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
20
1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4 位作者
王鹤松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任迎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4,共7页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μmol·m-2s-1。2)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cm、地下5、10、15和20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刺槐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26
2
作者
胡珊珊
于静洁
+1 位作者
胡堃
金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51-1757,共7页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油松林
降水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家林
裴丙
+3 位作者
刘红恩
付梦瑶
郭二辉
杨喜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9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提高作用最大,刺槐林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粉粒及含水率,栓皮栎林对土壤硬度降低作用最大;2)侧柏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积累作用最大,刺槐林对土壤速效磷增加作用最好,而栓皮栎林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累积;3)综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林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1.42,0.99,0.53。刺槐、侧柏、栓皮栎等3种树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且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构建中,可以选择侧柏作为先锋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水土保持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泽东
李亦然
+3 位作者
周晓莹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皂荚>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
隶属函数
灰色关联分析
华北石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潘名好
朱庆征
+3 位作者
巩闪闪
张志华
雷浪
孔玉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农田(NT)、撂荒地(LHD)以及刺槐(CH)、栓皮栎(SPL)和侧柏(CB)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MBC)...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农田(NT)、撂荒地(LHD)以及刺槐(CH)、栓皮栎(SPL)和侧柏(CB)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及4种酶活性(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蛋白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NT和CB土壤MBC和MBN含量显著高于LHD、CH和SPL(P<0.05);其中NT土壤的MBC分别比LHD、CH和SPL高752%、927%和537%,MBN含量高332%、227%和79%(P<0.05)。NT、LHD和CB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较高水平,而SPL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最低(P<0.05)。LHD、NT、CB和SPL土壤脲酶活性在0~30 cm土层的均值分别比CH高562%、536%、514%和302%(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土壤MBC和MBN含量和4种酶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也受土壤密度显著影响(P<0.05)。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MBC、MBN、MBC/MB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氮(DN)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土壤MBC和DOC外,土层深度对其他土壤因子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农田耕作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可以改善华北石质山区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酶活性
华北石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石质山区薄壳核桃栽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长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42-42,45,共2页
通过在华北石质山区利用不同模式栽植薄壳核桃,主要采取地膜覆盖、秋季挖大穴(1m×1m×1m)回填沉实后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0.6m×0.6m×0.6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等措施。结果表明:双层地膜优于单...
通过在华北石质山区利用不同模式栽植薄壳核桃,主要采取地膜覆盖、秋季挖大穴(1m×1m×1m)回填沉实后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0.6m×0.6m×0.6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等措施。结果表明:双层地膜优于单层地膜,在无条件覆地膜情况下,应采取春季挖小穴(0.6m×0.6m×0.6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吲哚丁酸更为有效)等措施,可大大提高核桃的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并可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实现早产早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核桃
地膜覆盖
栽植方式
根系处理
华北石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
8
7
作者
孔玉华
韩梦娟
+3 位作者
张志华
徐星凯
赖勇
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2,共9页
通过研究土壤活性碳、氮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周转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北石质山区侧柏、刺槐和栓皮栎3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设置有枯落物归还和无枯落物处理,在3、6、9和12月份采集表层0~10 cm土样...
