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田蘑菇半裸镰刀菌病害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新生 康晓惠 张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半裸镰刀菌是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报道了该病原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症状及发病规律 ,温度、pH、12种药物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使用克霉灵、甲醛、硫酸铜。
关键词 半裸镰刀菌 稻田 药剂试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镰刀菌病害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康晓慧 贺新生 张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半裸镰刀菌 (FusariumsemitectumBrek .&Rav .)是双孢蘑菇稻田栽培中的一种新的病原菌。本文报道了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症状以及温度、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克霉灵、甲醛。
关键词 半裸镰刀菌 形态 培养条件 药剂试验 症状 双孢蘑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思雯 李敏权 +1 位作者 杨晓明 杨发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97-100,共4页
对临夏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典型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34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经鉴定分别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和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采用室内盆栽接种和平皿接种法测... 对临夏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典型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34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经鉴定分别是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和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采用室内盆栽接种和平皿接种法测定致病性,结果表明,茄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对蚕豆幼苗都有较强的致病性。其中,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是蚕豆苗期根腐病病原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根腐病 镰刀 半裸镰刀菌 单隔镰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温广月 许艳丽 +1 位作者 李春杰 陈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 solani)、半裸镰刀...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 solani)、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 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 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生防细 防治效果 初步评价 尖孢镰刀 抑制作用 立枯丝核 半裸镰刀菌 大田试验 温室盆栽 促生作用 生防制剂 生防 病原 发酵液 离体 根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真菌病害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檀国印 杨志玲 +1 位作者 袁志林 杨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0-1055,共6页
2011年6—8月份在浙江磐安地区采集到白术病害根、茎和叶片样本,经过室内分离试验得到4个根茎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R1~R4)与8个叶片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L1~L8)。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R1,R2为白术茎腐病病原菌,L3为白术... 2011年6—8月份在浙江磐安地区采集到白术病害根、茎和叶片样本,经过室内分离试验得到4个根茎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R1~R4)与8个叶片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L1~L8)。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R1,R2为白术茎腐病病原菌,L3为白术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方法确定R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ra,R2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incarnatum,L3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longi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病害 尖孢镰刀 半裸镰刀菌 长柄链格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圣长 段玉玺 陈立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 ,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 12 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 ,筛选出 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 ,经鉴定为Aspergillusniger...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 ,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 12 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 ,筛选出 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 ,经鉴定为Aspergillusniger ,Paecilomyceslilacinus ,Fusariumsemitectum ,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 ,Verticilliumsp .,Acremoniumsp .,其中Aspergillusniger ,Fusarium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 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 ,结果表明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sp .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内寄生真 黑曲霉 半裸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害及病原菌 被引量:8
7
作者 蒋桂芝 刘昌芬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西双版纳引种的辣木主要病害具体表现症状为:嫩梢萎蔫、枝条溃疡、枝条回枯、果荚褐腐,经病原菌分离、接种和切片镜检,确认是2种病原真菌引起。病原菌经过培养,显微镜观察,鉴定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Berk.&Rav.)和黑星菌... 西双版纳引种的辣木主要病害具体表现症状为:嫩梢萎蔫、枝条溃疡、枝条回枯、果荚褐腐,经病原菌分离、接种和切片镜检,确认是2种病原真菌引起。病原菌经过培养,显微镜观察,鉴定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Berk.&Rav.)和黑星菌(Fusiclad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病害 半裸镰刀菌 黑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对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瑱艳 申屠旭萍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5-271,共7页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 杭白菊枯萎病是杭白菊重要病害之一,枯萎病的爆发对杭白菊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明确杭白菊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初步鉴定杭白菊枯萎病病原菌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amogenes 1628代谢产物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链霉菌1628代谢产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_(50)分别为2.22%和4.70%(体积浓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淀粉酶产色链霉菌代谢产物原液14和28 d后,其对杭白菊枯萎病的保护效果、治疗效果分别为52.84%和42.85%、19.23%和30.16%。说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1628的代谢产物对杭白菊枯萎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枯萎病 半裸镰刀菌 淀粉酶产色链霉16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敏权 柴兆祥 +3 位作者 李金花 董云霞 张丽萍 张自和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对定西九华沟两年生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 15 6个样品分离鉴定 ,幼苗接种致病性测定采用 Booth的分类标准和系统 ,确认发生在甘肃中部干旱定西地区的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优势病原菌为三种镰刀菌 ,即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 对定西九华沟两年生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 15 6个样品分离鉴定 ,幼苗接种致病性测定采用 Booth的分类标准和系统 ,确认发生在甘肃中部干旱定西地区的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优势病原菌为三种镰刀菌 ,即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 ,其中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是中国苜蓿上的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颈腐烂病 尖孢镰刀 锐顶镰刀 半裸镰刀菌 定西地区 根腐烂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肚竹枯萎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漳 林毓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81-184,共4页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onomics of the wil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s Nectria ditissima Tul. at sexual phase, and as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 Rav. at anamorphic state. The causal organism of wilt disease grew vigorously on the PSA and PSA+10% decoction of culm media, and formed white coloured colonies. After incubation of 7 days at 28℃, a great amount of macroconidia was produced, no stroma and perithecia were formed after 30 days. The stroma and ascospore were only produced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The preference temperature for mycelia growth was between 25~28℃, and the optimum pH values was at 6~7.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conidia and ascospores germination was between 25~28℃, and the optimum pH values was at 6~7. The high relative humidity (RH 96.1%~100%) was necessary for the germination of conidia and ascospore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of the wilt disease overwintered on the soil, and disseminated by winds and rains to infect the wounded stem b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The primary infection occurred from the last ten days of February or the first days of March. The peak infection occurred from the first ten days of March to the second ten days of April during early summer rains. The infection ceased from the second ten days or the last ten days of May. The freeze injury was possibly important factor to induce infection of the wil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肚竹 枯萎病 鲜红从赤壳 半裸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牛烂蹄病的防治
11
作者 梁邦兴 《农家科技》 2006年第1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牛烂蹄病 半裸镰刀菌 防治 中毒现象 霉稻草 耕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