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达反演潜热在华南区域数值模式汛期短时临近降水预报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诚忠 薛纪善 +1 位作者 冯业荣 万齐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7-587,共11页
为了评估潜热对短临降水预报的影响,基于雷达反演潜热的基础上,以2014年3月30日的强降水个例和2013年5月的31天为样本,进行了初值有无引入潜热释放引起位温增量的批量试验。(1)强降水个例模拟试验发现,初值引进潜热后预报的12 h累积降... 为了评估潜热对短临降水预报的影响,基于雷达反演潜热的基础上,以2014年3月30日的强降水个例和2013年5月的31天为样本,进行了初值有无引入潜热释放引起位温增量的批量试验。(1)强降水个例模拟试验发现,初值引进潜热后预报的12 h累积降水中心与实况一致,预报的前4 h雷达反射率从范围、强度上更接近观测的反射率,逐小时TS比无潜热试验要高。(2)诊断分析表明模式初值引进潜热后,调整降水区域上空大气的温度结构,订正或加强次级环流,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利于成云致雨。(3)批量对比试验反映初值潜热对前12 h逐时降水预报一直保持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反演潜热 华南区域数值模式 短时临近预报 资料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并行计算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金之雁 颜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7,共7页
该文介绍了在SP2上实现的一个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采用显式时间差分格式,通过标准的区域分割方法实现模式的并行化。
关键词 并行计算 数值预报 有限区域 天气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暖季区域数值模式降水精细化预报检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俞 李玉梅 +2 位作者 李勋 冯箫 姜小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8,共14页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 应用面向降水过程的时空检验方法,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上海数值预报系统(CMA-SH9)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的海南岛暖季(2019—2020年的4—9月)非台风降水日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三家模式均能捕捉不同流场条件下的降水空间分布形态及降水日变化特征,但CMA-GD和CMA-SH9的降水频率和强度总体偏多偏强,其中CMA-GD降水频率偏多近10%,CMA-SH9平均小时雨强偏强近4 mm·h^(-1),CMA-MESO雨强在5 mm·h^(-1)以上的降水多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山区,与实况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三家模式降水预报最易开始和降水峰值时间平均偏早1~3 h,而降水最易结束时间偏晚1~3 h;模式的大气层高层露点温度和不稳定能量预报值偏大,不稳定能量出现时间偏早,近地层逆温层特征预报失真,降水预报的开始时间倾向于提前、降水持续时间偏长。三家模式的昼间海南岛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偏强,其中CMA-SH9尤为明显,与该模式降水强度明显偏强特征相一致;CMA-GD的夜间南部沿海的海陆风辐合带预报位置偏西,与该模式西南部沿海降水频次预报偏多相对应;CMA-MESO的海南岛西南部和中部山区的风速辐合预报偏强,其降水预报强度也相应偏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海南岛暖季 小时降水 预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强 侯一筠 +1 位作者 王东晓 齐义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9,共6页
在一个已应用于海洋要素预报的有限区域海面风场预报模式的基础上,以渤海海域为实验海区,研究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对“未采用初始化”与“采用初始化”方法进行了预报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初始化方法对... 在一个已应用于海洋要素预报的有限区域海面风场预报模式的基础上,以渤海海域为实验海区,研究初始化方案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模式的影响。对“未采用初始化”与“采用初始化”方法进行了预报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初始化方法对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模式作用明显,尤其是海面风场的开始阶段,主要体现在海风与陆风预报能力的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区域 海面风场 初始化 数值预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盛春岩 曲巧娜 +2 位作者 范苏丹 荣艳敏 孙兴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6-1218,共13页
针对业务上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何快速选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TS评分、重心位置、面积大小、落区形状预报评分的权重平均进行单个目标对象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预报总评... 针对业务上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何快速选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对象的数值模式区域降水预报选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TS评分、重心位置、面积大小、落区形状预报评分的权重平均进行单个目标对象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预报总评分和预报选优,以局地分散性降水和大尺度降水为例进行对比试验以及3个月的批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选优结果合理。单个目标对象识别匹配时加大TS评分权重(超过0.4)对选优结果有较大影响,能够提高选优结果的合理性。按照每个目标对象的面积权重评分计算区域预报总评分,是合理选出最优预报产品的关键。该方法对于局地分散性降水预报选优具有优势,可以克服传统TS评分的缺点。由于目标对象评分考虑了降水落区形状、重心位置和面积大小评分,其选优结果较单一TS评分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对象 数值模式 区域降水预报 选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Chem模式的华东区域PM_(2.5)预报及偏差原因 被引量:77
6
作者 周广强 谢英 +3 位作者 吴剑斌 余钟奇 常炉予 高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51-2259,共9页
