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瑞庆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刘天华和华彦钧都是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他们是同时代、同地域、同特长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创作是在不同背景、不同动机、不同追求中完成的,... 刘天华和华彦钧都是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他们是同时代、同地域、同特长的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因此他们的创作是在不同背景、不同动机、不同追求中完成的,比较研究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可以更正确地了解这些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音乐价值,从而缅忆这两位音乐先师为中国的二胡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刘天华 二胡曲 音乐价值 二胡演奏家 作曲家 音乐家 特长 动机 更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民族音乐新风的一代大师──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华彦钧评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欧景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中国民族音乐在 20世纪发生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创这一新风的便是两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华彦钧。他们在作曲、演奏上都有全新的创造,对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民乐 二胡 刘天华 华彦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天华、华彦钧二胡艺术道路再认识——关于二胡学科建设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晓红 《当代音乐》 2015年第24期115-116,共2页
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和华彦钧以不同的艺术道路,达到了殊途同归,促进了二十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从当代视角看,二胡艺术又显现出两种艺术道路异变重构的现象,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辩证分析两种艺术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二胡学科建... 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和华彦钧以不同的艺术道路,达到了殊途同归,促进了二十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从当代视角看,二胡艺术又显现出两种艺术道路异变重构的现象,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辩证分析两种艺术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二胡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华彦钧 调和与合作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天华、华彦钧对二胡音乐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程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中国近代二胡音乐是上层精英声音与下层民间声音的叠合,是两个社会支柱群体内心话语在同一件乐器上的集中反馈,有其偶或性,也有其必然性。刘天华和华彦钧分别扛起了分属两个群体的大旗,他们共用二胡这件乐器为民众发声,同时又赋予二胡... 中国近代二胡音乐是上层精英声音与下层民间声音的叠合,是两个社会支柱群体内心话语在同一件乐器上的集中反馈,有其偶或性,也有其必然性。刘天华和华彦钧分别扛起了分属两个群体的大旗,他们共用二胡这件乐器为民众发声,同时又赋予二胡以不同的艺术魅力,折射出社会、民族、人文的不同印迹,又纳含着共同的心缘和夙愿,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精神。中国近代二胡音乐的崛起是江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围和关照,潜藏着西学东渐洪流下民族意识崛起在江南文化中的渗透,也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于"自由""民主"诉求在江南文化中的隐现。从二元并立到殊途同归,中国近代二胡音乐恰是对社会骤变最为真实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二胡音乐 刘天华 华彦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有别的二胡先驱刘天华和华彦钧
5
作者 杨瑞庆 《民族音乐》 2012年第6期68-69,共2页
刘天华和华彦钧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他们都以精美绝伦的二胡曲而在乐坛上独树一帜。刘天华和华彦钧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域,所以他们的二胡曲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但他们又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追求,聆... 刘天华和华彦钧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音乐家,他们都以精美绝伦的二胡曲而在乐坛上独树一帜。刘天华和华彦钧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域,所以他们的二胡曲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但他们又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追求,聆听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曲,会感受到他们在艺术上各有千秋且各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刘天华 二胡曲 地域特色 中国历史 音乐家 特征和 同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重纪念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 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纪实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淑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62-62,共1页
