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南缘蓝田地区中元古代岩浆事件:对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1
作者 刘富乐 李阳 +7 位作者 刘园园 晏山 王朝 谭富荣 李志强 陶威 王景丽 杨建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666,共21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的中元古代岩浆活动对细化Columbia超大陆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蓝田地区新发现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和基性岩墙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532±...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的中元古代岩浆活动对细化Columbia超大陆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蓝田地区新发现的中元古代花岗岩和基性岩墙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532±14 Ma~1487±17 Ma,基性岩墙的侵入年龄为1491±17 Ma。花岗岩具高硅(SiO_(2)=68.52%~72.21%)、富碱(K_(2)O+Na_(2)O=8.24%~9.11%)、富钾(K_(2)O/Na_(2)O=1.45~1.54)的特征,A/CNK值范围为0.94~1.04,较高的10000×Ga/Al比值(4.71~5.04)以及Zr+Nb+Ce+Y含量(1053.9×10^(-6)~1082.2×10^(-6))和Zr饱和温度(平均882.5℃),为典型的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基性岩墙Mg^(#)值为37.79~42.56,小于原始玄武岩浆的Mg^(#)(68~75),表明岩浆后期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基性岩墙样品富集轻稀土,高的(La/Yb)_(N),无明显的Eu异常,说明岩浆源区无斜长石残留。样品富集Ba、Rb、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IAB的特征。结合区域演化,本次研究中的中元古代A型花岗岩和基性岩墙形成于陆内伸展的构造环境,代表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第四期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中元古代 基性岩墙 A型花岗岩 超大陆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角子山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2
作者 马玉见 刘亚剑 +3 位作者 梁涛 卢仁 包刚 雷万杉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重稀土亏损(近水平)的特征。角子山花岗岩样品的LaN-(La/Yb)N投点显示了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成分变异受控于部分熔融作用。角子山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源残余相包括角闪石、斜长石和金红石,无石榴子石残余,表明它形成于正常厚度地壳,存在深度大致为40~50 km和小于30 km的两个部分熔融岩石源区。角子山花岗岩形成于秦岭早白垩世陆(板)内造山阶段,经历了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作用,是~120 Ma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子山 正长花岗岩 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 岩石圈拆沉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嵩山地区1.78Ga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53
3
作者 胡国辉 胡俊良 +1 位作者 陈伟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3-1576,共14页
幔源岩浆侵位产生的基性岩墙群是地壳伸展裂解的重要标志。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嵩山地区出露有大量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对其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其岩石类型以辉绿岩为主,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 幔源岩浆侵位产生的基性岩墙群是地壳伸展裂解的重要标志。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嵩山地区出露有大量的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对其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构造演化特征。其岩石类型以辉绿岩为主,少量辉长辉绿岩和辉绿玢岩;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其它矿物包括角闪石、Fe-Ti氧化物、磷灰石、黑云母、碱性长石和石英。锆石SHRIMPU-Pb年龄为1785±18Ma,代表岩墙的结晶年龄。岩石K2O+Na2O含量为3.63%~6.18%,K2O/Na2O比值为0.73~1.38,FeOT含量较高(10.03%~13.59%),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高(142×10-6~381×10-6),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全岩εNd(t)值为-6.2~-8.1。岩墙的固结指数(SI)和MgO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幔源岩浆发生过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基性岩墙属于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与熊耳群火山岩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于两者紧密的产出关系,我们认为该区岩墙可能是熊耳群火山岩的通道岩墙,共同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后伸展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龙王(石+童)碱性花岗岩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4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4 位作者 李惠民 宋彪 王世炎 周红英 陈志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2-768,共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应。作者等进行了TIMS和SHRIMP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T26)采自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之北的卢氏管村西的钠铁闪石正长花岗岩。TIMS法U-Pb上交点年龄为1637Ma±33Ma,SHRIMP法206Pb/238U和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分别为1611Ma±19Ma和1625Ma±16Ma,3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我们选择SHRIMP法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1625Ma±16Ma作为龙王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因此,龙王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1.8~1.6Ga裂解过程中最晚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河南 栾川县 龙王Chuang碱性花岗岩 U—Pb年龄 中元古代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燕山期铝质A型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启示 被引量:45
5
