传统本地预编码算法在高秩(秩不小于2)信道下的层间干扰问题.该方法在发射端有选择地引入层交换与相... 为了提高LTE-Advanced系统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在现有协作多点(CoMP)传输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CoMP系统的本地预编码改进算法,以解决传统本地预编码算法在高秩(秩不小于2)信道下的层间干扰问题.该方法在发射端有选择地引入层交换与相位校正操作,并按照接收端信干噪比最大的准则确定交换及校正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谱效率,进而增大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本地预编码 层交换 相位校正 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下行传输系统的联合最优参考序列设计
14
作者 贾国庆 司鹏搏 +2 位作者 陈善继 吴国庆 陈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8-1483,共6页
针对多小区协作传输系统,首先给出了频偏估计和信道估计的Cramer-Rao Bound(CRB),作为理论上最优的训练序列的设计准则;然而通过分析发现,基于CRB的最优参考序列设计准则中不仅包含了信道的因素,而且还包含了协作基站频偏值的影响.由于... 针对多小区协作传输系统,首先给出了频偏估计和信道估计的Cramer-Rao Bound(CRB),作为理论上最优的训练序列的设计准则;然而通过分析发现,基于CRB的最优参考序列设计准则中不仅包含了信道的因素,而且还包含了协作基站频偏值的影响.由于基于CRB的最优参考序列设计过于复杂,因此转向次优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SE)的参考序列设计准则,并通过分析得出该准则下的最优参考序列是高斯序列.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高斯序列在最大似然估计下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高斯序列检测性能逼近理论最优值CRB;通过与其他序列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验证了其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下行 参考序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抑制的CoMP动态协作簇选择算法
15
作者 赵季红 胡江燕 +2 位作者 曲桦 王炜 丁小婷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88-2291,2298,共5页
传统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方案产生协作簇时,只解决了小区间干扰,却忽略了分簇带来的簇间干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簇内和簇间干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协作簇选择算法。定义协作簇间重叠度,限制簇间干扰程度;通过... 传统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方案产生协作簇时,只解决了小区间干扰,却忽略了分簇带来的簇间干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簇内和簇间干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协作簇选择算法。定义协作簇间重叠度,限制簇间干扰程度;通过合理调度协作簇,实现系统性能最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抑制簇内和簇间干扰,在提升系统总吞吐量方面优于其它协作簇选择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动态协作 用户为中心 簇间干扰 簇重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NR准则的多点协作联合处理算法
16
作者 姜静 曾艳 +1 位作者 孙长印 卢光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51-3454,共4页
多小区单用户联合传输能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链路性能, 但降低了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 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在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 通过协作小区内多个移动终端的复用, 提升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根据SLNR准则提出了一种... 多小区单用户联合传输能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链路性能, 但降低了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 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在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 通过协作小区内多个移动终端的复用, 提升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根据SLNR准则提出了一种单用户和多用户自适应切换的多小区联合处理算法, 结合协作集合选择、选择协作集合内的配对用户、MU-MIMO处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CoMP处理过程。该算法的单用户和多用户MIMO算法处理相似, 可简化系统处理过程, 并通过自适应选择单/多用户模式提高算法鲁棒性, 有利于提高CoMP的系统增益。根据LTE-Advanced系统的参数进行了系统仿真, 结果证明, 该算法性能优于多小区单用户联合处理和单小区多用户处理的性能, 可提高协作小区吞吐量2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多传输 联合处理 多用户多天线技术 信漏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网中的高能效混合协作传输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佳 韩圣千 杨晨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89-1996,共8页