通过研究土壤活性碳、氮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周转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北石质山区侧柏、刺槐和栓皮栎3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设置有枯落物归还和无枯落物处理,在3、6、9和12月份采集表层0~10 cm土样,动态监测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3种人工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 <0. 05),且有相似的趋势,均在6月达到峰值。2)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侧柏林、刺槐林和栓皮栎林下土壤NO_3^--N质量分数分别为70. 2%、72. 8%和53. 4%。3)人工林类型显著影响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NO_3^--N质量分数(P <0. 05),有枯落物处理时年均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均呈侧柏>栓皮栎>刺槐的趋势,4)而NO_3^--N和NH_4^+-N和无机氮质量分数呈侧柏>刺槐>栓皮栎的趋势。枯落物处理显著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P <0. 05),对土壤NO_3^--N和NH_4^+-N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大多呈有枯落物处理高于无枯落物处理的规律。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主要受土壤总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其可解释74. 6%的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氮主要受土壤总氮、NO_3^--N、气温和NH_4^+-N质量分数的影响,它们可共同解释86. 6%的变化。不同人工林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活性碳、氮的季节变化;枯落物的归还提高并促进了人工林下土壤碳、氮含量和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类型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氮
土壤无机氮
华北石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被引量:
20
1
作者
张劲松
孟平
王鹤松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任迎丰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济源市国有大沟河林场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4,共7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性项目(2003DIB4J142)
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4BA510B11)
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金资助
文摘
2006年1—12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5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华北石质山区35年生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内变化特征不明显,但日际及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且与土壤温度的日际及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1—3月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日际变化略有波动,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直至7月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11月约降低至1—3月时的水平,并保持到12月。全年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2.50μmol·m-2s-1,主要生长季(4—10月)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非主要生长季(1、2、11及12月),二者分别为3.63与0.90μmol·m-2s-1。2)刺槐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表层0cm、地下5、10、15和20cm深度处土壤温度都存在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与土深20cm处温度的相关性最好。上述不同深度处的Q10值分别是2.20、2.28、2.34、2.40和2.48。3)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刺槐人工林
土壤呼吸
Keywords
the rocky mountain in north China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soil respirati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26
2
作者
胡珊珊
于静洁
胡堃
金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51-175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项目(40371025)
文摘
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根据2005-2008年汛期华北石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定位观测数据,探讨了人工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期间32场次降雨过程中油松林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平均值分别为8.67,0.11,1.07mm;透过率,树干径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2.18%(57.74%-87.55%),1.07%(0.22%-2.07%),16.75%(11.01%-42.07%)。油松林冠层穿透降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95,R2=0.907,R2=0.855),根据回归方程,当林外降雨量大于0.3mm时,可发生穿透降雨,当林外降雨量大于3.51mm时,可发生树干径流;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雨呈双曲线衰减趋势,回归方程为y=12.091+55.537/(x+0.426)(N=32,R2=0.685)。典型次降雨再分配过程表明,林冠不仅在量上对降雨进行再分配,还在时程上进行了再分配。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油松林
降水再分配
Keywords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 China
Chinese Pine forest
rainfall redistribution
分类号
S71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家林
裴丙
刘红恩
付梦瑶
郭二辉
杨喜田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9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6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331)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201504)
文摘
为探讨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3种30a生典型树种刺槐、侧柏和栓皮栎林为对象,研究各人工林地及对照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样地土壤质量指数。结果表明:1)侧柏林种植对土壤粘粒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提高作用最大,刺槐林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粉粒及含水率,栓皮栎林对土壤硬度降低作用最大;2)侧柏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积累作用最大,刺槐林对土壤速效磷增加作用最好,而栓皮栎林则有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累积;3)综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得到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林地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1.42,0.99,0.53。刺槐、侧柏、栓皮栎等3种树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质量,且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构建中,可以选择侧柏作为先锋树种。
关键词
华北石质山区
水土保持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Keywords
lithoid hilly area of north chin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quality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泽东
李亦然
