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竹林大士出山图》管窥宋代服饰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传播及影响
1
作者 杨雪 王子怡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2,共8页
辽宁省博物馆藏《竹林大士出山图》是反映古代中国与越南文化交流的重要图像史料。本文在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中越物质与人文互动的背景下,分析画中迎驾人物服饰,探讨中越纺织服饰物质的交汇及其背后的创作者动机、文化立场与政治意涵。研... 辽宁省博物馆藏《竹林大士出山图》是反映古代中国与越南文化交流的重要图像史料。本文在宋元海上丝绸之路中越物质与人文互动的背景下,分析画中迎驾人物服饰,探讨中越纺织服饰物质的交汇及其背后的创作者动机、文化立场与政治意涵。研究发现,画中服饰深受宋代文化影响,反映出越南对宋代服饰制度的仿效与创新。梳理中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纺织服饰交流,揭示了宋代服饰文化对越南服饰制度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该画的研究,丰富了中越海上丝绸之路纺织服饰交流史内容,展现了宋代服饰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大士出山图 宋代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越南 中越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是华南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对《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的意见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焕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韩湖初等评述中国古代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问题的文章有几点不足:①论题虚大,拟谈中国,却只谈华南;②说人们已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北部湾合浦、徐闻和日南3海港是华南古代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否定番禺说。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有些... 韩湖初等评述中国古代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问题的文章有几点不足:①论题虚大,拟谈中国,却只谈华南;②说人们已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北部湾合浦、徐闻和日南3海港是华南古代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否定番禺说。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有些番禺说的论文未被列为参考文献予以分析;③否认番禺说与赞同北部湾说的根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笔者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与历史地理条件,逐一分析韩文的理据,得出番禺是华南古代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古番禺(广州) 古徐闻(雷州) 合浦 日南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焕庭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94-400,共7页
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是番禺(广州),主要依据:①番禺区位优越,腹地巨大,具备优良自然条件;②番禺地区古越族有纺织传统,秦汉时种桑、养蚕、缫丝,丝织业发达;③古越族的造船技术先进,所造的海船备舵和帆;④古越族习水行舟,有远... 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是番禺(广州),主要依据:①番禺区位优越,腹地巨大,具备优良自然条件;②番禺地区古越族有纺织传统,秦汉时种桑、养蚕、缫丝,丝织业发达;③古越族的造船技术先进,所造的海船备舵和帆;④古越族习水行舟,有远航和外贸传统;⑤番禺城在878~111BC一直是岭南区域首府,成为区域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番禺在秦汉时期是中国9大城市之一,文献显示,华南海上丝路在4世纪BC已通向印度。据考古学研究,广州西汉南越王赵墓陪葬的贵重物品有大量丝绸,以及来自东南亚、伊朗、非洲和意大利的进口货,说明华南海上丝路在122BC之前已开通,番禺是最早的始发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 雷州 《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英文) 被引量:118
4
作者 刘赐贵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31,共8页
China's proposal to build a 21 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unique values and concepts of the ancient road, enriching it with new meaning for the present era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econ... China's proposal to build a 21 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unique values and concepts of the ancient road, enriching it with new meaning for the present era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economic partnerships with countries situated along the route. Specifically, the partnerships the proposal seeks to further integrate current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positiv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 合作伙伴关系 海洋 古代中国 丝绸之路 国家政治 经济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古地图与海上丝绸之路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孝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24,共15页
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海上交通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地图对地理要素反映的直观性,因此与文本相比,能更为清晰地展现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演变,甚至贸易往来。不仅如此,这些古地图还清晰地反映了古人对海上岛屿的认识的... 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海上交通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地图对地理要素反映的直观性,因此与文本相比,能更为清晰地展现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其演变,甚至贸易往来。不仅如此,这些古地图还清晰地反映了古人对海上岛屿的认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可以证明中国对黄岩岛和西沙群岛所拥有的主权有着明确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地图 西沙群岛 黄岩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
6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10期70-70,共1页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准确地说,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准确地说,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进口货物 陆上交通 交通大动脉 刺桐港 月港 中国蚕种 大宗货物 古代中国 马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批古代玻璃玦的化学成分和制作工艺科学研究
