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生育中后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新桥
陈达刚
+4 位作者
李丽君
刘传光
李巨昌
张旭
陈友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2009年早、晚季用PGV–36人工气候箱对华南籼稻新品种"合美占"、"黄丝占"、"粤广丝苗"和三系法杂交稻组合"天优312"、"天优390"于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进行了...
2009年早、晚季用PGV–36人工气候箱对华南籼稻新品种"合美占"、"黄丝占"、"粤广丝苗"和三系法杂交稻组合"天优312"、"天优390"于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进行了低温胁迫研究。结果显示:①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植株高度降低,单穗产量及结实率下降。②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穗长缩短,每穗总粒数减少,而其他3个时期的每穗总粒数不会受低温胁迫影响;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穗下第三节间长度极显著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则导致穗下第二、第一节间长度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稻穗包颈或包颈加剧,幼穗分化5~6期则无此现象发生。③处于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遭遇低温胁迫,其耐冷能力不同,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耐冷能力大小依次为灌浆初期、开花期、始穗期、幼穗分化5~6期。同一品种(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冷能力不同:天优390在幼穗分化5~6期、灌浆初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始穗、开花期较弱;粤广丝苗在始穗期、开花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幼穗分化5~6期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生育时期
耐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早季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讨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少川
李宏
+3 位作者
王家生
黄道强
谢振文
卢德城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16-18,20,共4页
采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广东省早季不同稻作区种植的同一套不同质量档次新品种(组合)进行品质测定,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的地点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垩白度、...
采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广东省早季不同稻作区种植的同一套不同质量档次新品种(组合)进行品质测定,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的地点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胶稠度、粒型的地点效应不显著。综合分析了广东省新品种(组合)品质性状的现状,讨论了加权法定级的合理性,初步提出广东省优质稻质量标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地区
水稻
籼稻
新品种
品质性状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总结
被引量:
1
3
作者
许诗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899-900,935,共3页
笔者从安徽省肥东县中籼稻“压劣扩优”的需要出发 ,于 2 0 0 2年对引进的 13个中籼稻新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经产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对不同品种 (组合 )的综合评价 ,筛选出产量高、米质佳、抗病力强、生育期适宜的杂交中籼...
笔者从安徽省肥东县中籼稻“压劣扩优”的需要出发 ,于 2 0 0 2年对引进的 13个中籼稻新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经产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对不同品种 (组合 )的综合评价 ,筛选出产量高、米质佳、抗病力强、生育期适宜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并提议优先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礼明
胡宗兵
+3 位作者
郭厚文
赵炜
陆秀兰
陈昌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2-973,共2页
对11个中籼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经多重比较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高、抗病力强、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的杂交中籼Ⅱ优608、Ⅱ优107等。
关键词
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9年巢湖市中籼稻新品种(组合)展示试验总结
5
作者
钱茂芸
夏维陆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2期90-91,共2页
于2009年进行了巢湖市一季中籼稻新品种(组合)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3号、y两优1号、丰两优4号、华两优1206等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展示试验
巢湖市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唐秋206号
被引量:
3
6
作者
管翠霞
侯伯生
+1 位作者
宋瑞生
韩靖玲
《蔬菜》
2011年第7期31-31,共1页
唐秋206号是以雌性系c17为母本,自交系2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母本c17是从唐山秋黄瓜群体中发现并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雌性系,父本211是从唐山兔子腿秋黄瓜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30个,2006...
唐秋206号是以雌性系c17为母本,自交系2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母本c17是从唐山秋黄瓜群体中发现并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雌性系,父本211是从唐山兔子腿秋黄瓜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30个,2006年进行春、秋冷棚和露地田间品比鉴定,结果表明c17X211优于其他组合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型黄瓜
新品种
优良自交系
一代杂种
株系选育
系统选育
杂交
组合
组合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川绿11号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小俊
梁根云
+4 位作者
杨宏
谢彪
孙强
宋进锋
李跃建
《长江蔬菜》
2014年第17期23-24,共2页
川绿1l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0年海南南繁时以无苦味高代自交雌性系C08-37为母本、雌雄同株系C08-11-5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2011年于成都郫县进行了组合比较试验,2012年进行了品比试验,20...
川绿1l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0年海南南繁时以无苦味高代自交雌性系C08-37为母本、雌雄同株系C08-11-5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2011年于成都郫县进行了组合比较试验,2012年进行了品比试验,2013-2014年通过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在四川、湖南、广西等地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型黄瓜
新品种
苦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组合
比较试验
杂交一代
品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籼稻新品种——新两优6380
8
作者
黎二妹
华育坚
《农村百事通》
2010年第6期35-35,共1页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直,长势清秀,分蘖力较强,德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米质优良,抗倒...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直,长势清秀,分蘖力较强,德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米质优良,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杂交
籼稻
南京农业大学
杂交中
籼稻
长江中下游
江苏省
新
组合
分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节瓜新品种秀丰的选育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勇
刘政国
+1 位作者
于文进
李加振
《中国种业》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毛节瓜是华南地区高产瓜类蔬菜,在广西可以春秋两季种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作物。然而,长期以来,都是以农家品种为主,杂交育种工作开展较少,优良杂交组合更少。本文报道广西毛节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育成功过程,以及试种示范...