作者 周红升 马昌前 +3 位作者 张超 陈玲 张金阳 佘振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64,共16页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1.9±1.1 Ma和120.9±0.8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三个岩体的岩性虽有差异,但主体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三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高硅、高钾、贫Mg、贫Ca、高碱度率、高FeO~*/MgO比,和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Zr、Hf以及总体亏损不相容元素Ba、P、Sr、Ti和Nb等特征。SiO_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K_2O/Na_2O比较高,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023~1.094之间,属弱过铝质,MgO和CaO含量较低。微量(包括稀土)元素特征总体相似,∑REE含量总体较低,LREE相对HREE元素富集,具弱-中等负铕异常,(La/Yb)_N比9.32~42.43,Ga/Al(10~4Ga/Al)比、Nb/Ta比、Rb/Nb比均与A型花岗岩的类似;t_(2DM)约为2.0Ga,ε_(Nd)(t)值在- 12.4~-13.5之间,与秦岭群负片麻岩的相似,(^(87)Sr/^(86)Sr)_i初始比值在0.70648~0.70823之间,表明物源来源于壳源。综合分析表明,三个岩体的花岗岩均为壳源铝质A2型(PA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早期俯冲进入华北克拉通南缘下部地壳中的北秦岭古老基底秦岭群负片麻岩的部分熔融以及分异作用,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由拆沉作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物质的底侵作用提供。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燕山期 铝质A型花岗岩 锆石LA-ICPMS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官道口群和洛峪群的年代学研究新进展——来自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的新证据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恒 高林志 +5 位作者 周洪瑞 宋彪 丁孝忠 张传恒 刘昊岗 龚成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0-2486,共1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2Ma和1541±8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首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龙家园组的形成时限,该组底界的时代接近1600Ma。龙家园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最早期;在河南省汝阳、汝州、鲁山地区的洛峪口组凝灰岩中获得了1596±7Ma、1596±15Ma、1608±17Ma和1620±16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精确标定了洛峪口组的形成时代,洛峪口组形成于长城纪的末期。结合汝阳群云梦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时限约为1700~1600Ma。官道口群应是汝阳群之后的地层系统,而不是早前认为的与之同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龙家园组 洛峪口组 SHRIMP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蓝田和牧护关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2
7
作者 丁丽雪 马昌前 +3 位作者 李建威 王连训 陈玲 佘振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13,共13页
蓝田和牧护关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北端,同时地处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西侧,准确限定其侵位时代对于正确理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东、西秦岭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蓝田岩体... 蓝田和牧护关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北端,同时地处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西侧,准确限定其侵位时代对于正确理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东、西秦岭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蓝田岩体主要由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牧护关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对其中主体岩性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蓝田和牧护关岩体的侵位时代分别为(154±1)Ma和(151±2)Ma,说明它们是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蓝田-牧护关岩体以西的西秦岭广大地区印支期岩浆岩分布广泛,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燕山期岩浆活动的证据;相反在蓝田-牧护关岩体以东的华北克拉通南缘和东秦岭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十分发育。秦岭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侵位时代的系统差异表明,东秦岭和西秦岭自晚侏罗世以后受不同的构造背景控制。一般认为,西秦岭印支期岩浆岩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拼合有关,而东秦岭燕山期岩浆岩则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有关。因此,蓝田和牧护关岩体可能代表了滨太平洋构造-岩浆域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西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田 牧护关 华北克拉通南缘 燕山期 岩石圈减薄 太平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1600Ma麻坪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邓小芹 赵太平 +2 位作者 彭头平 高昕宇 包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1635,共15页
麻坪花岗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600Ma。所有样品高SiO 2(70.51%-75.69%)、富碱(K2O+Na2O=7.42%-10.27%,K2O/Na2O〉23... 麻坪花岗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600Ma。所有样品高SiO 2(70.51%-75.69%)、富碱(K2O+Na2O=7.42%-10.27%,K2O/Na2O〉23),贫MgO(0.24%-0.58%)、CaO(0.06%-0.12%)、P2O5(0.04%-0.08%)和MnO(0.01%),以及Eu、Sr和Ti负异常,表明它们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铁钛氧化物等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11),显示强过铝质特征。然而,麻坪花岗斑岩高的Ga/Al比值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70-953℃),显示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因此,麻坪花岗斑岩为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麻坪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以及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其来自太华群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同时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热源。