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1
作者 段圣省 薛莲 +8 位作者 余启芝 董华林 李爱宏 殷得所 李忠正 王红波 孙阳 郭英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显著特点,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稻 扬籼77 高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长两优8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2
作者 夏婷婷 刘鹏 +2 位作者 陈周兵 陈超伟 程高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99-201,209,共4页
长两优8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不育系长6411S为母本、恢复系R61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稻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在介绍长两优88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长两优8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不育系长6411S为母本、恢复系R618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稻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在介绍长两优88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同时阐述了其亲本繁殖技术和制种技术,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长两88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59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施伏芝 苏泽胜 +2 位作者 罗志祥 陶茂聪 高清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协优 5 5 9在 1999~ 2 0 0 0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 :每穗总粒数多 ,结实率高 ,但有效穗少 ,千粒重低。因此在栽培上应注重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从... 协优 5 5 9在 1999~ 2 0 0 0年的省区试中均表现出高产、抗病、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与汕优 6 3相比具有 :每穗总粒数多 ,结实率高 ,但有效穗少 ,千粒重低。因此在栽培上应注重采用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方法 ,以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从而使其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特性 高产栽培 协优559杂交中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协优559制种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二东 朱克夫 刘兆 《种子科技》 2000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杂交灿稻 制种技术 5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中籼稻丰优559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明法 姚立生 +5 位作者 严国红 唐红生 任仲玲 王爱民 朱国永 何冲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7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59 杂交籼稻 高产栽培技术 面积 广东省农科院 江苏沿海地区 产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
6
作者 姚立生 顾来顺 +3 位作者 何顺椹 高恒广 杨立彬 孙明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6,共1页
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杨立彬,孙明法(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特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制育成的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盐恢... 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姚立生,顾来顺,何顺椹,高恒广,杨立彬,孙明法(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特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制育成的中熟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恢复系盐恢599,由该所用特青与明恢75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稻 新组合 5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刁立平 盛生兰 胡春明 《中国稻米》 1995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59品种 丰产性 稳定性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泽胜 陈周前 +2 位作者 罗志祥 施伏芝 阮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56-1557,1559,共3页
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 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籼稻 9019 高产 抗逆 生理特性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优559高产制种特性与技术
9
作者 孙明法 姚立生 +4 位作者 顾来顺 严国红 唐红生 朱国永 单忠德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5,共2页
介绍了 优 5 5 9父母本的主要特征 ,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 ,确保花期安全相遇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培育高产群体 ;采取辅助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注重病虫杂防治 。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59组合 制种技术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协优559高产制种技术
10
作者 李安林 姜福建 +4 位作者 刁天球 周文 孙国卿 梁明灯 李宗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44-545,共2页
根据父母本特点 ,协优 5 5 9的高产制种技术是 :(1)合理安排播差期 ,确保花期相遇 ;(2 )培育多蘖壮秧 ,建立高质量制种群体 ;(3 )科学施肥 ,合理管水 ,搭好丰产苗架 ;(4 )喷好“九二” ,适时赶粉 ,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 ;(5 )加强病虫... 根据父母本特点 ,协优 5 5 9的高产制种技术是 :(1)合理安排播差期 ,确保花期相遇 ;(2 )培育多蘖壮秧 ,建立高质量制种群体 ;(3 )科学施肥 ,合理管水 ,搭好丰产苗架 ;(4 )喷好“九二” ,适时赶粉 ,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 ;(5 )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时收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59品种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协优08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继本 龚红兵 +6 位作者 周义文 景德道 林添资 盛生兰 刁立平 李闯 钱华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715-5715,共1页
协优084具有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熟期适中,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优良特性。介绍协优084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籼稻 084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培两优98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明元 戚华雄 +4 位作者 李进波 万丙良 查中萍 杜雪树 曾宪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57,共3页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较强。阐述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培两986 质、高产、抗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立生 顾来顺 +7 位作者 何顺椹 高恒广 孙明法 严国红 唐红生 商绍朋 陈兆明 陈大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72,共2页
特优559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在1993年—1995年在江苏省和全国区试中,产量连居第一。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国家... 特优559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在1993年—1995年在江苏省和全国区试中,产量连居第一。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到15万hm2以上,遍及南方杂交稻种植区,发展势头迅猛,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新组合 559 选育 栽培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7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5 位作者 戚华雄 吴波 万丙良 周长春 曾涛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24-26,共3页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101。介绍了E两优7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 E两78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周厚财 曹永胜 万丙良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籼稻 E两1453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2226的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守平 张增勤 +3 位作者 陈业坚 何方印 唐昌华 叶兴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3-134,共2页
介绍了协优2226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籼稻 2226 制种技术 播期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组合协优9019的高产及稳产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志祥 施伏芝 +1 位作者 阮新民 倪金龙 《中国稻米》 2008年第5期31-32,35,共3页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籼稻恢复系与广亲和粳稻品种杂交,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交不亲和的技术障碍,育成强优恢复系9019,拓宽了我国恢复系的遗传背景,继而配组育成杂交中籼组合协优9019,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大...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籼稻恢复系与广亲和粳稻品种杂交,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交不亲和的技术障碍,育成强优恢复系9019,拓宽了我国恢复系的遗传背景,继而配组育成杂交中籼组合协优9019,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多年区试及旱作、耐低氮等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适应性 90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136的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宝和 周长海 +1 位作者 白和盛 张永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603-604,共2页
协优 136是用协青早 A与广亲和广谱恢复系 T136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关键词 杂交籼稻 136 栽培技术 制种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两100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2 位作者 李奕松 罗志祥 施伏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62-163,166,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群体性状 57 密度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