周晓莹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莱芜市水土保持办公室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低山丘陵海防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SCSFP-KY-3)
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树种及造林模型选择研究”(SEAP-KY-1)
文摘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皂荚>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
关键词
抗旱性
隶属函数
灰色关联分析
华北石质山区
Keywords
drought resistance
membership functio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lithoid hilly area of North China
分类号
S175.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5
作者
潘名好
朱庆征
巩闪闪
张志华
雷浪
孔玉华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行山区侧柏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固存与周转机理研究”(41501331),“林木幼苗对切根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根冠互作机制”(31570613)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华北石质山区林田土壤碳氮时空分布特征”(201910466003)。
文摘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农田(NT)、撂荒地(LHD)以及刺槐(CH)、栓皮栎(SPL)和侧柏(CB)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及4种酶活性(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蛋白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NT和CB土壤MBC和MBN含量显著高于LHD、CH和SPL(P<0.05);其中NT土壤的MBC分别比LHD、CH和SPL高752%、927%和537%,MBN含量高332%、227%和79%(P<0.05)。NT、LHD和CB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较高水平,而SPL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最低(P<0.05)。LHD、NT、CB和SPL土壤脲酶活性在0~30 cm土层的均值分别比CH高562%、536%、514%和302%(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土壤MBC和MBN含量和4种酶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也受土壤密度显著影响(P<0.05)。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MBC、MBN、MBC/MB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氮(DN)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土壤MBC和DOC外,土层深度对其他土壤因子亦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农田耕作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可以改善华北石质山区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提升土壤肥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酶活性
华北石质山区
Keywords
land-use typ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enzyme activity
rocky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
分类号
S714.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石质山区薄壳核桃栽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贾长荣
机构
河南省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42-42,45,共2页
文摘
通过在华北石质山区利用不同模式栽植薄壳核桃,主要采取地膜覆盖、秋季挖大穴(1m×1m×1m)回填沉实后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0.6m×0.6m×0.6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等措施。结果表明:双层地膜优于单层地膜,在无条件覆地膜情况下,应采取春季挖小穴(0.6m×0.6m×0.6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吲哚丁酸更为有效)等措施,可大大提高核桃的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并可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实现早产早丰。
关键词
薄壳核桃
地膜覆盖
栽植方式
根系处理
华北石质山区
分类号
S664.104.5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
8
7
作者
孔玉华
韩梦娟
张志华
徐星凯
赖勇
杨喜田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行山区侧柏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固存与周转机理研究"(415013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木幼苗对切根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根-冠互作机制"(31570613)
文摘
通过研究土壤活性碳、氮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周转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北石质山区侧柏、刺槐和栓皮栎3种典型人工林为对象,设置有枯落物归还和无枯落物处理,在3、6、9和12月份采集表层0~10 cm土样,动态监测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3种人工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显著的季节变化(P <0. 05),且有相似的趋势,均在6月达到峰值。2)土壤无机氮主要以NO_3^--N形式存在,侧柏林、刺槐林和栓皮栎林下土壤NO_3^--N质量分数分别为70. 2%、72. 8%和53. 4%。3)人工林类型显著影响林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NO_3^--N质量分数(P <0. 05),有枯落物处理时年均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均呈侧柏>栓皮栎>刺槐的趋势,4)而NO_3^--N和NH_4^+-N和无机氮质量分数呈侧柏>刺槐>栓皮栎的趋势。枯落物处理显著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P <0. 05),对土壤NO_3^--N和NH_4^+-N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大多呈有枯落物处理高于无枯落物处理的规律。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主要受土壤总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其可解释74. 6%的变化;土壤溶解性有机氮主要受土壤总氮、NO_3^--N、气温和NH_4^+-N质量分数的影响,它们可共同解释86. 6%的变化。不同人工林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活性碳、氮的季节变化;枯落物的归还提高并促进了人工林下土壤碳、氮含量和周转速率。
关键词
人工林类型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氮
土壤无机氮
华北石质山区
Keywords
artificial forest types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soil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rocky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China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石质山区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张劲松
孟平
王鹤松
高峻
任庆福
贾长荣
任迎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石质山区油松林对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
胡珊珊
于静洁
胡堃
金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陈家林
裴丙
刘红恩
付梦瑶
郭二辉
杨喜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
李泽东
李亦然
周晓莹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潘名好
朱庆征
巩闪闪
张志华
雷浪
孔玉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华北石质山区薄壳核桃栽植技术研究
贾长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孔玉华
韩梦娟
张志华
徐星凯
赖勇
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