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能化合物生成热的半经验分子轨道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邱玲
居学海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3,共5页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O)PM3、AM1、MNDO和MINDO/3方法对66种高能化合物进行几何全优化SCF计算,探讨了诸方法计算生成热(ΔHf)与实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M3计算生成热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有实验值的35个标题物,线性方程为...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O)PM3、AM1、MNDO和MINDO/3方法对66种高能化合物进行几何全优化SCF计算,探讨了诸方法计算生成热(ΔHf)与实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M3计算生成热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有实验值的35个标题物,线性方程为ΔHf,EXP=-4.98+1.03ΔHf,cal,相关系数为R=0.976,均方根偏差为37.53,以此线性方程预测了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AM1计算生成热较PM3结果差,而MNDO和MINDO/3方法则不适合于此类化合物生成热的计算。即在各种半经验MO方法中,以PM3法最适合预测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能化合物
生成热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任彦亮
万坚
+1 位作者
刘俊军
万洪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可以用于更大的生物发色团分子的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吩
单线垂直激发态
理论研究
方法
时间相关密度泛函理论
半
经验
分子
轨道
理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侧链间氢键的协同效应对环状多肽自组装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曲雯雯
谭宏伟
+1 位作者
刘若庄
陈光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1,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L-Asp-Ala)4-],[-(L-Gln-Ala)4-]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L-Asp-Ala)4-],[-(L-Gln-Ala)4-]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以反平行的方式聚集,聚集体中相邻两个环状多肽的侧链之间都能形成氢键.侧链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这些环状多肽在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加强了多肽纳米管的稳定性,同时对聚集模式的选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多肽纳米管
协同效应
平行和反平行
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能化合物生成热的半经验分子轨道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邱玲
居学海
肖鹤鸣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
出处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3,共5页
基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99050330)
文摘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O)PM3、AM1、MNDO和MINDO/3方法对66种高能化合物进行几何全优化SCF计算,探讨了诸方法计算生成热(ΔHf)与实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M3计算生成热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有实验值的35个标题物,线性方程为ΔHf,EXP=-4.98+1.03ΔHf,cal,相关系数为R=0.976,均方根偏差为37.53,以此线性方程预测了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AM1计算生成热较PM3结果差,而MNDO和MINDO/3方法则不适合于此类化合物生成热的计算。即在各种半经验MO方法中,以PM3法最适合预测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能化合物
生成热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含能材料
Keywords
physical chemistry
energetic compounds
heats of formation
semiempirical MO methods
分类号
TQ560 [化学工程—炸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任彦亮
万坚
刘俊军
万洪文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3009)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AB056)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可以用于更大的生物发色团分子的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卟吩
单线垂直激发态
理论研究
方法
时间相关密度泛函理论
半
经验
分子
轨道
理论
方法
Keywords
singlet vertical excited states
TDDFT
INDO/S
ZINDO
分类号
O621.1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侧链间氢键的协同效应对环状多肽自组装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曲雯雯
谭宏伟
刘若庄
陈光巨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231010
20271009
+1 种基金
20503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G2004CB719900)资助
文摘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L-Asp-Ala)4-],[-(L-Gln-Ala)4-]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以反平行的方式聚集,聚集体中相邻两个环状多肽的侧链之间都能形成氢键.侧链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这些环状多肽在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加强了多肽纳米管的稳定性,同时对聚集模式的选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自组装
多肽纳米管
协同效应
平行和反平行
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Keywords
Self-assembly
Cyclic peptide nanotube
Cooperative effect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l
DFT
AM1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能化合物生成热的半经验分子轨道研究
邱玲
居学海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任彦亮
万坚
刘俊军
万洪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侧链间氢键的协同效应对环状多肽自组装的影响
曲雯雯
谭宏伟
刘若庄
陈光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