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杰凤 李春海 +1 位作者 王志辉 车伟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通过MMA -St-BA -AA四元共聚反应 ,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阴 /非离子乳化剂配比、核壳两阶段乳化剂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乳液聚合反应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核/壳型 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顾丽娜 宋金星 +4 位作者 陆林光 魏艳 王胜鹏 陈红梅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663,共7页
采用间歇和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硅丙)共聚乳液,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表面张力仪等分析了硅丙共聚乳液和涂层的性能。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和间歇乳液聚合均可得到具有核-壳结构... 采用间歇和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硅丙)共聚乳液,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表面张力仪等分析了硅丙共聚乳液和涂层的性能。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和间歇乳液聚合均可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硅丙共聚乳液。半连续乳液聚合得到的硅丙共聚乳液的粒径较小,粒径分布窄;采用半连续滴加纯丙烯酸酯单体和滴加单体预乳液对共聚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影响不大。采用间歇乳液聚合可使有机硅单体的开环聚合和丙烯酸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同时进行,获得的硅丙乳液稳定性好,但聚合转化率偏低,乳胶粒子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硅丙共聚乳液胶膜的吸水率小于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胶膜,并随有机硅共聚率的增加而降低;硅丙乳液胶膜的接触角接近有机硅接触角。硅丙共聚乳液涂层整理的织物手感优异,但涂层牢度小于纯丙乳液整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丙烯酸酯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间歇乳液聚合 织物整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杨 顾准 +1 位作者 季康 陈红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30-33,共4页
以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醋酸乙烯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多组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并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 以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醋酸乙烯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多组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并研究了复合乳化剂质量比、过硫酸钾用量、软硬单体质量比和丙烯酸用量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占体系总质量的30%(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质量比1∶6、丙烯酸用量1%)、过硫酸钾用量为0.5%~0.6%、复合乳化剂(SDS与OP-10质量比1∶15)用量为2.5%时,制备得到的多组分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醋酸乙烯酯 乳液 胶粘剂 多组分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SiO_2-PBA)复合粒子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明 胡星琪 +1 位作者 李富生 董兆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Winzor提出的界面自由能计算方法对核壳型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复合粒子的四种常见形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形成正向核壳复合粒子的界面自由能变化最小。定性地分析了硅溶胶粒子吸附在聚苯乙烯乳胶粒表面的可能性。采用种子半... 采用Winzor提出的界面自由能计算方法对核壳型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复合粒子的四种常见形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形成正向核壳复合粒子的界面自由能变化最小。定性地分析了硅溶胶粒子吸附在聚苯乙烯乳胶粒表面的可能性。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氧化硅-聚丙烯酸丁酯)复合粒子,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证实了最终合成的粒子形态,燃烧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核壳型 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 硅溶胶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酸型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爱玲 张萌 +1 位作者 张楠 崔叶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267,共5页
针对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耐酸性差的问题,以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乳液.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流变仪等分析了环氧树酯的... 针对水性丙烯酸酯乳液耐酸性差的问题,以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乳液.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流变仪等分析了环氧树酯的改性效果,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改性乳液、AES、PEG-400和OBSH对复合乳液涂料的固含量、润湿性和耐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含量为2. 62%时,水性乳液的热稳定性较好,固含量达到44. 4%.复合乳液涂料最佳工艺配方为:水性丙烯酸酯乳液(150 g)、改性乳液(15 g)、AES(10 g)、PEG-400(1 g)、OBSH(0. 6 g).以环氧树脂改性乳液配制的复合乳液涂料漆膜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室温下可耐酸168 h,浸酸失重不高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乳液 环氧丙烯酸酯 涂层 耐酸性 流变性 固含量 润湿性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芳 黄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16,共5页
为了制备一种疏水抗覆冰涂料,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通过添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分别合成了纯丙乳液、硅丙乳液和纳米二氧化硅/硅丙复合乳液,并将乳液涂覆在铝片表面,室温干燥成膜。利用红外光谱、粒度... 为了制备一种疏水抗覆冰涂料,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通过添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纳米二氧化硅粉末,分别合成了纯丙乳液、硅丙乳液和纳米二氧化硅/硅丙复合乳液,并将乳液涂覆在铝片表面,室温干燥成膜。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3种乳液及其涂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A-151可以使涂膜交联度提高到95%,吸水率降低到5%;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可提高乳液涂膜的热分解温度,使乳液粒径大小分布均匀。此方法中,A-151和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乳液涂膜疏水作用有限,仅使接触角增加到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丙乳液 纳米SiO2/硅丙复合乳液 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统林 邱祖民 +2 位作者 肖建军 亢敏霞 杨方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91,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并通过加入适量有机硅A-174制备了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的核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A-174质量分数和加入方式对乳液聚合和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并通过加入适量有机硅A-174制备了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的核壳乳液。研究了有机硅A-174质量分数和加入方式对乳液聚合和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粒度分析、热重分析(TGA)、差式扫描量热(DSC)、原子力显微镜(AFM)、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手段对乳液及涂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硅A-174质量分数为4%且与30%的壳单体预乳化后加入时,得到乳胶粒平均粒径为97. 8 nm、转化率为93%、凝胶率为0. 8%的有机硅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此时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吸水率为10. 5%,水接触角为72. 6°,质量损失5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40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有机硅 核壳结构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