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力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76-77,90,共3页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175种,隶属于35科87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从科的地理分布型上看,该保护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有2科,占总科数的5.71%...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175种,隶属于35科87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从科的地理分布型上看,该保护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有2科,占总科数的5.71%,东亚—北美分布科有1科,占总科数的2.86%,北温带分布科有3科,占总科数的8.57%,其余均为世界分布,不存在特有科的分布。从属的分布型来看,属的分布区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70.01%)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13.79%)和北温带成分(9.20%)。该地区的大型真菌种类不仅具备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还具有一定比例的北温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分析--以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桐铭 谢和平 +4 位作者 李文 周阳阳 张新旺 蒋磊 钟文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40,共11页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于2022年6—10月采用样线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展开调查;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估计保护区的物种总数目。通过野外调查记录到26种两栖动物,结合往期的调查资料,保护区现记录有35种两栖动物。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为34种,与保护区现有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记录(35种)十分接近。调查到的两栖动物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种(福建掌突蟾Parame⁃gophrys liui、浦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popei、东方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orienta⁃lis、莽山刘角蟾Liuophrys mangshanensis)。区系组成以17个东洋界种类占优势,另有9个广布种。不同生境类型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呈现出明显差别,其中,阔叶林的两栖动物多样性最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验证了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准确性,为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在生物多样性数据校正、野生动物调查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 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文帅 夏天均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4期55-56,共2页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是我国唯一以华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为了提高保护区生态等级功能,妥善解决保护区内人工林历史遗留问题,对该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人... 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90年建立,是我国唯一以华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为了提高保护区生态等级功能,妥善解决保护区内人工林历史遗留问题,对该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人工林改造提升方案,为今后该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人工林改造 提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