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解脱之途——美国华文作家笔下的死亡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萍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华文作家 死亡问题 自杀 美国 西方文学 比较文学 弗朗西斯 历史范畴 考察对象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日小说与“被囚禁的果实”——日本华文作家亦夫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华文作家李长声、姜建强、万景路等,上承鲁迅东瀛文脉,构建了成就斐然的知日随笔,继而知日小说厚积薄发于21世纪初年,有三元里子、黑孩、哈南、亦夫1等,以留学、留日等方式,体验日本,感知日本,并以小说的方式呈现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华文作家李长声、姜建强、万景路等,上承鲁迅东瀛文脉,构建了成就斐然的知日随笔,继而知日小说厚积薄发于21世纪初年,有三元里子、黑孩、哈南、亦夫1等,以留学、留日等方式,体验日本,感知日本,并以小说的方式呈现日本。知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是进入其内的写作,而不是外在的臆想话语。从他们笔下,可以读到一个相对真实的日本并含有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作家 黑孩 厚积薄发 成就斐然 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的异乡人:以张翎为代表的海外华文作家的书写姿态 被引量:1
3
作者 万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206,共4页
近十几年来,海外汉学家们开始频繁使用Sinophone Literature(华语语系文学)来指称华文文学。(1)Sinophone这个单词由"sino-"(中国,中国的)和"-phone"(说某种语言)构成。其中,"-phone"源自于古希腊语,最... 近十几年来,海外汉学家们开始频繁使用Sinophone Literature(华语语系文学)来指称华文文学。(1)Sinophone这个单词由"sino-"(中国,中国的)和"-phone"(说某种语言)构成。其中,"-phone"源自于古希腊语,最基本的含义是声音。(2)这一概念为我们打开了华文文学的多重面向:既是使用中文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想象性建构,也是众声喧哗、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作家 海外 异乡人 姿态 书写 张翎 写作 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往丰富——泰国华文作家司马攻散文简论
4
作者 黄发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泰国 华文作家 司马攻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利”困扰的现代都市——读新加坡华文作家流军的《归去来兮》
5
作者 吴剑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54,共2页
流军原名赖涌涛,祖籍广东省丰顺县,194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边佳兰村,后入新加坡念中学和大学,新、马分家后,成为新加坡公民。流军生活经历颇丰,当过割胶工人、杂货店店员、工厂书记、家庭教师,现主持一家国际性贸易公司。流军自幼... 流军原名赖涌涛,祖籍广东省丰顺县,194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边佳兰村,后入新加坡念中学和大学,新、马分家后,成为新加坡公民。流军生活经历颇丰,当过割胶工人、杂货店店员、工厂书记、家庭教师,现主持一家国际性贸易公司。流军自幼爱好文艺,中学时期就开始写作,著有短篇小说集《热爱土地的人》、《暗渡陈仓》,中篇《玉镯的故事》、《蜈蚣岭》,长篇《浊流》和《热带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作家 现代都市 “义” 商业社会 批判意识 短篇小说集 暗渡陈仓 丰顺县 现实主义 家庭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海外华文女作家新潮散文》随笔
6
作者 曹安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海外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是海外华文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从文化底蕴及其视野、艺术品位和女性风采等方面 ,把握海外华文女作家散文的整体风貌 。
关键词 艺术品位 散文 文化底蕴 《海外华文作家新潮散文》 艺术特色 海外华文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绮霞丽天 辉映半壁──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及创作述论
7
作者 赵尔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海外华文作家 作家 海外华文作家 长篇小说 蝴蝶树 述论 散文集 强烈的现代节奏 女性人格 余光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寻求“对话”的理解——论海外华文女作家的文本接受
8
作者 陈丽虹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49,共4页
研究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以至在总体上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时,如果缺少对“读者”的观照及评价,终将是不完整的。因为文学活动涉及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倘若将这三个方面分割成静态、封闭、互不相连的领域,就忽视了人的活生... 研究海外华文女作家及其文本,以至在总体上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时,如果缺少对“读者”的观照及评价,终将是不完整的。因为文学活动涉及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方面,倘若将这三个方面分割成静态、封闭、互不相连的领域,就忽视了人的活生生的交流和文学接受效果的问题。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现象,不仅对读者的假定决定了作家的语言策略,而且读者群的形成及扩展、素质层次的提升都将直接影响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作家 华文作家 作品 东南亚华文文学 女性 期待视野 文本 文学活动 罗曼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宁殿弼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研讨会综述 华文 华文作家 东南亚文学 现实主义 “五四”新文学 微型小说 世界文学 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W:华文文学的学科基础问题
