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语的暧昧:“问题意识”中的意识问题——论华文文学研究中常用宏大术语的适用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 在华文文学研究中,不仅要真诚呼唤新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而且也需要及时反思现存的研究范式的弊端/限制,扬长避短,从而发现并创制活力四射的崭新"问题意识"。对术语的谨慎使用,包括回到原初语境,在实践中开拓其限度等都是必要的,尽管表面上看是初步的,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一旦它们发挥出应有的巨大威力,在其烛照下,新问题意识的浮现和研究范式的突出才可能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华文文学研究 逻辑谬误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化或脉络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双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共12页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经典化"存在着以作品的审美艺术性或以作品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标准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强调布鲁姆式"审美自主性",认为经典取决于作品自身内在素质,美学尊严、原创性、审美形式等是其清晰标志;... 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于"经典化"存在着以作品的审美艺术性或以作品的社会文化内涵为标准两种不同取向。前者强调布鲁姆式"审美自主性",认为经典取决于作品自身内在素质,美学尊严、原创性、审美形式等是其清晰标志;后者认为经典并非隔绝于社会、道德、政治、意识形态等,是否经典应由时间和广大读者加以汰选和判定。在新时期以来的特定语境下,前者更受青睐,但仅有百来年历史的华文文学还属于应对大量作家作品加以发掘、梳理、解读、筛选以免任其湮没,而非由少数专家进行经典判定的阶段,因此单德兴等提出的脉络化乃至"双重脉络化"也许更值得借鉴。就文学外部而言,应放在其产生的所在国(地区)和作家祖(籍)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脉络中;就文学内部而言,应放于在地华文文学的发展脉络乃至包含中国大陆在内的整个中文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在其中一个或多个脉络中能够发现其特殊的价值或创新性,乃经典确立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经典化 脉络化 双重脉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史学与诗学研究的跨文化思考——兼谈华文文学研究中的史料发掘及文学史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庄伟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近年来,学术界在针对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渐与当代前沿理论接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内涵、问题意识和外在文化体系作出较为清醒的价值判断。这些探索和研究已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尚需扎实的资料和审慎的... 近年来,学术界在针对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逐渐与当代前沿理论接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内涵、问题意识和外在文化体系作出较为清醒的价值判断。这些探索和研究已显示出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尚需扎实的资料和审慎的分析作支撑,力求最大程度地排除那种"先验"预设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返回历史的现场",尤其是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和书写,不在于它至今已获得多少成果,而在于寻求建构新角度和新立场去不断拓宽其研究空间。从学科发展和学术文化再造的角度出发,只有进一步推进华文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才能深化华文文学研究,走向新的制高点。如是,对于建构华文文学的史学与诗学研究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史学与诗学 史料发掘 文学史书写 跨文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的阐释边界辨析——以黎紫书短篇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 通过对黎紫书短篇小说的阅读和分析,我们意识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使用已久的关键词"女性书写"、"族裔身份"及"离散经验",随着时代语境及华人写作者创作心态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接受宏观理论的同时,必须明确自己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勇于建构能够有效地阐释这一研究对象的新鲜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 阐释边界 辨析 黎紫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钱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比较的方法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新华人文学 澳大利亚 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性 华人移民 命名意义 文化身份 身份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研究新拓展的理路及其问题——以本人的研究为中心进行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1,共6页
华文文学研究既充满了活力稳步推进同时又不乏阻力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正视并反省学科内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及教训,作者以为可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为何以及如何发现华文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二、如... 华文文学研究既充满了活力稳步推进同时又不乏阻力和弱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正视并反省学科内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以及教训,作者以为可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思考:一、为何以及如何发现华文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二、如何展开可能行之有效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问题意识 华语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7
作者 杨晓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日本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和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研究同时起步,始于1982年。今富正巳教授1992年出版的《马华文学及其周边》一书为日本华文文学研究滥觞期的最高成果。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业绩出现了,那就是2... 日本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和中国大陆的华文文学研究同时起步,始于1982年。今富正巳教授1992年出版的《马华文学及其周边》一书为日本华文文学研究滥觞期的最高成果。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业绩出现了,那就是2004年以山田敬三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的《境外的文化———环太平洋的华人文学》,此书为代表的时期为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发展期。而今天的日本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则可以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八个字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日本 滥觞期发展期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野下的中原文化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综述
8
作者 李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高峰论坛 中原文化 华文文学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综述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前沿性问题探讨——“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笔谈
9
作者 饶芃子 吴奕锜 +2 位作者 杨匡汉 王列耀 刘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9,共6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前沿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相关话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福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 如果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量化构成角度来说,我认为现在是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这固然是学界同仁20年来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的结果,从而使华文文学研究日渐兴盛,几乎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学界同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 构成角度 筚路蓝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读《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
11
作者 陈慧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2,共1页
由庄钟庆教授担任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自1998年10月启动至今日,转眼... 由庄钟庆教授担任主编,陈育伦、周宁、郑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和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自1998年10月启动至今日,转眼十度寒暑。全书近70万字,论及东南亚新、马、菲、泰、印尼、文莱六国华文文学的发展历史,是目前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扛鼎之作和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研究 科研项目 厦门大学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及华文文学研究室