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的民族器乐专家、教授、青少年优秀演奏人才二百余人,云集被红枫金菊装点得分外妖娆的文化古城金陵。为隆重纪念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进一步繁荣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音协民委... 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的民族器乐专家、教授、青少年优秀演奏人才二百余人,云集被红枫金菊装点得分外妖娆的文化古城金陵。为隆重纪念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进一步繁荣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音协民委会、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南艺承办的“全国民族器乐南京邀请赛”是江苏省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自10月15日至20日,为时六天,在南艺演奏厅举行。 南艺副院长陈鹏年教授主持开幕式。在华彦钧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声中拉开了序幕,这首不朽之作激励着与会代表为民族音乐的繁荣和中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潘震宙、中国音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冯光钰在讲话中赞扬民乐界在民乐及整个严肃音乐处于低谷的困境中团结奋斗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向前发展的精神。 邀请赛选择具有悠久历史的四种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扬琴分为青年组和少年组进行比赛。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比赛中乐种最多的一次,也是全国民乐比赛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分两轮,初赛和复赛,演奏的曲目分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为了使比赛做到严格、分正、权威,评委均由中国民乐界的权威人士担任。他们是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西安、辽宁、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 华彦钧 中国音协 音乐家协会 南京艺术学院 演奏厅 民族音乐 江苏省文化厅 民族乐器 中国民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天华、华彦钧与二胡 被引量:1
7
作者 凌金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4期8-9,共2页
华彦钧与刘天华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两位民族音乐家,他们的名字始终与同一民族乐器——二胡——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同二胡紧密相连.作为后学,二十多年来,我常常演奏他们的二胡作品,同时也教授学生学习.每一次演奏,我都被... 华彦钧与刘天华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两位民族音乐家,他们的名字始终与同一民族乐器——二胡——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同二胡紧密相连.作为后学,二十多年来,我常常演奏他们的二胡作品,同时也教授学生学习.每一次演奏,我都被这些作品所深深感动,并常激发出某种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刘天华 民间音乐家 中国民族音乐 二胡演奏 道教音乐 二胡艺术 中国民族乐器 传统文化教育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无意”中谱精品——论华彦钧二胡作品的创作素材和技法特征
8
作者 朱维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已经成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丰碑。作为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民间音乐家,其深深植根于民间音乐土壤、娴熟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手法值...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已经成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丰碑。作为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民间音乐家,其深深植根于民间音乐土壤、娴熟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手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本文将从华彦钧二胡作品的创作素材、创作技法两个方面对其创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二胡作品 创作素材 创作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 发展 开拓 创新——记鲁日融教授“纪念华彦钧(阿炳)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
9
作者 周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70-70,共1页
今年是我国杰同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100周年。11月21日至25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和江苏省无锡市政府联合在阿炳的家乡无锡举行了“华颜钧(阿炳)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阿炳铜像揭幕式”等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著名... 今年是我国杰同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100周年。11月21日至25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和江苏省无锡市政府联合在阿炳的家乡无锡举行了“华颜钧(阿炳)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阿炳铜像揭幕式”等隆重的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著名音乐工作者以及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六十余名专家、教授云集一堂,对这位伟人的民族民间音乐家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研讨,使得人们对这位盲人音乐家的不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 华彦钧 民间音乐家 中国音协 音乐工作者 学术报告会 艺术成就 纪念活动 二胡演奏 音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华彦钧及其《二泉》——写在华彦钧逝世70周年之际
