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英康 高锐 +4 位作者 姚聿涛 米胜信 李文辉 熊小松 高建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4-497,共14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张家口—中蒙边界)的深地震测深剖面长600km,跨越华北板块、内蒙造山带和西伯利亚板块.沿测线采用8个1.5t的爆炸震源激发地震波,使用300套数字地震仪接收,取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处理... 华北克拉通北缘—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张家口—中蒙边界)的深地震测深剖面长600km,跨越华北板块、内蒙造山带和西伯利亚板块.沿测线采用8个1.5t的爆炸震源激发地震波,使用300套数字地震仪接收,取得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处理,识别出沉积层及结晶基底的折射波(Pg)、上地壳底面的反射波(P2)、中地壳内的反射波(P3)、中地壳底面的反射波(P4)、下地壳内的反射波(P5,仅在镶黄旗—苏尼特右旗下方出现)和莫霍面的反射波(Pm)等6个震相.采用地震动力学射线方法(seis88)得到的地壳速度结构表明:(1)在华北板块与内蒙造山带之间,内蒙造山带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上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高速度局部变化,在地表发育大量的古生代花岗岩体、超基性岩体.(2)在中下地壳华北板块南缘的地震波速度大,为6.3~6.7km/s,西伯利亚板块北缘的速度小,为6.1~6.7km/s,且界面比较平缓.原因是在内蒙造山带内地壳的缩短和隆升造山引起了中下地壳界面的剧烈起伏,不同海陆块的拼合和物质交换导致了不同区域速度的不均匀性.(3)莫霍面在赤峰断裂带(F2)以南和索伦敖包—阿鲁科尔沁旗断裂带(F4)以北较为平缓,平均深度为40~42km.在F2—F4之间呈双莫霍面,莫霍面1明显上隆,深度为33.5km,层速度为6.6~6.7km/s.莫霍面2明显下凹,在西拉木伦河断裂带(F3)下方,最深达到47km,速度达到最大为6.8~6.9km/s,这可能是由壳幔物质混合引起的.依据莫霍面的特点,本文认为双莫霍面以南为华北板块北缘,以北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拼合位置在赤峰断裂带(F2)与索伦敖包—阿鲁科尔沁旗断裂带(F4)之间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北缘 西伯利亚板块南缘 深地震测深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及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对岩石圈减薄动力学过程的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慧丽 徐佩芬 张福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52-2361,共10页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 本文通过地震层析成像研究获得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地区(30°N~50°N,95°E~145°E)10×1°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结果显示,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地区,上地幔中西倾的板片状高速异常体与其上方的低速异常区构成俯冲带与上覆地幔楔的典型速度结构式样.俯冲板片高速体在约300~400km深度范围内被低速物质充填,暗示俯冲板片可能发生了断离.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上地幔中发现三个东倾排列的高速异常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及其东邻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地区的上地幔速度结构模式图,并据此探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深部动力学联系.本文认为,太平洋板片的俯冲(断离),触发热地幔物质上涌并在上覆地幔楔中形成对流,使克拉通岩石圈受到改造(底侵与弱化).随着俯冲板片后撤,地幔楔中的对流场以及对岩石圈改造的影响范围均随之东移,最终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自下而上、从西向东分三个阶段依次拆沉减薄.这一模式能很好地解释现今克拉通岩石圈自西向东呈台阶状减薄的深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华北克拉通 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太平洋板块俯冲 岩石圈拆沉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向君峰 赵海杰 +5 位作者 李永峰 程彦博 高亚龙 侯可军 董春艳 李向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1-887,共17页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南缘 张士英岩体 锆石U-PB测年 锆石HF同位素 白垩纪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中生代火山作用:对克拉通破坏深部过程和浅部响应的制约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强 郭建芳 +1 位作者 徐义刚 郑建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6-787,I0003,共13页
强烈的晚中生代火山活动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对华北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空分布、不同时空背景下火山岩的性质与岩浆起源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火山作用与克拉通破坏深部动力学过程和浅表系统之间的联系,主要认识包括:(1... 强烈的晚中生代火山活动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对华北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空分布、不同时空背景下火山岩的性质与岩浆起源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火山作用与克拉通破坏深部动力学过程和浅表系统之间的联系,主要认识包括:(1)华北中生代时期经历了5期火山活动,其中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最为强烈,与克拉通破坏过程关系最为密切;(2)中晚侏罗世火山活动自海沟向内陆迁移,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是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前端位置上覆的古老大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早白垩世火山活动自内陆向海沟回迁,岩石组合、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较大的时空不均一性,是古太平洋板块回转后撤与东亚大地幔楔形成过程中地幔楔与上覆岩石圈强烈相互作用造成深部岩石圈广泛部分熔融的结果;(3)华北中生代火山作用是联系克拉通破坏深部过程与陆地生物群演化的关键纽带,火山活动的空间差异性及成因、环境气候效应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作用 华北克拉通破坏 太平洋板块俯冲 陆地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白山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岩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证据: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制约 被引量:4