麻坪花岗斑岩的产生是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成因 中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南缘 Columb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安沟群的SHRIMP年龄及地层对比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崇辉 杜利林 +4 位作者 任留东 万渝生 宋会侠 原振雷 王世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53-1862,共10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安沟群的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一直存有争议。侵吞安沟群的许台花岗岩原划为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测试,获得其精确的形成年龄为2503±11Ma。安沟群石梯沟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21±11Ma,安... 华北克拉通南缘安沟群的时代及地层划分对比一直存有争议。侵吞安沟群的许台花岗岩原划为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测试,获得其精确的形成年龄为2503±11Ma。安沟群石梯沟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21±11Ma,安沟群寨沟组变质酸性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17±12Ma,表明安沟群形成于新太古代,与登封群和五台群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安沟群地层的原岩组合为基性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泥质-碎屑沉积岩和少量碳酸盐岩,总体上与登封群和五台群的原岩组合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SHRIMP 地层对比 North China Craton souther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ges 中酸性火山岩 detrital sediments 原岩组合 五台群 地层划分对比 登封群 碎屑沉积岩 基性火山岩 形成时代 形成年龄 新太古代 碳酸盐岩 古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潘河~1.5Ga正长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令君 包志伟 +2 位作者 赵太平 姚军明 周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25-2436,共12页
华北克拉通是否曾是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并具有一致的裂解过程一直存在争议,而已知的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组合集中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引起有关裂解过程争论的重要原因。作者近来在华北克拉通南缘,河南省卢氏县潘河地区,厘定了... 华北克拉通是否曾是Columb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并具有一致的裂解过程一直存在争议,而已知的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组合集中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引起有关裂解过程争论的重要原因。作者近来在华北克拉通南缘,河南省卢氏县潘河地区,厘定了一组中元古代走向近东西的正长岩脉群。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69±8Ma(MSWD=1.4)。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正长岩,局部有少量霞石正长岩。岩体的SiO2变化于51.3%~65.7%之间,碱含量较高,K2O+Na2O总量8.32%~13.0%,铝含量较高(Al2O3=18.7%~20.0%),为碱性过铝质岩类。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显著(La/Yb)N=14.5~34.5,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0.2~0.3),强烈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Nd、Tb等高场强元素,而Sr、Ti、P、Eu等元素显著亏损。岩石εHf(t)=-14.79~+8.16,Hf模式年龄为2.93~1.74Ga,指示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这表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也同时记录了华北克拉通曾经在中元古代发生过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其伸展过程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正长岩 Columbia超大陆 裂解 中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早白垩世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晓勇 范蔚茗 +2 位作者 王岳军 夏斌 范立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平顶山早白垩世大营组中基性火山岩样品为钾质和钾玄岩石系列,主要由粗安岩组成,属于偏铝质岩石。低MgO(2.25%~2.88%)和Cr(17.5~30.0μg/g)、Ni(17.4~23.3μg/g),高Al2O3(17.32%~17.56%)和K2O(4.43%~4.56%),K2O/Na2O>1。稀土表现出L... 平顶山早白垩世大营组中基性火山岩样品为钾质和钾玄岩石系列,主要由粗安岩组成,属于偏铝质岩石。低MgO(2.25%~2.88%)和Cr(17.5~30.0μg/g)、Ni(17.4~23.3μg/g),高Al2O3(17.32%~17.56%)和K2O(4.43%~4.56%),K2O/Na2O>1。稀土表现出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分布型式,(La/Yb)CN=14.0~14.7,HREE弱分馏,(Gd/Yb)CN=2.42~2.66,富集Rb、Ba、K、LREE和亏损Nb-Ta、Th,弱的Sr正异常。Sr-Nd同位素较富集87Sr/86Sr(t)=0.706877~0.707005,εNd(t)=-10.9^-11.6。大营组中基性火山源区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类似于晚中生代苏鲁造山带基性火山岩,北大别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和北淮阳中基性火山岩(Fanetal.,2001,2004;Wangetal.,2005),暗示其可能具有相似的岩石成因,即大营组中基性火山来自于古老陆下岩石圈地幔和深俯冲的扬子下地壳混合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说明华北和扬子陆块在三叠纪碰撞过程中,扬子陆壳深俯冲再循环进入华北岩石圈地幔,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没有直接的动力学关系,而形成于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区混合 地壳再循环 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 大营组 平顶山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栾川群大红口组形成时代及其对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国辉 张拴宏 +1 位作者 张琪琪 王世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03-2517,共15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地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记录了重要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信息。近年来的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原认为是中-新元古代的汝阳群-洛峪群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 75~1. 60Ga),而沿着华北克拉...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地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记录了重要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信息。近年来的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原认为是中-新元古代的汝阳群-洛峪群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 75~1. 