10
作者 陈国恩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3期43-43,共1页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厘清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不然...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厘清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不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海外华文作家主体性的不重视,甚至可能引起尖锐的国际政治问题。华文文学研究的重点,应是它的既不同于中国文学而又介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的那种身份,以及这种身份所包含的海外华人面临中西文化冲突时如何从自身的生存经验出发融合中西文化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基础 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文学学科 华文作家 政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华文女性家族小说的叙述者干预与叙事伦理
11
作者 王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3期90-92,共3页
在新世纪华文女作家的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是一种颇为常见、富有特色的叙事技巧,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以及西方现代小说与影视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为作品叙事伦理的建构减少障碍,有利于读者把握与理解叙述... 在新世纪华文女作家的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是一种颇为常见、富有特色的叙事技巧,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以及西方现代小说与影视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为作品叙事伦理的建构减少障碍,有利于读者把握与理解叙述者的真正意图,而且还能使作品的叙事结构呈现一定的独特性,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华文作家 家族小说 叙述者干预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傲慢与偏见——华语语系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霍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4期77-82,共6页
自史书美提出"华语语系文学"概念已经过去十余年,海外研究成果颇丰,有向学科化演变的趋向。概念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后,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大陆学界对于海外学界提出的"关注边缘"的思考角度予以肯定同时,也批判了"抵抗中心"... 自史书美提出"华语语系文学"概念已经过去十余年,海外研究成果颇丰,有向学科化演变的趋向。概念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后,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讨论,大陆学界对于海外学界提出的"关注边缘"的思考角度予以肯定同时,也批判了"抵抗中心"背后隐含的分离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化 中国当代文学 王德威 思考角度 华文作家 研究成果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中国的新开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德威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2期85-87,共3页
现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书写始自19世纪末期。时当中国进入世界舞台,大规模的迁徙移民、出使旅行随之而起。文字作为跨越地域、语言、族裔、文化、政治场域的媒介之一,每每留下动人纪录。从早期郭嵩焘。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语言 海外文学 国家文学 新生代 宗主国 后殖民 华文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理·诗的熔炼与升华——袁鹰散文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冒析 庄汉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2-45,共4页
袁鹰的散文创作生涯,从他的处女作《师母》在“孤岛”时期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发表,迄今已经历了五十个年头。他先后出版了十多个散文集子。而他从一九四六年以来,一直从事报纸工作,主要是编辑文艺副刊,扶植,培养过大批散文作者... 袁鹰的散文创作生涯,从他的处女作《师母》在“孤岛”时期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发表,迄今已经历了五十个年头。他先后出版了十多个散文集子。而他从一九四六年以来,一直从事报纸工作,主要是编辑文艺副刊,扶植,培养过大批散文作者。近年他还主编了《中国当代散文百家》、《海天·岁月·人生》(台湾与海外华文作家散文选集)两部大型选集。他的《冬眠后的复苏》,就是以编辑家的眼光审视、剖析、评价新时期散文的思想、艺术结晶。因此,不妨说,袁鹰是兼散文作家与散文编辑家于一身。“从乳臭未干到两鬓如霜,”他的欢乐和痛苦,希望与遗憾,他的心灵和生命都是同散文创作的命运熔于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散文创作 天山 中国当代散文 孤岛 周恩来总理 编辑家 海外华文作家 惨剧 岚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位老学者的新贡献