5
作者 玄雨菲 董晓杰 +5 位作者 王长兵 刘正宏 张诺 王晨 高煜 李梦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2-2466,共25页
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能约束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并为深入探讨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吉南白山地区的兴林花岗斑岩、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 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早白垩世岩浆岩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能约束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并为深入探讨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吉南白山地区的兴林花岗斑岩、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和江源含角砾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的锆石为岩浆成因,结晶年龄分别为130±1Ma、128±1Ma和120±1Ma。兴林花岗斑岩和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具高SiO_(2)、Al_(2)O_(3)、Sr含量及高Na_(2)O/K_(2)O,Sr/Y和(La/Yb)_(N)比值,贫Y、Yb,富集LILE(如Ba、Th、U),亏损HFSE(Nb、Ti、P),具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2~0.94),具埃达克质岩石特征。兴林花岗斑岩富碱,低TiO_(2)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1.06~1.14,表现为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全岩锆饱和温度为798~815℃,属I型花岗岩。兴林花岗斑岩ε_(Hf)(t)介于-17.96~-0.19,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1197~2313Ma,指示兴林花岗斑岩源自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加厚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ε_(Hf)(t)介于3.37~5.47,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830~967Ma,暗示红土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是新元古代拆沉榴辉岩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交代地幔橄榄岩的产物。结合江源含角砾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ε_(Hf)(t)(-2.69~1.00),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1115~1349Ma,可知吉南地区早白垩世岩浆岩ε_(Hf)(t)具有不均一性,岩浆源区存在多组分的特点,既有古老地壳,也存在新生地壳,指示多阶段地壳生长过程,暗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陆壳在元古代演化过程中存在两次增生事件。综合研究表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崎)的俯冲回撤导致增厚的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地壳整体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并自西向东发生拆沉减薄,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区域广泛分布的埃达克质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吉南地区 埃达克质岩石 加厚与拆沉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证据——以河北武安固镇杂岩体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霍延安 苏尚国 +1 位作者 杨誉博 顾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9-1014,共26页
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固镇侵入杂岩体(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进而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 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的固镇侵入杂岩体(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和Lu-Hf同位素研究,进而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中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研究的新启示。研究区岩体形成时代和岩石结构有一定关联性,总体来看,等粒结构的岩体形成时代早于似斑状结构岩体,研究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个期次:第一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等粒结构的深成岩体,包括中细粒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和正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30~135Ma;第二期次岩浆活动形成浅部的似斑状岩体,包括似斑状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形成时代约为127Ma。结合野外观察、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讨论分析了固镇杂岩体的成因:固镇闪长岩富镁,高Mg~#值,Cr、Ni含量较高,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铕异常不明显,具有高镁安山岩(HMA)性质,是与其相对应的侵入岩。固镇高镁闪长岩是被俯冲板片熔体和流体交代后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途中与地壳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固镇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地壳厚度约为40~67km。固镇二长岩是由区内正长岩和高镁闪长岩混合形成。研究区石英二长岩是区内高镁闪长岩与另一种更富硅的岩浆混合形成。俯冲板片物质(流体+熔体)对固镇高镁闪长岩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显示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也涉及到了NCC中部,但受影响的程度小于NCC东部;正长岩形成于加厚陆壳部分熔融,显示出拆沉作用在中生代NCC中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推测,NCC中部大规模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节点为12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镇侵入杂岩体 岩石成因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太平洋板块俯冲 拆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被引量:65
