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北部地区棉田烟粉虱成虫季节性动态 被引量:49
1
作者 吴孔明 徐广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5,共2页
1997~ 2 0 0 0年对河北省廊坊市棉田烟粉虱季节性种群动态的系统调查表明 ,棉田一般 6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 ,轻发生年份烟粉虱成虫数量增长缓慢 ,7月中旬后逐渐减退。严重发生年份 (2 0 0 0年 ) ,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在棉花生长中前期... 1997~ 2 0 0 0年对河北省廊坊市棉田烟粉虱季节性种群动态的系统调查表明 ,棉田一般 6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 ,轻发生年份烟粉虱成虫数量增长缓慢 ,7月中旬后逐渐减退。严重发生年份 (2 0 0 0年 ) ,烟粉虱成虫种群数量在棉花生长中前期即持续增长 ,7月下旬进入高峰期 ,棉田烟粉虱成虫数量达百株 3叶 2 2 36~ 8310头 ,8月中旬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种群动态 棉花害虫 季节性 华北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朋威 何治亮 +5 位作者 罗平 金廷福 张英 冯建赟 宋金民 徐士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6,49,共12页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为主的储层类型,岩石结构构造复杂,其中,锥状叠层石和凝块石为其最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按照储集空间组合,可将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物性最好;高于庄组则以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主,物性相对较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礁滩、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破裂及溶蚀作用为其形成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白云岩储层 高于庄组 雾迷山组 蓟县系 华北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韩月萍 陈阜超 +1 位作者 杨国华 刘峡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对华北北部地区多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的处理分析,认为:首都圈西部的广大区域,出现了大面积、大量值的下降趋势,等值线的走向以NE向为主,与NWW向的张渤带近垂直相交。垂直变形的空间分布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这种"南升北降"... 通过对华北北部地区多期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的处理分析,认为:首都圈西部的广大区域,出现了大面积、大量值的下降趋势,等值线的走向以NE向为主,与NWW向的张渤带近垂直相交。垂直变形的空间分布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这种"南升北降"、"东升西降"的形变特征与"北高南低"地形显示的长期构造运动趋势不一致。研究区最西部地区出现了以阳高为中心的南北两侧相对上升,东西两侧相对下降,其最大差异值达26mm/a。这种形变形态与大同地震前的图像有某些相似,但其形变性质却完全不同(一升一降)。垂直形变的异常变化提示2008年华北北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已从常态活动开始转向异态活动,有可能是强震孕育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地区 垂直形变 地震危险性 孕震背景 逆继承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地壳垂直形变演化特征及断裂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启凯 何庆龙 李腊月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8-445,共8页
基于华北北部地区3期复测区域精密水准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计算得出1985—2015年多个时间段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并结合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内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明确该区域的整体地壳垂直形变演化趋势及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 基于华北北部地区3期复测区域精密水准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计算得出1985—2015年多个时间段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并结合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内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明确该区域的整体地壳垂直形变演化趋势及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除强下沉区外,华北北部地区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太行山山前构造带以西总体上升,华北平原下沉,燕山块体较为稳定。张家口—渤海构造带西段总体活动水平较低,山西断陷带中北段断裂总体以张性正断层活动为主,两条断裂相交错区域是垂直形变高梯度集中区,且中强地震发生频次相对较高,需持续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断裂活动性 高梯度 地震活动性 华北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部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品种·播期调整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贺然 林而达 +3 位作者 韩雪 郝兴宇 冯永祥 宁大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530-3532,3654,共4页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播期 冬小麦 气候变化 华北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西调是西北和华北北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昌礼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期48-55,共8页
着重讨论第三、第四纪以来 ,特别是人类历史记载以来自然干旱化进程是缓慢而深刻的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等问题。进一步认识西北和华北北部三套面向西北迎风八字形高山冷凝系统的地利条件。恰逢今年 3 2 0跨国沙尘暴事件 ,重点提出拯救阿拉... 着重讨论第三、第四纪以来 ,特别是人类历史记载以来自然干旱化进程是缓慢而深刻的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等问题。进一步认识西北和华北北部三套面向西北迎风八字形高山冷凝系统的地利条件。恰逢今年 3 2 0跨国沙尘暴事件 ,重点提出拯救阿拉善和额济纳旗的调水措施。文章还回答了四点质询。结论指出欲缓解或局部逆转西北干旱化进程唯有海水西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西调 可持续发展 沙尘源 干旱化 西北地区 华北北部地区 土地沙漠化 沙尘暴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玉米进入尴尬期,价格或见底
7
《吉林畜牧兽医》 2013年第4期75-75,共1页
进入4月份,华北北部地区集中上量情况已由清明节延续至今,伴随着市场承接力的持续低迷,弱势行情已有逐渐蔓延趋势,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已被悲观情绪笼罩。同时,基于华北南部地区有效供给持续减少,价格底部支撑动能坚挺,报价抗跌... 进入4月份,华北北部地区集中上量情况已由清明节延续至今,伴随着市场承接力的持续低迷,弱势行情已有逐渐蔓延趋势,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已被悲观情绪笼罩。同时,基于华北南部地区有效供给持续减少,价格底部支撑动能坚挺,报价抗跌性较强。华北玉米南北价差持续扩大,进入震荡调整的“尴尬”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地区 玉米 价格 有效供给 南部地区 清明节 承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应对玉米等秋季作物暴雨等灾害的补救措施
8
作者 田庆森 刘志超 《河北农业》 2016年第8期7-8,共2页
华北北部地区入夏之后,暴雨等自然灾害明显增多,为减少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影响和损失,针对玉米、蔬菜等秋季主要作物,提出如下灾后补救措施: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补救 暴雨 作物 秋季 玉米 华北北部地区 灾害性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糯玉米新品种推介
9
作者 郭进东 《农村百事通》 2015年第15期30-30,73,共2页
1.源彩一号 黄、白、紫三色早熟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在华北北部地区从出苗到采收鲜穗春播75天左右。株高i80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鲜穗单重250克左右。果穗近筒形,籽粒黄、白、紫三色相间,品质... 1.源彩一号 黄、白、紫三色早熟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在华北北部地区从出苗到采收鲜穗春播75天左右。株高i80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鲜穗单重250克左右。果穗近筒形,籽粒黄、白、紫三色相间,品质好,宜鲜食或速冻加工。每亩产鲜穗800~1000公斤,每亩适宜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适合我国北方地区作早熟栽培。(彩图参见73页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华北北部地区 早熟栽培 速冻加工 种植密度 北方地区 糯玉米 I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