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0-240,共1页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为主体,整合华师大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资源组建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以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为主体,整合华师大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与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资源组建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为杨国荣教授。基地以华师大人文科学的历史传统为底蕴,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立足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以历史与理论的互动、中西之学的交融为进路,正在形成该基地特有的学术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哲学研究 哲学体系 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向东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现实任务和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书院文化 中国式思维 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辩证阐诠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明冲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文化层面的塑造功能和客观效用。从辩证哲理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我们全面洞察和把握其内在逻辑与结构特征提供了深刻且清晰的解...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文化层面的塑造功能和客观效用。从辩证哲理视角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我们全面洞察和把握其内在逻辑与结构特征提供了深刻且清晰的解析框架。“危机”与“机遇”的辩证统一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驱动力;“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勾勒着文化思想的历史脉络;“理论探索”与“实践部署”的兼顾并举彰显出文化战略的深远视野;“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的协同联通确保了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和依托基础;“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结构互动体现着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前阶段目标”与“多时态愿景”的有序衔接内蕴了文化目标的连贯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现代 文化形态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治中国思想史的经验——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讲演 被引量:5
4
作者 韦政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韦政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台湾资深学者,著述等身,而最具代表者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伦理思想的突破》等。2006年4月14日,韦先生应邀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学,就... 韦政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台湾资深学者,著述等身,而最具代表者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伦理思想的突破》等。2006年4月14日,韦先生应邀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学,就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发表了专场演讲;17日又就相关问题与研究所博士生专门座谈。本文是在演讲记录基础上,结合座谈记录,由何卓恩教授整理而成,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文章整理后,经韦先生审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代史 研究所 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 中国文化概论》 讲演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价值
5
作者 马步飞 丁韶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明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明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宏大性、完整性、独创性与超越性的精准概括。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助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命题的提出、遵循了现实需要的原则、明晰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奠定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和方向。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二者一脉相承,回顾和总结毛泽东在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独特贡献,对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的引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奠基意义和引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文化哲学 文化现代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学理性阐述研究
6
作者 方世南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0,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自信做了系统完备的学理性阐述,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内涵要义、本质特征、时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厘清了文化自信的若干辩证关系。习近平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自信做了系统完备的学理性阐述,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内涵要义、本质特征、时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厘清了文化自信的若干辩证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的学理性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深度,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有机结合的维度,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中国现代 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继东 许莫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现代化不断开辟出新的局面。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价值观方向,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保障,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优势,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现代 精神文明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和引领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柏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明现代化(含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点,又有由中国国情条件决定的特有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底... 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文明现代化(含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点,又有由中国国情条件决定的特有特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底蕴非常深厚,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的指针。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和引领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可从促进人的现代化、凝聚人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诸多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业。应全面深刻认识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中国文化,从对新闻精品力作的研读中获取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以高水准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即报道既具有新闻价值又具有文化含量;评论能发表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精辟见解;通过舆论监督扫除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障碍;形成有影响力和有实效性的新闻舆论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不懈探索新闻舆论工作以文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即以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国际传播实现文明互鉴和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指导和引领 中国现代 文化根基 新闻舆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中国式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新境界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建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与文化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魂脉、赓续根脉、守正创新,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转换跃升的重大契机。文章认为,通过以三重使命感催动升华,以四个维度的人民性引导落地,习近平文化思想...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与文化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魂脉、赓续根脉、守正创新,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转换跃升的重大契机。文章认为,通过以三重使命感催动升华,以四个维度的人民性引导落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再塑公共文化服务打通了双向贯通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又可以借助价值治理进入实践环节,具体路径包括以价值吸纳强化内容元素的沁入力、以价值整合塑造多元主体伙伴关系、以价值保障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现代 价值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10
作者 宗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9-19,共1页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 佛教思想 现代 上海大学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重建 文学院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审视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隆忠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应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现代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兼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共22页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也是当前实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瓶颈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实现了夯实意识形态根基、推进体系化建构、全面凸显“中国特色”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其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主要从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三个层面来把握;二是着重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强调理论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明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旨归,即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意识形态 中国现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坚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脉”——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特色意识形态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云波 陈思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60,共17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论断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研究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问题导向不够明确、“中国特色”全面形成进程缓慢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和根本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分别形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和文明形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魂脉”就是对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牢牢把握与坚守。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长期面临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工作定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批判“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以哲学社会科学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的谋划和部署,包括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打造全媒体主流传播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个方面,要从广义意识形态层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守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魂脉”,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特色 意识形态 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魂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选择——基于对“三大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佳 田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5,共1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价值引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精神动力。“三大文化”一脉相承,革故鼎新,不断升华,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现代化道路 文化选择 “三大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资源现代转化的可能性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原丽红 朝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72,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蕴的丰富的生态思想本应成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但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它是否还有活力,能否完成现代转化却有待确认;对它现代转化可能性的追问过程实际是寻求、辨析实现路径的过程;它的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在于世...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蕴的丰富的生态思想本应成为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但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它是否还有活力,能否完成现代转化却有待确认;对它现代转化可能性的追问过程实际是寻求、辨析实现路径的过程;它的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在于世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生态现实的逼仄和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恢复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思想资源 生态文明 现代转化 可能性分析 世界现代 生态危机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1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2,共1页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经过长期酝酿正式成立于1983年1月,其前身是历史系中国文化史研究室。由国家级专家、教授冯天瑜担任所长,副教授周积明担任副所长,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1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2人...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经过长期酝酿正式成立于1983年1月,其前身是历史系中国文化史研究室。由国家级专家、教授冯天瑜担任所长,副教授周积明担任副所长,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1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2人、资料员1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 研究所 中国文化 历史系 所长 湖北大学 副教授 研究 国家级 资料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振兴与文化重建——孙中山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丽萍 薛文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4,共5页
经济振兴与文化重建——孙中山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比较唐丽萍薛文同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始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现代化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堪称是20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 经济振兴与文化重建——孙中山和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比较唐丽萍薛文同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始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时期。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现代化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堪称是20世纪前期、中期和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其中孙中山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邓小平 现代思想 文化重建 经济振兴 现代化模式 社会主义 中国式”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阙如与现代补缺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超 李宪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阙如,都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传统与现代文化比较视阈下社会大众化文化中的"三教九流"正名,提示并体现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必然,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发展的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与社会时代发展逻辑要求的哲学统一。文章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视阈下,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传与观念的现代补阙,更新对传统大众化社会文化认识并纠正观念偏见,拓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等方面作了论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阙如 现代补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漫画艺术及其思想文化探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建生 朱家席 蒋兰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1-4,共4页
中国漫画发轫于清末并在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成长,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先锋作用。漫画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革命历史运动紧密结合,并且总是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融和,相得益... 中国漫画发轫于清末并在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成长,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近代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先锋作用。漫画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革命历史运动紧密结合,并且总是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融和,相得益彰。近现代中国漫画是代表着当时先进思想文化的典型艺术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漫画 产生 发展 成熟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新忠 李忠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领导思想 现代价值 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 创新型国家 思想特点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