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的杏仁体——热水成矿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安国英 张龙 侯万荣 高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6-363,共8页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的矿化部位,普遍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杏仁体,有的杏仁体甚至构成了矿化体,前人对此研究很少。对杏仁体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充填矿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论述了杏仁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成矿热水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杏仁体是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内进行找矿勘查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熊耳群火山岩 杏仁体 热水流体 充填作用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南缘石人山岩块晚古生代陆内变形特征及侧向挤出构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雅 任升莲 +8 位作者 董树文 李加好 宋传中 林寿发 韩旭 李振强 张刚 王莹 杨青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4,共15页
华北板块南缘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石人山岩块边界断裂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和近水平的矿物生长线理,表明其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石人山岩块具有南西向逆冲的运动学特征,其... 华北板块南缘在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石人山岩块边界断裂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和近水平的矿物生长线理,表明其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动力学研究表明石人山岩块具有南西向逆冲的运动学特征,其南侧洛南—栾川断裂带(洛栾断裂带)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北东侧鲁山断裂带以北西向逆冲兼有右行剪切变形为特征,夹于其中的石人山岩块显示为向西、向上挤出的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洛栾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3.6±7.4 Ma,鲁山断裂带内走滑剪切特征明显的构造透镜体内变形岩石的锆石定年结果为419.3±11.2 Ma。虽然洛栾断裂与鲁山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带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晚古生代泥盆纪末期,从而共同构成了石人山岩块整体向西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与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石人山岩块 陆内变形 侧向挤出 洛栾断裂带 鲁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主控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铎恩 边家辉 +2 位作者 刘紫璇 张利伟 潘思东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煤中关键金属是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新领域。目前对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主控机制研究较少,制约了关于该区煤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认识以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基于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 煤中关键金属是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新领域。目前对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主控机制研究较少,制约了关于该区煤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认识以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基于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方法,对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中煤矿物学与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矿物主要发育高岭石、伊利石、铵伊利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主量元素以SiO_(2),Al_(2)O_(3)与CaO为主。煤层样品中Li元素相对富集,质量分数为54.5×10^(-6)~116×10^(-6)(均值76.83×10^(-6));Zr、Th元素轻微富集,质量分数分别为34.14×10^(-6)~160.73×10^(-6)(均值73.81×10^(-6))和3.22×10^(-6)~17.79×10^(-6)(均值7.85×10^(-6));其他元素质量分数接近或低于世界硬煤平均值,其中Co、Zn、Rb、Cd和Cs等元素明显贫化。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地球化学解释得出以下结论:①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Li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其含量主要受控于陆源碎屑;②受华力西构造运动影响,北部阴山古陆中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与石炭系本溪组古风化壳铝土矿被抬升风化剥蚀,并成为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的主要供源区;③泥炭沼泽水介质偏咸与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Li元素被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吸附并沉积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Li元素 黏土矿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西南缘义马盆地中侏罗世沉积相及古地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迪 邵龙义 +2 位作者 王德伟 李猛 刘建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13,共7页
义马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河南省境内唯一可采的中生代煤田,位置特殊。为了揭示其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演化特征,运用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等方法,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例,进行地... 义马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河南省境内唯一可采的中生代煤田,位置特殊。为了揭示其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演化特征,运用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等方法,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例,进行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和古地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属阿林期-巴柔期,该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4种沉积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成煤期为节点,定量恢复了阿林期-巴柔期的古地理特征,从成煤期前到成煤期后,各优势古地理单元变化明显,具有冲积扇-三角洲-湖泊的变化规律,整体上是一个退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地理 中侏罗世 华北板块西南缘 义马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南缘古生代以来花岗岩时空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骁 李玮 +1 位作者 杨源祯 刘稳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6,共8页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华北板块南缘 花岗岩 时空分布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军平 李相博 +7 位作者 何文祥 林俊峰 徐耀辉 包洪平 王宏波 章贵松 完颜容 王雅婷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326,共8页
