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大陆南缘南雄盆地古近系顶面地层剥蚀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1
作者 赵鹏 施小斌 +2 位作者 刘璐 谌永强 任自强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9,共15页
华南大陆南缘沿海广泛分布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普遍发育古近系与第四系之间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可为重建华南大陆南缘完整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依据。文章聚焦南雄盆地,利用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对盆地古城村组(顶界面... 华南大陆南缘沿海广泛分布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普遍发育古近系与第四系之间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可为重建华南大陆南缘完整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依据。文章聚焦南雄盆地,利用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对盆地古城村组(顶界面年龄约56Ma)与上覆第四系之间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恢复,并结合盆地周缘低温热年代学信息对隆升剥蚀的开始时间进行约束。结果显示,南雄盆地古近系顶面剥蚀量约(2700±300)m,隆升剥蚀的开始时间约为早渐新世,并且一直持续到第四纪早期。分析表明,南雄盆地古城村组沉积时期,盆地断陷发育过程并未衰减,而是持续到了早渐新世;随后构造环境由伸展过渡为挤压,盆地开始隆升剥蚀,直至第四纪早期,强烈的剥蚀作用使得盆地丢失了古新世末—早渐新世期间的断陷沉积记录。华南大陆南缘晚古近纪以来普遍的隆升剥蚀过程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东南挤压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方俯冲影响,隆升幅度具有从内陆往沿海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造成沿海隆升和近海沉降的差异演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剥蚀量恢复 华南大陆南缘 南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