该文提出一种异构网中高能量效率的协作传输方法。协作联合处理(CoMP-JP)和协作波束成型(CoMP-CB)是异构网中两种常用的协作传输方法。通过研究CoMP-JP和CoMP-CB发现:CoMP-JP利用较大的阵列增益能够降低基站的发射功耗,但是需要消耗很... 该文提出一种异构网中高能量效率的协作传输方法。协作联合处理(CoMP-JP)和协作波束成型(CoMP-CB)是异构网中两种常用的协作传输方法。通过研究CoMP-JP和CoMP-CB发现:CoMP-JP利用较大的阵列增益能够降低基站的发射功耗,但是需要消耗很高的信号处理功耗、骨干网功耗和电路功耗;CoMP-CB虽然消耗较少的信号处理和骨干网功耗,但是会导致较大的发射功耗。为了充分利用CoMP-JP和CoMP-CB在降低能耗方面的优点,并且有效地降低电路功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CoMP-JP和CoMP-CB传输的混合协作预编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CoMP-JP和CoMP-CB模式下的迫零预编码相比,所提出的混合协作预编码能够支持更高的系统频谱效率,并且大大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 能量效率 协作多传输 联合处理 协作波束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约束条件不同时下行相干CoMP传输异构网的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为 韩圣千 杨晨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86-1592,共7页
本文研究在异构网中进行相干协作多点传输时低复杂度迫零(ZF)预编码的性能。我们考虑在同构网中常用的低复杂度ZF预编码结构,即先进行ZF波束形成再进行功率分配,分析在采用和功率约束及单基站功率约束下使和数据率最大的功率分配时协作... 本文研究在异构网中进行相干协作多点传输时低复杂度迫零(ZF)预编码的性能。我们考虑在同构网中常用的低复杂度ZF预编码结构,即先进行ZF波束形成再进行功率分配,分析在采用和功率约束及单基站功率约束下使和数据率最大的功率分配时协作传输的性能,并与实际系统中常用的等功率分配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异构网多载波系统中进行下行相干协作传输时,与在同构网中的结果不同,协作传输后单基站功率约束的性能远优于其他功率约束下的性能。但是,当协作的宏基站与微基站最大功率差别较大时,宏用户的性能在协作后甚至不如不进行协作传输,而微用户的性能会有所提高。这意味着在异构网中设计协作预编码时必须考虑单基站功率约束,而且不能只对功率分配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 协作多传输 单基站功率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tNet场景下基于时延的多基站协作传输方法
19
作者 黄伟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年第5期56-59,共4页
小基站的部署有效提高了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减少基站间干扰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种用于HetNet场景下基于时延的多基站协作传输方法。首先,利用各协作基站传输信号到用户之间的时延差,据... 小基站的部署有效提高了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减少基站间干扰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种用于HetNet场景下基于时延的多基站协作传输方法。首先,利用各协作基站传输信号到用户之间的时延差,据此计算时延补偿因子,在基站端发送信号时进行频域上的相位旋转,实现时延补偿;其次,依据基站间回程时延,选择合适的协作基站,实现基站协作同步,并减少回程时延,降低时延对协作传输的影响。最后,在matlab平台下对该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相比传统方案该方案可降低干扰,提升边缘用户吞吐量和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网络 小基站 时延 协作多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N架构无线接入网组播中的协作RRU选择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占军 朱志超 +1 位作者 周诗妍 张祖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8-173,共6页
针对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实现C-RAN架构无线接入网中组播业务时协作远端射频单元(RRU)集合的选择问题,设计了基于组播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和远端射频单元当前负载状况的协作远端射频单元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信道容量与资源占用量为优... 针对多点协作传输(CoMP)技术实现C-RAN架构无线接入网中组播业务时协作远端射频单元(RRU)集合的选择问题,设计了基于组播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和远端射频单元当前负载状况的协作远端射频单元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信道容量与资源占用量为优化对象构建目标函数,通过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得到最优的协作远端射频单元集合.仿真结果显示,文中算法与目前基于信号质量和地理位置的多点协作传输协作基站选择算法相比,提高了多点协作传输系统组播用户的吞吐量,加强了组播用户的服务公平性,减轻了所选协作远端射频单元的负载,使得多点协作传输系统负载更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协作传输 协作远端射频单元选择 组播业务 负载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