60Ga),而沿着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拼合带(洛南-栾川断裂带)分布的新元古代盖层(主要为栾川群)的形成时代尚不明确。华北南缘新元古代栾川群主要由大理岩、片岩、千枚岩和碱性火山岩组成,其上部大红口组火山岩以碱性粗面质岩石为主,高硅富钾,与侵入到栾川群中下部的辉长岩构成典型的双峰式岩石组合。栾川群大红口组三个粗面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40±4Ma、845±5Ma和846±6Ma,结合已有的栾川群下伏地层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结果(~1000Ma),限定栾川群归属于新元古代早期(1000~840Ma)。大红口组岩浆岩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区域构造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栾川群火山岩与北秦岭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共同指示了华北南缘与北秦岭在~845Ma均处于板内拉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栾川群 大红口组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丹 李山坡 +5 位作者 曾威 李效广 潘小娜 张哨波 郭虎 刘文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108,共27页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透镜状产出的铌-稀土矿体。铌-稀土矿石主要赋存于角闪霞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氟碳铈镧矿、褐钇铌矿和富铌榍石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共生结构、伟晶结构等。矿石构造分为块状、脉状和片麻状构造等。热液蚀变包括萤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等。碱性岩样品具有低SiO2、富碱、高铝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Nb、Ta、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Ba、Sr、P、Ti等元素。碱性岩全岩(87Sr/86Sr)i=0.68158~0.71090,εNd(t)=―1.11~―0.37,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01~1540 Ma,(206Pb/204Pb)i=16.018~17.502、(207Pb/204Pb)i=15.358~15.489、(208Pb/204Pb)i=36.684~40.34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方城地区碱性岩的岩石类型为A型岩套A1亚型,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控制,其原始岩浆形成于富金云母的地幔源区。总体上看,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成矿主体受岩浆结晶分异控制,Nb、REE在岩浆结晶晚期大量富集,后期热液活动对铌-稀土成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方城地区碱性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背景,推测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Sr、Nd、Pb同位素 大庄铌-稀土矿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元古代碱性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晓艳 蔡剑辉 阎国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09-1110,共2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从陕西华县经河南卢氏、栾川、方城直至确山一带,碱性岩浆活动十分发育,而且活动时间跨越古元古代至中生代。前人关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碱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不少,但缺乏系统性。本文拟通过系统研究该区古中元... 华北克拉通南缘从陕西华县经河南卢氏、栾川、方城直至确山一带,碱性岩浆活动十分发育,而且活动时间跨越古元古代至中生代。前人关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碱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不少,但缺乏系统性。本文拟通过系统研究该区古中元古代碱性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源区性质及构造环境,为系统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碱性岩浆活动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中元古代 碱性岩浆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系统研究 活动时间 提供依据 碱性侵入岩 古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沟组 冲积扇沉积 滨岸沉积 元古宇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生代构造转换期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艳鹏 杨文涛 祁帅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7,共11页
豫西宜阳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连续的沉积记录为研究华北南缘沉积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窗口。通过对研究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的泥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包括源岩成分、源区化学风化条件和源区构造背景在内的... 豫西宜阳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连续的沉积记录为研究华北南缘沉积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窗口。通过对研究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的泥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讨论包括源岩成分、源区化学风化条件和源区构造背景在内的源区属性特征,对沉积物源区进行限定。结果表明:宜阳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泥岩源岩整体上都以上地壳长英质物源为主,源岩性质主要为花岗岩类并伴有古老沉积岩成分参与;石盒子组的源岩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物可能经历了稳定构造环境下的沉积再循环,从孙家沟组开始,化学风化作用降低,沉积物开始向构造活动区域的初次沉积转变;源区构造背景在垂向上由石盒子组的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向孙家沟组的以被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多种性质混合背景过渡,最后向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的趋势演变。结合古流向和碎屑锆石等证据,指示华北南缘和北秦岭可能从孙家沟组平顶山砂岩段开始,产生了强烈隆起并成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宜阳地区的主要物源区,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生代产生的构造转换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宜阳地区 中二叠统—下三叠统 泥岩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分析 构造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和Nd-Hf同位素组成:对古元古代晚期伸展事件的制约 被引量:19
17
作者 师江朋 杨德彬 +3 位作者 霍腾飞 杨浩田 许文良 王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42-3056,共15页