7
作者 黄珏玮 董俊卿 +2 位作者 刘松 袁仪梦 李青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5,共13页
佩戴首饰是从古代社会流行至今的一种传统习俗。玦饰作为一种佩饰,是中国古代传统玉器器形之一,对东南亚影响颇深。玦饰材质和器型多样,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区域特征,是技术和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有关亚洲古代佩饰的研究主要... 佩戴首饰是从古代社会流行至今的一种传统习俗。玦饰作为一种佩饰,是中国古代传统玉器器形之一,对东南亚影响颇深。玦饰材质和器型多样,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区域特征,是技术和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有关亚洲古代佩饰的研究主要涉及宝石和玻璃珠饰等,而玻璃玦饰鲜有报道。通过玻璃玦饰的化学成分体系和微量元素特征,有望对东南亚发现的玻璃玦饰的制作年代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科学参考。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超景深光学显微(OM)和共聚焦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技术对东南亚地区发现的44件玻璃玦进行了科学分析,获取其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内部物理结构和表面微观形貌等信息。根据主要助熔剂含量,这批玻璃玦可分为钾玻璃、钠铝玻璃和钾铅玻璃三种体系,其中钾玻璃42件,钠铝玻璃和钾铅玻璃各1件。钾玻璃中有38件低钙高铝型钾玻璃和4件中等钙铝型钾玻璃。玻璃加工工艺包括拉制法、模铸法和冷加工法。多数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玻璃玦样品以铁离子着色为主,部分由铁离子和铜离子共同着色;深蓝色、蓝色样品主要以钴离子着色;黑色样品SEAG-005主要由锰离子着色;钾铅玻璃SEAG-031使用了锡酸铅作为着色剂和乳浊剂。结合玦饰的玻璃体系、微量元素特征、外形和分布等信息,初步讨论了所分析玻璃玦样品的可能原料来源和生产中心。这批东南亚发现的玻璃玦饰见证了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间,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南亚传播及其与当地技术与文化的融合。研究结果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玦 东南亚 化学成分 玻璃加工工艺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海上丝路源头新探 被引量:4
8
作者 龚绍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9-222,共4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高深、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高的朝代之一。宋朝的综合国家实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有宋一代,朝廷通过加强对外贸的集权管理,使大宋内陆不仅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高深、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高的朝代之一。宋朝的综合国家实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有宋一代,朝廷通过加强对外贸的集权管理,使大宋内陆不仅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流通商品的产销基地,更使北宋都城汴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名符其实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航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琥珀珠饰鉴定及其产地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覃春雷 孙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7-132,共6页
琥珀是珍贵的有机宝石,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南方的江苏扬州、广西合浦和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博物馆藏有大量出土的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琥珀珠饰,大多没有开展科学鉴定。本文探索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琥珀样品开展年代、材质和产地鉴定,... 琥珀是珍贵的有机宝石,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南方的江苏扬州、广西合浦和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博物馆藏有大量出土的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琥珀珠饰,大多没有开展科学鉴定。本文探索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琥珀样品开展年代、材质和产地鉴定,应用形态分析、放大观察和无损的红外光谱测试对4个古代琥珀样品进行研究,初步判定这4件古代样品年代为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材质为琥珀,且产地为波罗的海,表明琥珀也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琥珀 鉴定 产地 波罗的海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丝绸的外传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14-122,30,共10页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而辗转导致“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而且把丝绸生产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辉发明,传布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利薮和富源;同时,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织品 丝绸贸易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 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文明 十八世纪 西南丝路 中国丝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古代科技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关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古代科技 岭南地区 岭南人 广州市 《南方草木状》 《本草纲目》 海洋农牧化 长江流域 南越王墓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大学国际贸易学科介绍
1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0以来,国内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发展。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陶瓷出发港。从南宋全国的三大市舶司之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0以来,国内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发展。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陶瓷出发港。从南宋全国的三大市舶司之一到“五口通商”口岸,从“宁波帮”的发展再到改革开放的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为宁波大学进行国际贸易学的历史和现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学 学科介绍 宁波大学 海上丝绸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 国际经济 迅速发展 国内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