介绍了基于WRF-Chem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和INTEX-B与MEIC人为源排放清单建立的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并利用PM_(2.5)监测数据评估了该系统在2013年11月1日~2014年1月31日和2014年11月1日~2015年1月31日2个细颗粒物高浓... 介绍了基于WRF-Chem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和INTEX-B与MEIC人为源排放清单建立的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并利用PM_(2.5)监测数据评估了该系统在2013年11月1日~2014年1月31日和2014年11月1日~2015年1月31日2个细颗粒物高浓度阶段的业务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2个阶段和3个时效(24,48,72h)的效果基本相当,不同阶段和预报时效的相关系数基本在0.7以上;各城市的相关系数基本在0.5以上,约1/2城市的平均预报偏差在25%以内,污染预报的CSI/TS评分达到0.55.预报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华东中北部相关系数较高,北部的偏差中值和均方根误差较大;不同城市之间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分类检验和重点城市检验的结果都显示,预报效果随污染程度加重而降低.数值预报多数较观测偏低,约3/4呈现负偏差,平均偏低20%~30%.气象-污染的双向反馈作用的不足可能是引起重污染预报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为源清单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其准确性的提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该系统对高PM_(2.5)污染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数值预报 WRF-Chem 空气质量 华东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德辉 薛纪善 +4 位作者 沈学顺 孙健 万齐林 金之雁 李兴良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6-54,共9页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全球与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全可压/非静力平衡动力框架,全球模式/区域模式一体化设计,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差分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体系等核... 介绍了中国气象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全球与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全可压/非静力平衡动力框架,全球模式/区域模式一体化设计,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差分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体系等核心技术特点。GRAPES系统已在国家级、区域级气象业务中心,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得到应用,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天气预报 全球/区域一体化模式 动力框架 资料同化 物理过程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模式预报场的精细化插值新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晓青 曹勇 +1 位作者 王玉 郭云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9-1890,共12页
随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深入发展,为了不断提高网格预报产品的时空精度和准度,同时让网格和站点预报产品保持一致性,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既考虑了静态真实地形又考虑了大气动态垂直变率的快速插值方法(Fast Refinement Interpolation,简称F... 随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的深入发展,为了不断提高网格预报产品的时空精度和准度,同时让网格和站点预报产品保持一致性,通过研究提出一种既考虑了静态真实地形又考虑了大气动态垂直变率的快速插值方法(Fast Refinement Interpolation,简称FRI),并选择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31日的ECMWF和CMAGFS、CMA-MESO三个模式的3~36 h预报产品作为试验数据,开展了个例天气过程试验、FRI参数选取试验和长期插值检验对比。从长期插值检验和个例试验来看,FRI方法相对双线性插值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空间上,FRI方法能提高近地面2 m气温的空间插值精度,插值结果更加符合地形变化情况,时间上,FRI方法较双线性插值方法的2 m气温插值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具有复杂下垫面的中西部地区。方法中的修正参数还能被作为检验模式三维预报场垂直变率的一种指标。FRI方法插值快速高效,具有明确的物理解释意义,它的提出为更精准的预报近地面气象要素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预报场插值 2m气温 精细化预报 全球和区域天气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主汛期各数值预报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评估 被引量:72
9
作者 王雨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24,共9页
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式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对目前在国家气象中心应用的3个业务运行模式T213L31,HLAFS0.25,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季节空间分布... 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飞速发展,模式定量降水预报已成为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对目前在国家气象中心应用的3个业务运行模式T213L31,HLAFS0.25,华北中尺度模式MM5和德国模式及日本模式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季节空间分布、区域时间序列演变及统计检验,试图从空间、时间及统计方面对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目前的数值预报模式对短期时效内定量降水预报均具有一定的空间预报能力,但强降水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偏差;从时间序列演变检验来看,模式对区域强降水过程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但降水量预报与实况有一定的差距;从累加统计评分检验结果来看,模式短期时效的预报性能差别不大,全球模式在小中雨预报方面有一定优势,其中日本模式的综合预报性能最好,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则是国内的模式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华北中尺度MM5模式,T213L31模式各有所长,但均存在预报量和预报区偏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预报 数值模式 日降水率 区域平均降水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面温度初值和边界值影响的区域月数值预报结果分析