7
作者 王璞珺 赵然磊 +3 位作者 蒙启安 瞿雪姣 朱德丰 高有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17,共19页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松辽盆地 火山裂谷陆内拗陷 华北西伯利亚太平洋板块 西拉木伦河—蒙古—鄂霍茨克—锡霍特—阿林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被引量:58
8
作者 肖伟 王义天 +1 位作者 江思宏 侯万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3-484,共12页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这一地区不仅记载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分而再合的历史,留下了古蒙古...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这一地区不仅记载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分而再合的历史,留下了古蒙古洋板块扩张和消亡及其与古大陆碰撞对接过程的“印迹”,而且产出了一系列金属矿床(点)(图版Ⅰ-Ⅵ),为中亚巨型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地形地貌 地质矿产 邻区 西伯利亚板块 简图 华北板块 金属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南部燕山期类隔挡式褶皱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奇 李三忠 +3 位作者 刘鑫 王鹏程 曹现志 索艳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9,共7页
晋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一系列NNE向背斜与向斜。背斜地区主要出露太古代结晶基底或早古生代地层,向斜核部出露的最新地层则是三叠系。在宁武-静乐盆地、太原西南水浴贯等地可见零星或成片分布的侏罗系残存,部分地区可见残留的白垩系,与... 晋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一系列NNE向背斜与向斜。背斜地区主要出露太古代结晶基底或早古生代地层,向斜核部出露的最新地层则是三叠系。在宁武-静乐盆地、太原西南水浴贯等地可见零星或成片分布的侏罗系残存,部分地区可见残留的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根据卷入地层时代分析,这些褶皱应为燕山期变形产物。背斜区域地层相对较陡,核部或翼部发育大量NNE向逆冲断裂,太古代结晶基底同样卷入变形;而向斜核部地层非常平缓,产状近于水平。山西南部整体构造表现为一种类隔挡式褶皱构造特征。在吕梁山区、霍山背斜带及太行山沿晋获断裂一带均可见燕山期岩浆岩体分布。根据这些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节理统计结果,可知该区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于NW-SE向的挤压应力场下发生了剧烈的构造运动。同时期,华北地区及整个中国东部都表现出相似的构造特征,而古太平洋板块正NW向往亚洲板块下俯冲,因此,晋南地区的类隔挡式褶皱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隔挡式褶皱 燕山期 华北克拉通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笔谈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庄培仁 杨森楠 +8 位作者 王燮培 万天丰 朱志澄 游振东 索书田 韩郁菁 钟增球 陈能松 李舜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0,共10页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我国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在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大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复杂纷繁的构造图景.为了探索我国东部大陆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的规律,开拓找矿远景,今秋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讨论会”.本刊约请几位专家对大陆构造中的几个问题抒发己见,供关心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同志们参考.今后我们还将采用这种笔谈形式对地质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构造 岩石圈 太平洋板块 板块内部构造 构造地质 造山带 盆地构造 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 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乌珠穆沁旗巴彦呼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 LA-ICP-MS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光强 刘敏 +4 位作者 赵洪涛 张达 王浩然 王忠 胡兆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1-663,共13页
本文报道的花岗闪长岩位于内蒙古巴彦呼舒以东10 km处。大地构造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锡林浩特晚古生代褶皱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36.1±3.4Ma。花岗闪长岩SiO2为66.93%~67.22%,Al2O3为15.13%~15.53%,... 本文报道的花岗闪长岩位于内蒙古巴彦呼舒以东10 km处。大地构造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锡林浩特晚古生代褶皱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36.1±3.4Ma。花岗闪长岩SiO2为66.93%~67.22%,Al2O3为15.13%~15.53%,K2O为2.47%~2.56%,Na2O为4.35%~4.46%,A/CNK值为0.94~0.95,显示该地区花岗闪长岩属于偏铝质钙碱性岩;亏损高场强元素,Sr达416.6×10^-6~425.7×10^-6,Sr/Y值为42~49,显示出高Sr低Y的典型特征,具有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或者高Sr花岗岩的特点。花岗闪长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3.3~15.7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49~356Ma和258~422Ma。综合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闭合后,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呼舒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特征 花岗闪长岩 西伯利亚板块 华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边境洪格尔钼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2 位作者 刘翼飞 张可 刘妍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5-246,共2页