@@毛节瓜是华南地区高产瓜类蔬菜,在广西可以春秋两季种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作物。然而,长期以来,都是以农家品种为主,杂交育种工作开展较少,优良杂交组合更少。本文报道广西毛节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育成功过程,以及试种示范推广的结果,将为今后的育种和生产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节瓜
新品种
选育
杂交
组合
育种工作
瓜类蔬菜
华南
地区
农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淮两优3号
10
作者
刘武
洪军
陈蔚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淮两优3号(皖稻195)是淮南市种子公司配组选育的一个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06010507),并向农业部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360...
淮两优3号(皖稻195)是淮南市种子公司配组选育的一个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06010507),并向农业部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360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
籼稻
高产优质多抗
新
组合
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员会
植物
新品种
保护
配组选育
种子公司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培杂泰丰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11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4-14,共1页
近日,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确认品种的通知》(农办科[2006]36号)文件通知,华南农业大学陈志强教授等人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培杂泰丰被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培杂泰丰于2004年通过广东省...
近日,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确认品种的通知》(农办科[2006]36号)文件通知,华南农业大学陈志强教授等人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培杂泰丰被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培杂泰丰于200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粤审稻2004013),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赣审稻2006044),并于2004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号200402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
审定
农业部办公厅
超级稻
示范
华南
农业大学
植物
新品种
权
新
组合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优培九 再创辉煌——“两优培九”实现“超级稻”目标在籼稻主栽区获大面积推广
12
作者
袁新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籼稻
新品种
两优培九
高产优质
组合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生育中后期耐冷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新桥
陈达刚
李丽君
刘传光
李巨昌
张旭
陈友订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020300004–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07–支撑–08)
文摘
2009年早、晚季用PGV–36人工气候箱对华南籼稻新品种"合美占"、"黄丝占"、"粤广丝苗"和三系法杂交稻组合"天优312"、"天优390"于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进行了低温胁迫研究。结果显示:①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植株高度降低,单穗产量及结实率下降。②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穗长缩短,每穗总粒数减少,而其他3个时期的每穗总粒数不会受低温胁迫影响;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穗下第三节间长度极显著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则导致穗下第二、第一节间长度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稻穗包颈或包颈加剧,幼穗分化5~6期则无此现象发生。③处于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遭遇低温胁迫,其耐冷能力不同,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耐冷能力大小依次为灌浆初期、开花期、始穗期、幼穗分化5~6期。同一品种(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冷能力不同:天优390在幼穗分化5~6期、灌浆初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始穗、开花期较弱;粤广丝苗在始穗期、开花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幼穗分化5~6期较弱。
关键词
华南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生育时期
耐冷性
Keywords
new-bred South China Indica rice cultivars
sta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old tolerance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早季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讨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少川
李宏
王家生
黄道强
谢振文
卢德城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出处
《中国稻米》
2001年第5期16-18,20,共4页
文摘
采用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广东省早季不同稻作区种植的同一套不同质量档次新品种(组合)进行品质测定,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的地点效应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胶稠度、粒型的地点效应不显著。综合分析了广东省新品种(组合)品质性状的现状,讨论了加权法定级的合理性,初步提出广东省优质稻质量标准意见。
关键词
华南
地区
水稻
籼稻
新品种
品质性状
综合分析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总结
被引量:
1
3
作者
许诗群
机构
安徽省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899-900,935,共3页
文摘
笔者从安徽省肥东县中籼稻“压劣扩优”的需要出发 ,于 2 0 0 2年对引进的 13个中籼稻新品种 (组合 )进行比较试验 ,经产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对不同品种 (组合 )的综合评价 ,筛选出产量高、米质佳、抗病力强、生育期适宜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 ,并提议优先示范、推广。
关键词
优质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比较试验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礼明
胡宗兵
郭厚文
赵炜
陆秀兰
陈昌发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农技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2-973,共2页
文摘
对11个中籼稻新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经多重比较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产量高、抗病力强、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的杂交中籼Ⅱ优608、Ⅱ优107等。
关键词
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比较试验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9年巢湖市中籼稻新品种(组合)展示试验总结
5
作者
钱茂芸
夏维陆
机构
巢湖市种子管理站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2期90-91,共2页