10
作者 Shanxi Research Group of Climate Prediction (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Taiyuan, 030002)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6-329,共14页
运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对1996年6月进行了一个月的区域性月预报的初步试验。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数值预报 海面温度 初值 边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区域要素客观预报方法效果检验 被引量:24
11
作者 漆梁波 曹晓岗 +2 位作者 夏立 陈春红 梁旭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8,共10页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客观释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1)近几年,上海区域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结果(DMO)对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改善不明显,甚至还有变差现象,风速的预报自2005年起有改善,但主要体现在预报的稳定性方面。(2)KLM方法较DMO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上均有明显提高,但是风向的预报无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甚至略有下降。(3)OCF方法的预报性能较KLM方法略有提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约2%,风速预报与KLM方法相当。在春季和冬季,OCF的预报水平已经与主观综合预报相当,如果主观综合预报能充分参考OCF的预报结果,主观综合预报"春季和冬季预报误差相对偏大"这一弱点能得到改善。检验结果能为数值模式的开发和调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而最优化集成方法的成功业务尝试也佐证了集成预报在数值模式客观释用中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值模式 预报性能 客观释用 最优化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非线性区域预测方法结合的月延伸预报试验I:纬向平均环流的预报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伯民 纪立人 +1 位作者 杨培才 张道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克服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纬向平均环流预报误差 ,文中在 3 6a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的基础上 ,应用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理论的局域近似法构建了 2 0 0 ,3 0 0 ,50 0和 70 0hPa 4个等压面上的月尺度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 为克服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纬向平均环流预报误差 ,文中在 3 6a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的基础上 ,应用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理论的局域近似法构建了 2 0 0 ,3 0 0 ,50 0和 70 0hPa 4个等压面上的月尺度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力学区域预报模型。对 1996年 12个月所做的预报试验表明 ,无论是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还是低纬度地区 ,非线性模型的候纬向平均高度预报结果均优于持续性预报、气候预报和T 42L9模式动力预报。用非线性结果对T42L9模式月平均高度场预报结果进行订正 ,则使该谱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显著减少 ,也大大减少了其预报高度场的均方根误差 ,相应地 ,高度场距平相关评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非线性区域预报 气候预报 纬向平均环流 月延伸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郑海涛 刘建国 +4 位作者 李杰 王媛林 晏平仲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区域性影响 PM2.5 数值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高分辨率模式的改进、发展及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玉春 张华 +1 位作者 吕世华 苏志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20,共10页
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数值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使之成为水平格距为50km,垂直分层为11层的高分辨率模式。同时对其物理过程如积云对流参数化、边界层物理等也进行了改进,并将该模式程序优化为能在计算机工作站和微机上... 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数值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使之成为水平格距为50km,垂直分层为11层的高分辨率模式。同时对其物理过程如积云对流参数化、边界层物理等也进行了改进,并将该模式程序优化为能在计算机工作站和微机上进行业务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高分辨率模式不论对雨区范围的分布还是对暴雨中心值的预报一般都优于原模式。降水评分的Ts值高于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模式 数值预报 有限区域 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区域气候预测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鸿兴 封国林 魏凤英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基于从气候场长期演变提取预测信息的观点 ,从热力学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 ,导出了描写地表气温、降水和高度的模式方程组 ,着重考虑了非绝热加热作用和水汽运动形成降水。进一步构造成一个预测区域气候的自忆模式 ,它不同于当今普遍... 基于从气候场长期演变提取预测信息的观点 ,从热力学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 ,导出了描写地表气温、降水和高度的模式方程组 ,着重考虑了非绝热加热作用和水汽运动形成降水。进一步构造成一个预测区域气候的自忆模式 ,它不同于当今普遍使用的数值嵌套模式。初步计算表明 ,该模式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记忆 区域气候 自忆模式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研究进展 被引量:160
