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三传”的政治美学思想
1
作者 陈望衡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94,共15页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含有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如春秋笔法、"大一统"论、家国情怀、以礼为本、以美成礼、礼乐彬彬、审美标准、自然审美,等等。"三传"坚持妙语诱人的原则,不直...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含有一些重要的美学思想,如春秋笔法、"大一统"论、家国情怀、以礼为本、以美成礼、礼乐彬彬、审美标准、自然审美,等等。"三传"坚持妙语诱人的原则,不直说而曲说,不明说而隐说,不重说而轻说,不正说而反说,都具有一定的美学追求。"三传"中,家国情怀观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既重视家庭伦理,又重视国家礼制,并以国家礼制为重;仁使礼成为社会审美的核心,美的仪式感成就了礼;礼与乐配合,体现出善与美的统一。"三传"提出了"顺"(自然)"和"等审美标准,记录了一些自然景物,透露出一些自然审美的观点,并指出华夏重在文化上的先进,中国美学精神之源在华夏。这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儒家政治美学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三传” 家国礼仪 华夏美学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道之文”?——古代美学核心范畴的概念性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顾明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中国美学传统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似乎离不开"道"与"文"。这两个范畴的关系究竟如何?主流的回答也许是"文以载道"。然而,这一观点严格说来尚不是真正的美学思想,因为该观点将"文"予以工具化,遮蔽... 中国美学传统的核心是什么?答案似乎离不开"道"与"文"。这两个范畴的关系究竟如何?主流的回答也许是"文以载道"。然而,这一观点严格说来尚不是真正的美学思想,因为该观点将"文"予以工具化,遮蔽了"文"与"道"的内在美学联系。更有说服力的也许是刘勰提出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道之文"。弄清楚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逻辑,也许能够准确把握中国美学传统的核心思想。"道之文"是什么样的"文"呢?从历史、哲学、美学、符号学等多元视角重估作为艺术哲学的"文"论的意义,审视"文"之起源及其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探讨"文"与"道"之内在联系,可以对两者的本质与功能进行重新解释和概念化,得出"道之文"是"文""道"一体的内在超验和人化自然,既是经验的能指,又是超验的所指。两者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赋予了华夏文艺不同于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 “道” 道之文 华夏美学 现代文论 语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