洪格尔钼矿田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东北方向延伸至蒙古苏赫巴特省纳兰(Naran)苏木。该矿田东西长184km,南北宽120~160m,分布面积29000km2。自2006年至今,人们先后在洪格尔矿田发现各类钼矿床(点)20处,其中准苏吉花钼(铜)矿床、乌... 洪格尔钼矿田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东北方向延伸至蒙古苏赫巴特省纳兰(Naran)苏木。该矿田东西长184km,南北宽120~160m,分布面积29000km2。自2006年至今,人们先后在洪格尔矿田发现各类钼矿床(点)20处,其中准苏吉花钼(铜)矿床、乌日尼图钼(钨)矿床、乌兰德勒钼(铜)矿床、乌花敖包钼矿床和达来敖包钼矿床以产出规模大和矿石品位高为特征(邵积东等,2009;陶继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地质特征 中蒙边境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辉钼矿 矿田 北方造山带 华北克拉通 西伯利亚板块 分布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成矿带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贾斌 刘世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29-431,共3页
关键词 铅锌多金属矿床 成矿带 大兴安岭南段 大兴安岭地区 铅锌银矿床 陆缘增生带 西伯利亚板块 华北板块 北东向 侏罗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布齐尔金矿床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军强 李志丹 +3 位作者 王佳营 张超 高利军 薛宝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63-664,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哈布齐尔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结合带,天山-兴蒙造山系之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白乃庙-哈达庙铜金萤石成矿带上。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稀土元素、金、铜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萤... 1区域地质背景哈布齐尔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结合带,天山-兴蒙造山系之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白乃庙-哈达庙铜金萤石成矿带上。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稀土元素、金、铜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萤石、石灰岩、石英等,区内分布有浩尧尔忽洞金矿、查干哈达庙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合布组 山系 温都尔庙 金矿床 贵金属矿床 构造活动 地层 石英脉 西别河组 展布 西伯利亚板块 结合带 华北板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山西省晚石炭世基性岩墙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英文)
15
作者 刘燊 冯彩霞 +3 位作者 江博明 胡瑞忠 翟明国 赖绍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07-1717,共11页
作为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侵位的特征岩石,基性岩墙群(煌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地质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基性岩墙在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且年代格架主要... 作为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侵位的特征岩石,基性岩墙群(煌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地质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基性岩墙在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且年代格架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时期(2.4Ga、2.1Ga、1.8Ga、1.4Ga、1.0Ga)。目前,国内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主要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华南、西藏和塔里木盆地。本研究基性岩墙来自山西省大同附近,对于该套岩墙,本文给出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3bla,岩石具有变化较小的主元素变化特征(Si02=50.78%~51.35%,TiO,=2.16%-2.32%,Al2O3=14.53%-15.08%,Fe203=12.42%~12.66%,MnO=0.13%~0.16%,MgO=5.14%-5.35%,CaO=7.93%~8.25%,N如O=3.52%~3.78%,K20=1.01%~1.14%和P205=0.24%-0.36%)。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侵石元素(Ba,K和sr)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zr),亏损Th、Pb和Ti。同时,基性岩墙具有相对一致的(87Sr/86Sr);比值(0.70422~0.70423),正的£Nd(f)值(5。8—6.1)和变化较小的Nd模式年龄(tDMI=0.67~0.72Ga,tDM2=0.57~0.59Ga)。以上特征表明,基性岩墙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分布熔融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辉石和含Ti相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基性岩墙的成因上与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拉伸作用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基性岩墙 成因 华北克拉通北部 西伯利亚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霍吉河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杜晓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21-622,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是中国重要的钼成矿带,其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多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相关。