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晋绥日报》副刊中的鲁迅纪念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亚琼
-
机构
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学院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49,共10页
-
基金
山西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文学共同体视域下的晋绥解放区文学研究”(2020W25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鲁迅纪念"作为一个重大的学术命题,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果。不同区域、不同报刊杂志的文献已渐浮露,成为学界鲁迅研究的一大热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低估。相关研究综述可见李亚萍的《〈美洲华侨日报〉鲁迅纪念专辑述略》②和凌孟华的《〈新新新闻旬刊〉的〈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特辑〉述略》③。进一步整理研究此方面史料,对于全面认识鲁迅逝世后,不同区域通过纪念鲁迅所传达的"鲁迅形象"的构建。
-
关键词
鲁迅逝世
鲁迅研究
鲁迅纪念
鲁迅形象
学术命题
周年纪念
华侨日报
学术价值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G219.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校勘记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运峰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1,共6页
-
文摘
1927年2月18日至19日,鲁迅应邀到香港青年会发表了两次讲演,题目分别是《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由于鲁迅不会用粤语发表演说,而香港的大多数人又听不懂鲁迅的绍兴官话,因此便由许广平将鲁迅的话翻译成粤语,再由他人记录整理出来,准备在当地报刊发表。担任18日讲演记录的是黄之栋和刘前度,担任19日讲演记录的是刘前度。根据现有资料,黄之栋曾任香港《华侨日报》副刊编辑,刘前度曾任香港公立汉文中学教师,后成为诗人和书法家。
-
关键词
无声的中国
许广平
刘前度
副刊编辑
中学教师
校勘记
青年会
华侨日报
-
分类号
I210.97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香港热心推广普通话的陈和景先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赵元孚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5-36,共2页
-
文摘
1989年4月份以后,在香港掀起了一股推广普通话的新热潮。说它是新热潮,因为前些年中英达成关于香港归还中国的协议时,推广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着实热了一阵子。这次热潮的特点与前次有所不同,是从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和报道开始的。说来有趣,这个热潮的推动者并不是语言学家或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而是一位退休的企业家,印尼老华人陈和景先生。陈先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企业家。1937年,他17岁那年离开家乡福建省福清县,远度重洋到印尼谋生,经过二三十年奋斗,开拓了一番事业,办过榨油厂、纺织厂、家具厂、烟草公司,
-
关键词
推广普通话
文字工作
福清县
远度
华侨日报
十年
汉语普通话
母语教学
语言政策
华文教育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梦想与现实——国外学者谈长江三峡大坝工程
- 4
-
-
作者
张星岩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6年第13期15-17,1,共4页
-
文摘
各国学者关注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美国赞成与反对两派势均力敌,日本学术界基本上属“慎重派”,只有建设业界态度积极。
-
关键词
三峡大坝
日本学术界
国外专家
重庆港
淤积问题
华侨日报
赫林顿
海陆
学者意见
三峡水库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港台消息
- 5
-
-
-
出处
《语文建设》
1984年第2期63-,共1页
-
文摘
●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创办了《普通话教学心声》,发行这份小报的目的是要在老师、辅导员、学员之间架起桥梁、共同总结经验,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把普通话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向专业化的方向。
-
关键词
普通话教学
教学工作
书同文
华侨日报
施行细则
法令规定
店名
订定
科技发展
罚则
-
分类号
D9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