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华北板块构造-古地理格局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能力、生排烃期次与发育模式的研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的勘探潜力并指明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 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华北板块构造-古地理格局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生烃能力、生排烃期次与发育模式的研究,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的勘探潜力并指明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沉积了一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最厚达80 m,主要为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3.14%,最高达9.19%;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少量为Ⅰ型;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大于2%,处于高—过成熟阶段。②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发育受构造背景、陆缘斜坡及深水海湾欠补偿环境的共同控制:一方面,早期形成的古地貌背景和深水海湾共同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规模,使得烃源岩在古凹槽或断陷区、深水海湾区较为发育;另一方面,强还原环境使得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③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两期生排烃特征,早期大规模生排烃发生于二叠纪末期—中三叠世,此时秦岭尚未大幅度隆升,盆地南缘为一向南倾斜的斜坡;晚期发生于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在构造活动较弱的富平—洛川海湾和新生代渭河盆地发生了二次生烃。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庆阳古隆起、富平—洛川海湾两侧的隆起区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发育特征 发育模式 下寒武统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 华北板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找矿技术在深部找矿评价中的运用——以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勘查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华山 谢小峰 +4 位作者 陈巧妹 樊克峰 曾佐勋 李骏生 梅秀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77-978,共2页
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勘查区是最近两年熊耳山地区重要的找矿发现之一。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马超营断裂带以北的熊耳山隆断与外方山隆断的交接部位。矿体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上盘近SN向—NNE向的F22断裂带内部,埋藏于地表之下100余m。目... 河南省嵩县东湾金矿勘查区是最近两年熊耳山地区重要的找矿发现之一。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马超营断裂带以北的熊耳山隆断与外方山隆断的交接部位。矿体赋存于马超营断裂带上盘近SN向—NNE向的F22断裂带内部,埋藏于地表之下100余m。目前矿区已施工钻孔14个,初步控制一处走向延长10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马超营断裂带 金矿勘查 矿区 河南省 原生晕分带 熊耳山地区 高程 隐伏矿体 华北板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洛南县蓟县系洛南群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4 位作者 姚天星 武龙发 王妍心 胡佳森 成倚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1-667,共17页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研究表明:(1)层控玉化硅质岩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的紫红色、灰绿色薄层状砂泥质板岩层中,层厚一般0.5~4 m;似层状玉髓多呈紫红色、灰绿色、烟灰色和无色等,透镜状燧石多呈紫红色及灰绿色似玛瑙纹圈层状。(2)硅质玉髓主要成分为石英,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细腻、坚硬,玻璃光泽,半透明—微透明;其Al/(Al+Fe+Mn)均值为0.62,Zr/Hf均值为34.83,Sr/Ba均值除1个异常点外为0.50,V/Ni均值为0.37,ΣREE均值为5.11,δCe均值为1.02,δEu均值为0.86,La_(N)/Ce_(N)均值为0.85,总体显示淡水沉积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也有后期热液作用来源的部分加入。(3)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快速海退引起的淡水淋滤硅化作用形成的海底硬底构造或硅质壳;似玛瑙纹透镜状燧石及彩色似层状硅质玉髓层是由于沉积期及沉积期后成岩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及后期热液侵入烘烤引起的紫色与绿色致色矿物或致色元素转变形成;角砾状燧石是由于后期秦岭强烈构造作用,引起似层状硅质玉髓上下岩层因软硬差异而产生的变形破裂作用形成的构造角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蓟县系 洛南群 硅质岩 硅质玉髓 硅化作用 海底硬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鲁山地区寒武系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德顺 杨东亮 +1 位作者 杨文涛 李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4-614,共11页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 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一直是地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以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沉积学野外剖面观测及室内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分析方法,对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认识:豫西鲁山石门沟地区寒武系辛集组为一套典型的海相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岩性自下而上由砾岩-砂岩-泥岩过渡,沉积环境向上构成由浅海重力流-滨岸潮坪-潟湖和冲溢扇的垂向演化过程,普遍受风暴事件的影响;辛集组砂岩概率累积曲线主要表现为"高斜一段、二段式"和"高斜多跳一悬式",C-M图投点显示出兼具牵引流与重力流的水动力机制,均符合风暴沉积特征;辛集组沉积环境与早寒武世华北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坳-隆相间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处于风暴活动频繁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变化、气温由温和到相对较高的古纬度和古气候等因素密不可分。辛集组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对了解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辛集组 沉积环境 浅海重力流 粒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黎志豪 许光泉 +2 位作者 高加林 张海涛 余世滔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淮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受构造作用显著,其岩溶区有着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又具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断层及节理与岩溶特征观测,断层和节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构造对淮南地区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板块边缘较大规模... 淮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受构造作用显著,其岩溶区有着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又具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断层及节理与岩溶特征观测,断层和节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构造对淮南地区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板块边缘较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上盘在平面上控制岩溶点发育的位置;研究区NE和NW向分布在山谷间的张性断裂,其地势低洼且导水性质较好,往往成为地下水的排泄点,岩溶在其两侧发育;研究区节理的走向、倾角、充填物以及密集程度对岩溶发育点的平面形态、垂向形态以及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的控制有着其各自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南缘 构造特征 岩溶作用 淮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