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肿瘤切除后带血管蒂股骨上段翻转重建髋关节的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窦帮 梅炯 +4 位作者 高悠水 王先辉 王志远 倪明 蔡宣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带血管蒂股骨上段翻转重建髋关节的可行性。方法 1)选取10具骨盆标本,测量骨盆重建所需股骨截骨长度,并测量50例股骨干标本滋养孔位置,将截骨长度与滋养孔位置进行比较,确定股骨干滋养动脉在截骨长度内能否得到...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带血管蒂股骨上段翻转重建髋关节的可行性。方法 1)选取10具骨盆标本,测量骨盆重建所需股骨截骨长度,并测量50例股骨干标本滋养孔位置,将截骨长度与滋养孔位置进行比较,确定股骨干滋养动脉在截骨长度内能否得到保留。2)对34具尸体标本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外径、长度以及臀上、下动脉起始处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进行解剖学观测,比较供、受区血管长度和外径,确定合适的吻合血管。结果 1)股骨近端第1滋养孔和第2滋养孔均在截骨范围外,不能作为移植骨的供血管。2)臀上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上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出1.74~2.23 cm和2.39~2.57 cm;臀下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下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5.87~6.44 cm和6.51~6.83 cm,能够满足吻合需要,且血管吻合后张力不大。臀上、下动脉出梨状肌孔处、旋股内、外动脉起始处外径相仿,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骨盆肿瘤尤其是髋臼部位肿瘤切除后利用带血管蒂自体股骨上段翻转移位重建骨盆环、再造髋臼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髋臼重建 半骨盆截肢 游离血管蒂 自体骨移植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