16
作者 陈德辉 沈学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3-777,共5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0年起,先后在科技部“973”重大基础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支持下,主持承担了中国气象局新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0年起,先后在科技部“973”重大基础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和“十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支持下,主持承担了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全球/区域多尺度通用同化与数值预报系统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PrEdiction System)的研究开发,围绕着资料同化、模式动力框架、物理过程、大型软件工程等核心技术开展了自主创新研究,取得了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三维变分资料同化、标准化、模块化、并行化模式程序软件等方面的突出成果,部分成果已在业务上得到了应用,显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业务发展潜力。GRAPES系统是完全依靠中国科学家的力量自主研究发展的、先进的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该文简要介绍GRAPES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进展和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初步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资料同化 全球/区域多尺度一体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定量降水数值预报试验及业务化应用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晓平 卿清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7-175,共9页
该文运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川、渝两省市进行了定量、定点降水预报的数值模拟敏感性研究和准业务化试验 ,并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经过对比分析发现 :低纬度的天气系统与其活动特性 ... 该文运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川、渝两省市进行了定量、定点降水预报的数值模拟敏感性研究和准业务化试验 ,并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有关规定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经过对比分析发现 :低纬度的天气系统与其活动特性 ,对该地区定量、定点降水数值预报有着重要影响 ;同样的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处理方式在不同的天气过程中对降水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可选用适当的客观分析方法 ,通过强调距格点最近的站点的影响来尽量保持高、低值系统的极值 ,从而改进预报效果。准业务化试验结果表明 :LASGη坐标模式以其比较完善的动力框架和物理过程处理方法在这个地形复杂、天气系统多变的区域内可获得较好的预报结果 ,特别是晴雨预报可获得较高的TS评分 ,并能对某些客观预报难度较大的天气过程做出较好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Η坐标 有限区域模式 定量降水数值预报 客观分析 业务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北京地区一次扬沙天气过程数值预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丛兰 张小玲 +2 位作者 王迎春 刘伟东 徐晓峰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3期88-93,共6页
本文在对沙源和实况气象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发展的区域沙尘耦合模式,对2004年3月29日北京及周边地区扬沙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式预报出大风、垂直速度等气象条件要素演变,表明导致此次沙尘过程的发生、发展主要... 本文在对沙源和实况气象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发展的区域沙尘耦合模式,对2004年3月29日北京及周边地区扬沙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式预报出大风、垂直速度等气象条件要素演变,表明导致此次沙尘过程的发生、发展主要因素是大风、上升气流等。从天气实况沙尘图与预报沙尘区随时间演变过程看,模式预报的沙尘范围和强度与实况结果基本相符;沙尘数值预报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出此次沙尘过程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移动路径等,较准确地描述了本次沙尘过程的形成演变和移动等特征。从模式预报的北京地区沙尘浓度的垂直廓线和沙尘强度表明本次沙尘的沙源以本地扬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沙 大风 上升气流 区域沙尘模式 数值预报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区域模式的非均匀网格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桐立 丁一汇 +1 位作者 覃丹宇 徐国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98-107,共10页
用有限区域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对比了嵌套网格与非均匀网格的优劣,指出非均匀网格具有明显的优点。提供了一种把均匀网格变换成非均匀网格的简单易行方法。并以MM2模式为实例进行了变换及数值模拟,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关键词 有限区域模式 非均匀网格 天气预报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模式的嵌套边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桐立 丁一汇 +1 位作者 李骥 赵远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27-433,共7页
在对现今常用的几种嵌套边界条件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普遍边界条件,它可以在不同的假定下转变成各种常用的嵌套侧边界条件。
关键词 区域模式 嵌套 边界条件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