10
作者 徐明岳 《当代音乐》 2020年第10期156-159,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研究所杨荫浏等人对华彦钧的《二泉》等民间音乐遗存进行了录音保护,为我国民族音乐史留下了一块千年难求的活化石。《二泉》历史性地创造了宏大音乐形象中国式表达不可多得的范例,突破性地揭示并弘扬了与既往音乐界...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研究所杨荫浏等人对华彦钧的《二泉》等民间音乐遗存进行了录音保护,为我国民族音乐史留下了一块千年难求的活化石。《二泉》历史性地创造了宏大音乐形象中国式表达不可多得的范例,突破性地揭示并弘扬了与既往音乐界主流意识不同的中国人音乐审美取向。《二泉》凸显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基因,民族风格浓郁,却又初显现代创作手法萌芽,全篇布局合理,达到主体与客体完全相融的“物我合一”“浑然天成”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创建了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史上的“华彦钧音乐结构美学”。遗憾的是,几十年来,由于一部分作家、小说家及音乐理论家,不顾事实地中伤并诋毁华彦钧的身世及人品,同时,不负责任地恣意解读《二泉》的音乐形象,极大地误导了我国绝大部分二胡演奏家对《二泉》的理解与演绎,大大降低了《二泉》的内在品质及应有价值,偏离了殿堂级大师的本意。发表此文,以期引起音乐界争鸣并还华彦钧及其《二泉》的真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民族音乐 《二泉》音乐形象 音乐结构学及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彦钧和他的《二泉映月》
11
作者 邝晴 《民族音乐》 2003年第11期16-16,共1页
1893年,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小名阿炳)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当道士的父亲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都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使他的作品创作有... 1893年,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小名阿炳)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当道士的父亲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都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使他的作品创作有着丰富的源泉和素材。华彦钧在年轻时因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后来更沦落街头靠卖艺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二泉映月 民间音乐家 民间艺人 民间器乐 作品创作 演奏 变奏 二胡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华彦钧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12
作者 王琛 《剧影月报》 2014年第5期66-67,共2页
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小名阿炳,自幼随当道长的父亲学习琵琶、二胡、笙、笛等多种民族乐器。青年时期,他的演奏技术日趋成熟,于此同时又向江湖艺人们学习京剧、评弹、滩簧等地方戏曲音乐。父亲病逝后,他当上了雷尊殿的道长,后因染上疾病... 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小名阿炳,自幼随当道长的父亲学习琵琶、二胡、笙、笛等多种民族乐器。青年时期,他的演奏技术日趋成熟,于此同时又向江湖艺人们学习京剧、评弹、滩簧等地方戏曲音乐。父亲病逝后,他当上了雷尊殿的道长,后因染上疾病而导致双目失明,随着雷尊殿的香火渐稀,只能被迫上街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与苦难,这种坎坷的生活过了将近20年,但同时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基础,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二胡名曲以及三首著名的琵琶曲《梵良淘沙》《龙目吕》《昭君出塞》。本文将从琵琶演奏角度结合风格特征f口演奏技法来分析这三首乐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彦钧 琵琶曲 浪淘沙 戏曲音乐 江苏无锡 道长 演奏技术 民族乐器 阿炳 双目失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琵琶曲《龙船》在三个版本中的音乐比较分析
13
作者 杨梓莘 《艺术评鉴》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被称为“弹拨乐之王”。琵琶通常有四根弦,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古典音乐等领域。本文聚焦于琵琶曲《龙船》的三个版本,并着重探讨它们的背景... 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被称为“弹拨乐之王”。琵琶通常有四根弦,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戏曲、古典音乐等领域。本文聚焦于琵琶曲《龙船》的三个版本,并着重探讨它们的背景、演奏技术、结构特点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曲目在不同演奏者和时期间的演绎方式和艺术风格,然后深入分析每个版本的背景和演奏技术,从而揭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龙船 张步蟾 华彦钧 林石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乐经典《二泉映月》的艺术生产与演奏分析
14
作者 高朋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35-37,共3页
一、《二泉映月》概述,《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以独奏形式表演。《二泉映月》创作于20世纪,创作者为华彦钧,化名阿炳。由阿炳创作、集体生产的《二泉映月》极具影响力,且艺术性较强,作品的中心思想表达了阿炳对告别旧习气、迎接新生... 一、《二泉映月》概述,《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以独奏形式表演。《二泉映月》创作于20世纪,创作者为华彦钧,化名阿炳。由阿炳创作、集体生产的《二泉映月》极具影响力,且艺术性较强,作品的中心思想表达了阿炳对告别旧习气、迎接新生活的渴望。这首经典民乐的传播范围较广,现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外音乐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中外音乐文化融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二泉映月》的艺术生产、演奏要点值得深入探究,有助于彰显作品艺术魅力,增强作品文化感染力,并为日后二胡独奏曲创作及音乐作品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 阿炳 华彦钧 演奏要点 二胡曲 演奏分析 走向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由阿炳的塑造看王宏伟歌剧表演艺术追求
