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陈宇辰 陈光 +2 位作者 殷浩 江华 宁仁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半髋置换术和骨水泥型半髋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溯性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进行半髋替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假体的种类,将其分为生物组(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半髋置换术和骨水泥型半髋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溯性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进行半髋替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假体的种类,将其分为生物组(对照组,n=41)和骨水泥类组(观察组,n=41)。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要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两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生物型半髋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能显著缩短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颈骨折 生物型半髋置换术 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2
作者 李印鹏 王寅 +2 位作者 郝明 曹斌 李熙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7期56-62,共7页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作为微创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关节置换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内固定组。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Harri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再入院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和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关节置换组缩短或减少(P<0.05)。术后1 d及术后3 d,微创组、内固定组ACTH、NE、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3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畸形评分比较:微创组>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12个月,3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P<0.01)。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能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再入院风险,并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且前者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术 微创半髋置换术 内固定术 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居建文 叶峥 +3 位作者 朱剑 严斌 黄晓义 朱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全髋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置换术相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治疗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上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术中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祥 双峰 +6 位作者 李浩 邵银初 胡炜 单记春 杨迪 万得恩 许文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接受半髋置换手术老年股骨颈... 目的:对比分析直接上方入路(direct superior approach,DS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接受半髋置换手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微创DSA入路,男10例,女26例,年龄(82.82±4.05)岁;36例采用传统PLA入路,男14例,女22例,年龄(82.79±3.21)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DSA组手术时间(79.41±17.39) min,比PLA组(98.45±26.58) min更短;切口长度(8.33±2.69) cm,比PLA组(11.18±1.33) cm短;术中失血量(138.46±71.58) ml,比PLA组(173.51±87.17) ml更少;初次下地时间(3.04±0.95) d,比PLA组(4.52±1.10) d更早;住院时长(8.70±1.89) d,比PLA组(10.67±2.35) d短(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DSA组Harris功能和总分高于PLA组(P<0.05),而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半髋置换手术中,DSA入路较PLA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初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等临床指标更优,在促进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上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高龄股骨颈骨折 半髋置换术 早期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或半髋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阮品妃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学影 骨水泥 半髋置换术 关节置换术 病理生理改变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与保留成形关节囊对双动头半髋置换术后早期假体活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景福 朱顺 +4 位作者 李保良 陈美珠 陈淑玲 王虎 刘晓雷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比较双动头半髋置换术中切除与保留成形关节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假体活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从2012年0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双动头半髋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住院号尾数单双号... 目的比较双动头半髋置换术中切除与保留成形关节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假体活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从2012年0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双动头半髋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住院号尾数单双号把病人随机分为2组,共获得有效病例43例,其中保留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简称"保留组")25例,切除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简称"切除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及双动头假体活动情况,其中髋关节功能比较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术后1年随访期内2组在髋关节功能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假体活动对比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者在假体内外球头活动构成比上未见差异,术后1年时保留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外球头活动丢失数较多,而切除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有更多的内球头活动丢失。二者在假体活动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动头半髋置换术后存在较高比例的球头活动丢失,在术后早期,保留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以外球头活动丢失数较多,而切除关节囊双动头置换组以内球头活动丢失较多;术后早期内、外球头活动丢失情况与关节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对中长期关节功能是否有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头半髋置换术 关节囊 假体活动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岗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0期40-41,共2页
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试验组接受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试验组接受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远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时,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以便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周华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粗隆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选取的23例老年进行转子间顾着的治疗,人工股骨头选用标准双骨水泥型。结果对23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8个月),疗效优17例,良4例,一般2... 目的探讨老年人粗隆间骨折使用人工股骨头进行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选取的23例老年进行转子间顾着的治疗,人工股骨头选用标准双骨水泥型。结果对23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8个月),疗效优17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占91.3%,随访期间没有发现髋脱位、松动、感染及内翻者。结论在应对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出现,对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粗隆间骨折 半髋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左英 李军 +1 位作者 王新泉 范忠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先将骨折复位再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1 d、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2.65±3.74)min短于对照组的(62.11±4.28)min、术中出血量(167.21±5.10)ml少于对照组的(184.23±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88±1.89)、(87.68±1.79)分,高于对照组的(78.69±2.45)、(83.88±1.03)分,术后1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2±1.02)、(1.44±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54±0.71)、(2.5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患侧髋关节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更好,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 生物型加长柄 半髋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播 李广程 李怡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9期35-35,3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行全髋置换,对照组接受半髋置换。分别以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主要指出血量、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行全髋置换,对照组接受半髋置换。分别以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主要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置换比半髋置换有更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越飞 梁伦高 +2 位作者 王波 杨超 钟陈杨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治疗(全髋组)和半髋置换治疗(半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全髋置换治疗(全髋组)和半髋置换治疗(半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高于半髋组;全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半髋组16.13%;术后1年,全髋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55%,高于半髋组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效果比半髋置换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载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东方市东方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PFNA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