文摘
于2009年进行了巢湖市一季中籼稻新品种(组合)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徽两优3号、y两优1号、丰两优4号、华两优1206等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中
籼稻
新品种
(
组合
)
展示试验
巢湖市
2009年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唐秋206号
被引量:
3
6
作者
管翠霞
侯伯生
宋瑞生
韩靖玲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蔬菜》
2011年第7期31-31,共1页
文摘
唐秋206号是以雌性系c17为母本,自交系2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母本c17是从唐山秋黄瓜群体中发现并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雌性系,父本211是从唐山兔子腿秋黄瓜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30个,2006年进行春、秋冷棚和露地田间品比鉴定,结果表明c17X211优于其他组合品种。
关键词
华南
型黄瓜
新品种
优良自交系
一代杂种
株系选育
系统选育
杂交
组合
组合
品种
分类号
S642.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川绿11号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小俊
梁根云
杨宏
谢彪
孙强
宋进锋
李跃建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出处
《长江蔬菜》
2014年第17期23-24,共2页
文摘
川绿1l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0年海南南繁时以无苦味高代自交雌性系C08-37为母本、雌雄同株系C08-11-5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2011年于成都郫县进行了组合比较试验,2012年进行了品比试验,2013-2014年通过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在四川、湖南、广西等地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关键词
华南
型黄瓜
新品种
苦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
组合
比较试验
杂交一代
品比试验
分类号
S642.2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籼稻新品种——新两优6380
8
作者
黎二妹
华育坚
机构
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10年第6期35-35,共1页
文摘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挺直,长势清秀,分蘖力较强,德大粒多,后期青秆黄熟,米质优良,抗倒性强,产量高,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
关键词
新品种
杂交
籼稻
南京农业大学
杂交中
籼稻
长江中下游
江苏省
新
组合
分蘖力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节瓜新品种秀丰的选育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勇
刘政国
于文进
李加振
机构
广西大学科技处/农学院
南宁科农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种业》
2013年第6期74-75,共2页
基金
节瓜新品种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25189)
文摘
@@毛节瓜是华南地区高产瓜类蔬菜,在广西可以春秋两季种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作物。然而,长期以来,都是以农家品种为主,杂交育种工作开展较少,优良杂交组合更少。本文报道广西毛节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育成功过程,以及试种示范推广的结果,将为今后的育种和生产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毛节瓜
新品种
选育
杂交
组合
育种工作
瓜类蔬菜
华南
地区
农家
品种
分类号
S642.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淮两优3号
10
作者
刘武
洪军
陈蔚兰
机构
安徽省淮南市种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文摘
淮两优3号(皖稻195)是淮南市种子公司配组选育的一个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品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06010507),并向农业部申请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1360E)。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
籼稻
高产优质多抗
新
组合
农作物
品种
审定委员会
植物
新品种
保护
配组选育
种子公司
淮南市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培杂泰丰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11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4-14,共1页
文摘
近日,根据农业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确认品种的通知》(农办科[2006]36号)文件通知,华南农业大学陈志强教授等人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培杂泰丰被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培杂泰丰于200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粤审稻2004013),于200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号:赣审稻2006044),并于2004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号20040228.5)。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
审定
农业部办公厅
超级稻
示范
华南
农业大学
植物
新品种
权
新
组合
杂交稻
分类号
S126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优培九 再创辉煌——“两优培九”实现“超级稻”目标在籼稻主栽区获大面积推广
12
作者
袁新平
机构
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籼稻
新品种
两优培九
高产优质
组合
稻米品质
分类号
S511.210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生育中后期耐冷性研究
周新桥
陈达刚
李丽君
刘传光
李巨昌
张旭
陈友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早季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讨论
周少川
李宏
王家生
黄道强
谢振文
卢德城
《中国稻米》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总结
许诗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籼稻新品种(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刘礼明
胡宗兵
郭厚文
赵炜
陆秀兰
陈昌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09年巢湖市中籼稻新品种(组合)展示试验总结
钱茂芸
夏维陆
《安徽农学通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唐秋206号
管翠霞
侯伯生
宋瑞生
韩靖玲
《蔬菜》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无苦味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川绿11号
刘小俊
梁根云
杨宏
谢彪
孙强
宋进锋
李跃建
《长江蔬菜》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杂交籼稻新品种——新两优6380
黎二妹
华育坚
《农村百事通》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毛节瓜新品种秀丰的选育
陈勇
刘政国
于文进
李加振
《中国种业》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高产优质多抗杂交中籼稻新组合淮两优3号
刘武
洪军
陈蔚兰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培杂泰丰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一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两优培九 再创辉煌——“两优培九”实现“超级稻”目标在籼稻主栽区获大面积推广
袁新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