15
作者 游暐之 《歌剧》 2024年第9期70-79,共10页
2017年,民族歌剧《二泉》在无锡首演,王宏伟领衔主演阿炳(华彦钧)。当时我曾经撰写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王宏伟饰演的阿炳“还是立住了”。七年之后,回想起当年饰演的阿炳,王宏伟以为:“那时候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只是演下来而已,对人物、... 2017年,民族歌剧《二泉》在无锡首演,王宏伟领衔主演阿炳(华彦钧)。当时我曾经撰写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王宏伟饰演的阿炳“还是立住了”。七年之后,回想起当年饰演的阿炳,王宏伟以为:“那时候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只是演下来而已,对人物、对音乐的理解都还不够深邃。”王宏伟的自我评价与我当年的观感不谋而合,这说明,一个演员在台上的艺术呈现达到多少火候,台下的观众就能体会到多少温度,完整的舞台艺术是台上的艺术家与台下的观众共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民族歌剧 阿炳 舞台艺术 华彦钧 艺术呈现 歌剧表演艺术 无我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泉映月》的民族风格及艺术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传世之作,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以深刻的内涵,严谨的结构,新颖的构思,舒缓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深深牵动着亿万听众的心。本文从旋律、节奏、调式、结构等几方面...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传世之作,也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品以深刻的内涵,严谨的结构,新颖的构思,舒缓的节奏和流畅的旋律,深深牵动着亿万听众的心。本文从旋律、节奏、调式、结构等几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展示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华彦钧 《二泉映月》 民族风格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二胡百年再回首
17
作者 吴晓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84-85,共2页
以刘天华、华彦钧二位中国二胡领军人物为线索,展示近百年来中国二胡事业在一代代二胡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和精心繁衍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同时寓意着二胡艺术今后将更加地繁荣,并将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 二胡 刘天华 华彦钧 演奏家 百年 改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曲只应天上有——摄人心魄的阿炳艺术
18
作者 林琳 《北方音乐》 2013年第5期138-139,共2页
公元一九七八年,小泽征尔于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一少年二胡演奏,曲罢,掩面而泣,曰:“此曲只应跪听之……”今日,举世皆知《二泉映月》之名,皆知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号。瞎子阿炳,天纵之才也。其曲作动于衷而形于声,感天动地,千... 公元一九七八年,小泽征尔于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一少年二胡演奏,曲罢,掩面而泣,曰:“此曲只应跪听之……”今日,举世皆知《二泉映月》之名,皆知华彦钧“瞎子阿炳”之号。瞎子阿炳,天纵之才也。其曲作动于衷而形于声,感天动地,千古一人!然茫茫华夏,万千瞽者丐者,纵有师旷之聪,均如草芥随风逝,唯有阿炳留其名!何以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 艺术 人心 中央音乐学院 《二泉映月》 二胡演奏 小泽征尔 华彦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弦乐合奏曲《良宵》与《二泉映月》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陈鹿 《黄河之声》 2006年第10期66-67,共2页
回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二胡音乐的发展历程,不能不追述刘天华与华彦钧(阿炳)的贡献。刘天华的《良宵》、《光明行》、《竹影摇红》、《病中吟》等以及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等脍炙人口的乐曲,自二十世纪创作... 回顾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二胡音乐的发展历程,不能不追述刘天华与华彦钧(阿炳)的贡献。刘天华的《良宵》、《光明行》、《竹影摇红》、《病中吟》等以及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等脍炙人口的乐曲,自二十世纪创作伊始,就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尤其是《良宵》和《二泉映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刘天华 合奏曲 华彦钧 二胡演奏 弦乐 民族音乐 演奏家 二胡音乐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泉映月》的文化学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尽管作者自称为“随心曲”,但曲名中的“二泉”与无锡名盛“二泉”在文化内涵上却有一定联系的,反映了中国山水文化与音乐文化在历史景深上的融合。艺术特色上,她以不完全苟同于西方音乐理论的变奏原则(加花... 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尽管作者自称为“随心曲”,但曲名中的“二泉”与无锡名盛“二泉”在文化内涵上却有一定联系的,反映了中国山水文化与音乐文化在历史景深上的融合。艺术特色上,她以不完全苟同于西方音乐理论的变奏原则(加花变奏、乐句变形)发展形成。由于此作产生于作者长期的演奏实践过程,因而体现了作者在其生命、艺术上不同侧面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阿炳(华彦钧) 作品定名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