河南上店和登封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研究为讨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部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上店花岗斑岩和登封正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振荡生长环带,结合高的T... 河南上店和登封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研究为讨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部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上店花岗斑岩和登封正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振荡生长环带,结合高的Th/U比值(0.36~1.64),表明其为岩浆成因,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01Ma、1801Ma和1795Ma,即它们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上店花岗斑岩具有高SiO_2(70.30%~71.83%)、富碱(K2O+Na2O=8.76%~11.01%)、贫Ca O(0.18%~0.36%)、P2O5(0.12%~0.15%)和MgO(0.02%~0.20%)的特征,富集LILEs(Cs、Rb、Ba和K)、贫HFSEs(Nb、Ta、Zr和Hf)和强烈亏损Sr、P、Ti元素,具有负的Eu异常(δEu=0.44~0.59),结合高的FeOT/(FeOT+MgO)比值(0.94~1.00)和10000×Ga/Al比值(2.70~3.74),暗示其为A型花岗岩,具造山后A2型花岗岩特征;上店花岗斑岩的全岩εNd(t)值变化于-8.94^-6.87之间,tDM2=3243~3049Ma,锆石εHf(t)值介于-14.1^-6.5之间,tDM2=3030~2655Ma;登封正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1.3^-8.4之间,tDM2=2887~2744Ma。上述结果暗示,上店和登封A型花岗岩均来源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中-新太古代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A型花岗岩 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末(~1.84Ga)垣头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邓小芹 彭头平 +1 位作者 赵太平 丘志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55-2469,共15页
在华北克拉通陆续发现有大量的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早期A-型花岗岩,它们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特定的形成条件,可为进一步了解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以及华北克拉通由结晶基底的形成向稳定盖层发育时期构造环境的转折提供重要依据。... 在华北克拉通陆续发现有大量的古元古代末-中元古代早期A-型花岗岩,它们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特定的形成条件,可为进一步了解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以及华北克拉通由结晶基底的形成向稳定盖层发育时期构造环境的转折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产出的垣头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垣头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841±4Ma;全岩样品具有较高的铁(FeOT/(FeOT+MgO)=0. 75~0. 86)、富碱(K2O+Na2O=8. 11%~9. 13%,K2O/Na2O> 1)、低MgO (0. 28%~0. 56%)、P2O5(0. 04%~0. 08%)和MnO(0. 03%~0. 04%),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Eu、Sr负异常,高10,000Ga/Al比值(> 2. 76)、准铝质-弱过铝质且不含碱性暗色矿物,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全岩εNd(t)=-4. 68、tC DM=2. 70Ga,锆石εHf(t)=-12. 0^-4. 71、tC8DM=3. 22~2. 78Ga,锆石δ1O=5. 4‰~6. 5‰(加权平均值为6. 1‰),指示它们是古老基底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地质特征和研究资料,我们认为垣头A-型花岗岩体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标志着华北克拉通1. 85Ga前后的造山运动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末期 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垣头岩体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地壳生长和再造:登封地区五指岭组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19
作者 师江朋 杨浩田 +2 位作者 杨德彬 王枫 霍腾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对登封地区嵩山群五指岭组二云石英片岩和石英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为探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地壳生长和再造提供了制约。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多数呈自形–半自形,发育振荡生长环带,结合相对高的T... 对登封地区嵩山群五指岭组二云石英片岩和石英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为探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地壳生长和再造提供了制约。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多数呈自形–半自形,发育振荡生长环带,结合相对高的Th/U比值(0.07~1.87),暗示它们多数为岩浆成因。二云石英片岩和石英岩中碎屑锆石具有类似的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它们的207Pb/206Pb谐和年龄分别介于2879~2027 Ma和3346~1903 Ma之间,峰期年龄分别为2524 Ma和2528 Ma。~2.5 Ga锆石的εHf(t)值多数为正值,介于+0.10^+9.22之间,tDM2C变化于3028~2453 Ma之间,4颗碎屑锆石的εHf(t)值为负值,变化于-1.68^-0.03之间,tDM2C介于3132~3032 Ma之间。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相邻地区的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嵩山群沉积于古元古代晚期,五指岭组中碎屑锆石的物源主要为华北克拉通南缘~2.5 Ga具有新生地壳属性的结晶基底物质。华北克拉通南缘存在中–新太古代时期的地壳生长,同时发育中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地壳生长 新太古代 五指岭组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矿集区灵湖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铁刚 武广 +4 位作者 陈公正 吴昊 王国瑞 杨飞 李英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9-583,共15页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2O-CO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499℃,盐度为11.5%~13.6%NaCl eq,密度为0.55~0.66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 2O-CO 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389℃,盐度为0.4%~11.8%NaCleq,密度为0.50~0.83 g·cm-3;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289℃,盐度为8.3%~22.2%NaCl 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 H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 Pb/204 Pb值为17.202~17.796,207 Pb/204 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S-Pb同位素 成矿流体 金矿床 小秦岭矿集区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