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细节看抗战:华南正面战场若干具体史实之探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左双文
曾钰雯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22,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南抗战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6ZDA13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华南正面战场的作战基本都是发生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作战的基本形态是防御,但也有对日军的轮袭和出击。国民党军队上报的战绩存在一定的水分,须仔细鉴别。国民党军的装备、后勤保障、官兵体质、兵员增补、各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在对日作战中,官兵的意志是否顽强与民众是否支持均极为重要。
-
关键词
华南抗战
正面战场
第七战区
余汉谋
战斗详报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1936—1941)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李翔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6,共15页
-
基金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华南军队建设史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38年5月厦门失陷后,中共意识到在华南沿海地带进行抗日布局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这是对过去依托边远山地进行军事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等战略布局理论的补充与突破。中共中央于1940年5月命令东江游击队回到沿海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实际否决了边远山区腹地的五岭计划。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东江游击队派员挺进香港,把城市和海洋作为抗战舞台,武装力量和根据地不断壮大。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山区腹地和沿海地带对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华南抗战
战略布局
沿海地带
东江纵队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