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 |
杨瑞庆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1 |
5
|
|
2
|
开创民族音乐新风的一代大师──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华彦钧评析 |
欧景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3
|
刘天华、华彦钧二胡艺术道路再认识——关于二胡学科建设相关问题的讨论 |
潘晓红
|
《当代音乐》
|
2015 |
2
|
|
4
|
刘天华、华彦钧对二胡音乐的贡献 |
李鹏程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5
|
同种有别的二胡先驱刘天华和华彦钧 |
杨瑞庆
|
《民族音乐》
|
2012 |
0 |
|
6
|
隆重纪念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 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纪实 |
林淑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4 |
1
|
|
7
|
刘天华、华彦钧与二胡 |
凌金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8 |
1
|
|
8
|
于“无意”中谱精品——论华彦钧二胡作品的创作素材和技法特征 |
朱维婷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9
|
继承 发展 开拓 创新——记鲁日融教授“纪念华彦钧(阿炳)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 |
周洲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3 |
0 |
|
10
|
关于华彦钧及其《二泉》——写在华彦钧逝世70周年之际 |
徐明岳
|
《当代音乐》
|
2020 |
0 |
|
11
|
华彦钧和他的《二泉映月》 |
邝晴
|
《民族音乐》
|
2003 |
0 |
|
12
|
浅析华彦钧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
王琛
|
《剧影月报》
|
2014 |
0 |
|
13
|
琵琶曲《龙船》在三个版本中的音乐比较分析 |
杨梓莘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14
|
民乐经典《二泉映月》的艺术生产与演奏分析 |
高朋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15
|
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由阿炳的塑造看王宏伟歌剧表演艺术追求 |
游暐之
|
《歌剧》
|
2024 |
0 |
|
16
|
《二泉映月》的民族风格及艺术特征 |
杨祎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7
|
中国二胡百年再回首 |
吴晓慷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此曲只应天上有——摄人心魄的阿炳艺术 |
林琳
|
《北方音乐》
|
2013 |
0 |
|
19
|
弦乐合奏曲《良宵》与《二泉映月》的比较研究 |
陈鹿
|
《黄河之声》
|
2006 |
0 |
|
20
|
《二泉映月》的文化学思考 |
李志清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