随着找矿勘探和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鹿鸣、霍吉河、季德屯等多处大型中型钼矿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地。... 1区域地质背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是中国重要的钼成矿带,其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多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相关。随着找矿勘探和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鹿鸣、霍吉河、季德屯等多处大型中型钼矿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地。霍吉河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矿带北缘,地处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研究区早中生代受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亚洲洋板块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河 钼矿床 花岗岩 锆石 黑色金属矿床 酸性岩 风信子石 岛状硅酸盐矿物 霍吉河钼矿 成矿时代 花岗闪长岩 辉钼矿 硫化矿物 太平洋板块 道格世 侏罗纪 中侏罗世 西伯利亚板块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石英 硅氧矿物 等时线年龄 岩浆活动 华北板块 矿体 中生界 地质年代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和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27
17
作者 鲁颖淮 李文博 赖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5-2620,共6页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 内蒙古中部镶黄旗哈达庙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中亚造山带中东段,矿体受控于花岗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为斑岩型金矿床。运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获得15个测试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71.8±3.3Ma(MSWD=2.3,n=15),表明花岗斑岩侵位年龄(或成矿年龄)为早二叠世。结合前人的岩相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哈达庙金矿区花岗斑岩可能形成于古生代末-三叠纪初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背景,俯冲板片部分熔融或者深熔作用形成的岩浆上侵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 金矿床 含矿斑岩体 形成时代 成矿物质 构造背景 gold deposit tectonic setting 花岗斑岩体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华北板块北缘 等离子体质谱仪 中亚造山带 平均年龄为 单颗粒锆石 早二叠世 岩浆上侵 西伯利亚 深熔作用 侵位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作者 裴荣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兴蒙造山带(Xing’anling—Mongolian Orogenic Belt)横亘于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地台、西伯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属中亚巨型造山带的东段。从空间分布上看,兴蒙造山带及邻区东西长3500km,南北宽150-450km,分布面积150万km2,... 兴蒙造山带(Xing’anling—Mongolian Orogenic Belt)横亘于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地台、西伯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属中亚巨型造山带的东段。从空间分布上看,兴蒙造山带及邻区东西长3500km,南北宽150-450km,分布面积150万km2,主要由一系列南凸的弧形构造一岩浆岩带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板块 华北克拉通 塔里木地台 太平洋板块 造山带 空间分布 分布面积 岩浆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王金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6,共3页
张家口地区位于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衔接部位,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本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频繁的岩浆活动。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火山岩带内的太行山—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及阿尔泰—阴山构造岩浆带从本区... 张家口地区位于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的衔接部位,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本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频繁的岩浆活动。著名的环太平洋巨型火山岩带内的太行山—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及阿尔泰—阴山构造岩浆带从本区东部及中部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岗岩 花岗岩类 华北板块 张家口地区 地质演化历史 岩浆活动 尔泰 华北地台 花岗岩化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致读者
20
作者 胡健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 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地貌阶梯的地貌特征。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控制了我国主要山系的分布和江河的形成,影响我国气候的总体分区,导致中国的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分区特征,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域 新构造运动 地域性差异 读者 主编 西伯利亚板块 太平洋 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