12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6-96,共1页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 云南大学东南亚文化暨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11月.该研究室利用云南与东南亚各国接壤和毗邻的有利条件,在广泛研究世界华文文学的同时,着重研究东南亚文化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出访缅甸、泰国和新加圾,搜集有关国家作家的作品和资料.又派出研究人员到泰国讲授汉语,研究泰国的文化艺术.还派人学习缅甸语、泰国语.与此同时.该研究室还先后多次与泰国、新加坡、缅甸、老挝等国作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料交换.这些活动,不但加强了与东南亚各国作家的联系.而且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研究室分设东南亚文化、东南亚华文文学、东南亚新闻事业三个研究组.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1人.研究室成立虽然只三年,但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已编印了内部资料集17集,翻译了《缅甸诗歌选》、《缅甸小说选》、《缅甸文学论文集》各一本,出版了《东南亚文化论》和《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两部论文集.其中,《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一书,为国家级课题.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文化 华文文学研究 东南亚华文文学 云南大学 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研究人员 缅甸语 新闻事业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会文友 五月孕丰收——苏皖两省“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座谈会综述
13
作者 尉天骄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1期87-88,86,共3页
苏皖两省首次“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力座谈会于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师大召开。这次会议由安徽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和江苏省社科联联合发起。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思明同志,江苏省社科联学术顾问王淮冰同志,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谈凤梁。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苏皖两省 江苏省 海外华文文学 台港文学 座谈会 安徽大学 台湾文学 大陆文学 社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公仲《“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评介
14
作者 倪爱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华文文学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 万里长城 突围 防线 收获 20世纪70年代 评介 学术研究著作 学术论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识鉴奥 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
15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 深识鉴奥启发后学———饶子教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介傅莹著名文艺理论家饶子教授,也是华文文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她以坚实的学术背景、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新锐的比较文学方法,切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年代初她发表了《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深识鉴奥 研究评介 世界华文文学 文化认同 文化融合 学科建设 华文 暨南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以严歌苓、张翎、陈河研究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7,共9页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 拙著《严歌苓论》,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论”第一辑的一本(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版)面世,看了我转发朋友圈的书的扉页上有“中国当代作家论”的字样,南京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俊教授留言:“严歌苓,列入‘中国当代作家论’中,有意思![愉快]”我回复刘俊教授:“她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86年加入的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严歌苓 文学叙述 性问题 兼容 张翎 中国作家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论世华文学研究的新进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崇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有鉴于20世纪中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文化的蓬勃发展,汉语或中文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这一时期文学生产的驳杂现象。尤其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对国家/区域与文学间的对话关系,必须作出更灵活的思考。"中国至上论"的学... 有鉴于20世纪中以来海外华文文学/文化的蓬勃发展,汉语或中文一词已经不能涵盖这一时期文学生产的驳杂现象。尤其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对国家/区域与文学间的对话关系,必须作出更灵活的思考。"中国至上论"的学者有必要对这块领域展现企图心,如此才能体现"大"中国主义的包容性;而以"离散"观点出发的学者必须跳脱顾影自怜的"孤儿"/"孽子"情结,或自我膨胀的阿Q精神。在今天,文化、知识讯息急剧流转,空间的位移、记忆的重组、族群的迁徙以及网络世界的游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经验的重要面向。为此,如下这组文章分别围绕中心议题,从华语语系文学概念(王德威)、新加坡后殖民典范书写中的鱼尾狮个案(王润华)、本土性的可能与限制(朱崇科)等角度重新立论,力图给华语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进路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主体性 台港文学 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
18
作者 陶原珂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 由薄到厚的两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著作陶原珂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80年代勃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较大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颇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形态。在出现了若干地区(如香港,台湾)和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史的同时,到90年代,学界还步入了对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整体研究 国别华文文学 研究著作 文学 华文作家 新马华文文学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勇麟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回顾二十年来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建设历程 ,虽然取得一批成果 ,但与整个学科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海内外学者应从专题性研究史料等几个方面入手 。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史料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行有思,境界乃大——“陈思和与世界华文文学”之访谈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思和 颜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7,共7页
一、学科之反思:世界华文文学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不要成为孤立的学科。颜敏:陈老师好,今天想请陈老师全面介绍一下您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心得体会,通过访谈这一方式,我们这些后进可以学到那些无法在著作论述中直... 一、学科之反思:世界华文文学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不要成为孤立的学科。颜敏:陈老师好,今天想请陈老师全面介绍一下您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心得体会,通过访谈这一方式,我们这些后进可以学到那些无法在著作论述中直接获取的“史料与思想”。陈思和:我没有专门去研究过台港文学,因为我从来没有认为台港文学应该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独立出来。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家,他的学术视野里必然包含台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是后来的概念,但要充分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变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那么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也应该在他的视野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陈思和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访谈录 台港文学 当代文学研究 心得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