15
作者 袁良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华文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随笔 杂文 著作 学者 发现 出版 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拳拳心,眷眷情——柯清淡和他的获奖作品
16
作者 赵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0-61,共2页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界,作家柯清淡是近年来在我国和我国台湾获将较多的作家。他的散文《五月花节》、《命名记》、《〈离骚〉又添一新页》等作品先后在我国获得“月是故乡明”征文一等奖、中华文化散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徐霞客游记...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界,作家柯清淡是近年来在我国和我国台湾获将较多的作家。他的散文《五月花节》、《命名记》、《〈离骚〉又添一新页》等作品先后在我国获得“月是故乡明”征文一等奖、中华文化散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徐霞客游记文学奖。他的小说《两代人》首发于我国的大型文学刊物《四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报刊转载,并在我国台湾被列为海华文学奖的榜首如此的殊荣对于侨居海外的华文作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清淡 菲律宾华文文学 徐霞客游记 文化散文 文学奖 月是故乡明 华文报刊 炎黄子孙 华文作家 游行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周作人的《<枝巢四述>序》
17
作者 王景山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于周作人的《<枝巢四述>序》王景山最近得读枝巢子著《枝巢四述》,也便发现了这篇"周序"。我初步断定这是周作人的一篇佚文,因为,周著《药堂杂文》、《书房一角》、《苦口甘口》等集及近出《周作人序跋集》均未收录,遍查《周... 关于周作人的《<枝巢四述>序》王景山最近得读枝巢子著《枝巢四述》,也便发现了这篇"周序"。我初步断定这是周作人的一篇佚文,因为,周著《药堂杂文》、《书房一角》、《苦口甘口》等集及近出《周作人序跋集》均未收录,遍查《周作人年谱》、《周作人研究资料》亦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北京大学 华北政务委员会 四十年代 海外华文作家 台湾文学 中央文史馆 抗日战争 教职员 西南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的墓地上
18
作者 徐家祯 《音乐爱好者》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1997年5月我第一次去欧洲。在荷兰参加了华文作家的活动以后,就于5月17日一大早坐火车从鹿特丹到了德国的科隆,再前往波恩。
关键词 克拉拉 罗伯特 舒曼 墓地 华文作家 鹿特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黎紫书长篇小说中父亲形象的边缘化书写
19
作者 孟玉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5期14-17,共4页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黎紫书于1971年生于怡保,是马来西亚华人“七字辈”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获得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奖”花踪文学奖最多的作家。黎紫书目前已出版《告别的年代》和《流俗地》两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包含三层叙事,以...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黎紫书于1971年生于怡保,是马来西亚华人“七字辈”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获得马来西亚“文学奥斯卡奖”花踪文学奖最多的作家。黎紫书目前已出版《告别的年代》和《流俗地》两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包含三层叙事,以杜丽安的故事为全书主体,书写了杜丽安从底层戏院售票女郎成长为老字号茶室女掌柜的历程。《流俗地》以盲女古银霞为中心,塑造了一众个性鲜明的马来西亚华人女性群像,讲述她们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华文作家 父亲形象 马来西亚华人 女性群像 奥斯卡奖 杜丽 个性鲜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用智慧兼容并蓄 促世界文明发展
20
作者 吕红 《百家评论》 2023年第5期20-23,共4页
华文作家站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融合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文化底蕴,从不同的地域出发,寻找着共有的精神归宿。曾记得本人最初2004年金秋在山东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多年,记忆犹新。登泰山在云海紫雾氤氲里感受“五岳... 华文作家站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上,融合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文化底蕴,从不同的地域出发,寻找着共有的精神归宿。曾记得本人最初2004年金秋在山东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多年,记忆犹新。登泰山在云海紫雾氤氲里感受“五岳独尊”。于孔子故乡曲阜参加国际文化节;游孔林,谒孔庙,作为嘉宾出席“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开城式和祭孔大典十分隆重。“天涯共此时、相约百脉泉”,在文字交流中梦回故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交流 文化节 天涯共此时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人生阅历 兼容并蓄 精神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