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欧美华裔新生代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素华 郑卓睿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1,共3页
欧美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当淡薄,甚至不愿做华人;他们渴望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西化"。这种发展态势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寻根之旅"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欧美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相当淡薄,甚至不愿做华人;他们渴望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西化"。这种发展态势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寻根之旅"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意识,从而完善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新生代 文化认同 失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裔新生代受众的三维建构:媒介时空、代际关系、身份认同——基于华语电视国际传播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燕南 王亚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4,共8页
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的纵深发展,要求华语电视从“走出去”和“走进去”向“扎下去”推进,深入海外华裔新生代人群。互联网时代由“代际+时间+网络”三维标准综合界定的华裔新生代受众,在媒介行为、代际关系和身份认同方面,呈现出不... 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的纵深发展,要求华语电视从“走出去”和“走进去”向“扎下去”推进,深入海外华裔新生代人群。互联网时代由“代际+时间+网络”三维标准综合界定的华裔新生代受众,在媒介行为、代际关系和身份认同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华语受众的特征:媒介消费的网络生态性迁移、代际互动中后喻文化的显现、身份认同的多元建构并存。要适配这一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华语电视需要更新观念,向平台化生存转型,耕耘数智移动新赛道,着力短视频,在内容生态、赋能和服务受众等方面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视 华裔新生代 媒介消费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游离”:缅甸华裔新生代华文教师的生存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敏 余富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59-69,154,共12页
华裔新生代华文教师是海外华文教师的新生力量和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缅甸华裔新生代华文教师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形成了“嵌入”与“游离”两种主要的生存策略,且呈现出“游离”增强的样态。两种不同策略是新生代为应对复杂... 华裔新生代华文教师是海外华文教师的新生力量和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缅甸华裔新生代华文教师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形成了“嵌入”与“游离”两种主要的生存策略,且呈现出“游离”增强的样态。两种不同策略是新生代为应对复杂的局势、华校的地方性质和管理措施、家庭角色而采取的方式。同时,他们通过与华文的关系定位、同辈群体的参照、自我期待来获得生存的动力和相对稳定的社会联结。他们的生存策略既是自我和家庭的选择,又是特定地方社会及华文教育共同生成的产物,还是其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新生代 华文教师 生存策略 嵌入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话语修辞、族群叙事与华裔新生代身份认同——基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教科书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小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5,170,共12页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教科书是华裔新生代语言文化习得与族群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亦是公民意识形成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场域,体现着认同塑造的复杂机制及多层级认同的冲突与并蓄。从互文性视角对现行最新版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各类科目教科书...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教科书是华裔新生代语言文化习得与族群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亦是公民意识形成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键场域,体现着认同塑造的复杂机制及多层级认同的冲突与并蓄。从互文性视角对现行最新版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各类科目教科书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中大量的国家话语策略、高频率分布的核心概念与互文性复现的话语模式,强有力地塑造着华裔新生代“公民-国家”逻辑上的国家认同;华人的族群叙事在国家叙事背景下展开,其叙事主体、叙事结构、文化标记及话语路径都表明马来西亚华文教科书族群认同塑造的功能被强大的国家话语修辞力量所稀释。在教育场域,华裔新生代面临如何在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间求取平衡,以及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提高华人族群内在凝聚力、传承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裔新生代 身份认同 华文小学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