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化合物生成热的半经验分子轨道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玲 居学海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9-73,共5页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O)PM3、AM1、MNDO和MINDO/3方法对66种高能化合物进行几何全优化SCF计算,探讨了诸方法计算生成热(ΔHf)与实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M3计算生成热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有实验值的35个标题物,线性方程为...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O)PM3、AM1、MNDO和MINDO/3方法对66种高能化合物进行几何全优化SCF计算,探讨了诸方法计算生成热(ΔHf)与实验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M3计算生成热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已有实验值的35个标题物,线性方程为ΔHf,EXP=-4.98+1.03ΔHf,cal,相关系数为R=0.976,均方根偏差为37.53,以此线性方程预测了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AM1计算生成热较PM3结果差,而MNDO和MINDO/3方法则不适合于此类化合物生成热的计算。即在各种半经验MO方法中,以PM3法最适合预测高能化合物的生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能化合物 生成热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含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_(10)、S_(11)和S_(12)结构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荣垂庆 周玉龙 +1 位作者 潘守甫 于俊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45-547,共3页
主要用AM 1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对S1 0 、S1 1 和S1 2 的几何结构进行了计算 ,并比较了不同构型的稳定性。
关键词 Sn因簇 几何构型 半经验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膜中塑化剂(DEHP)低共熔溶剂液相微萃取的开路电位和PM7半经验分子轨道法研究
3
作者 陈庆阳 高杰 朱永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开路电位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尿素-氯化胆碱碳糊电极表面上微萃取行为。在6000s的饱和萃取时间下的开路电位差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萃取溶液中的浓度呈反比,其表观一级动力学常数为6.35×10-4s^(-1),可... 开路电位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尿素-氯化胆碱碳糊电极表面上微萃取行为。在6000s的饱和萃取时间下的开路电位差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萃取溶液中的浓度呈反比,其表观一级动力学常数为6.35×10-4s^(-1),可应用于不同塑料膜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相对含量的检测。基于DES与DEHP相互作用的分子簇模型,半经验分子轨道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分子簇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ES与DEHP相互作用形成分子簇过程为自发过程,三个DES可以支撑一个DEHP分子,为DES萃取有机酯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开路电位法 PM7半经验分子轨道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DO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
4
作者 叶世勇 湛昌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0-327,共8页
提出了INDO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计算方案,并采用通常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INDO中完全相同的参数进行了计算,以上计算所得结果与通常的INDOLCAO-MO结果相一致,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提出的计算方案是可... 提出了INDO级别上的最大重迭对称性分子轨道计算方案,并采用通常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INDO中完全相同的参数进行了计算,以上计算所得结果与通常的INDOLCAO-MO结果相一致,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提出的计算方案是可行的,同时,由于计算过程简单,从而更适用于大分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分子轨道 INDO近似 半经验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的HEDP阻垢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杰 林紫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运用分子模拟的计算方法,模拟了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分子在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处的吸附,以及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附近碳酸钙分子的沉积过程.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HEDP分子的膦酸基团中的负电基团与方解石晶体扭折点处的Ca2+发生... 运用分子模拟的计算方法,模拟了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分子在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处的吸附,以及方解石{104}面上扭折点附近碳酸钙分子的沉积过程.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HEDP分子的膦酸基团中的负电基团与方解石晶体扭折点处的Ca2+发生了强烈的静电作用,使HEDP分子牢固地吸附在扭折点上,从而抑制了碳酸钙分子的沉积,并阻断了扭折点处碳酸钙分子的快速生长.分子模拟计算证实HEDP的阻垢效果来自扭折点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羟基亚乙基二膦酸 方解石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C_(60)吡咯烷键联噻吩基分子设计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启军 王婷婷 +1 位作者 霍延平 曾和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3个富勒烯C60吡咯烷键联噻吩基分子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目标物(3)具有较低的跃迁能、较大偶极矩和较高的生成热.LUMO集中分布在C60部分,而HOMO则集中在噻吩环上.通过HOMO和LUMO轨道的比较及电荷分... 利用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3个富勒烯C60吡咯烷键联噻吩基分子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目标物(3)具有较低的跃迁能、较大偶极矩和较高的生成热.LUMO集中分布在C60部分,而HOMO则集中在噻吩环上.通过HOMO和LUMO轨道的比较及电荷分布情况,预测所设计的目标物(3)在基态下可能产生长寿命的电荷分离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C60 噻吩基 吡咯烷 理论研究 分子设计 键联 半经验分子轨道 LUMO HOMO 电荷分离态 计算结果 集中分布 分布情况 生长寿命 目标物 AM1 跃迁能 生成热 偶极矩 基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阻垢剂阻垢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成立 顾明 +2 位作者 夏明珠 雷武 王风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6-148,156,共4页
用分子模拟方法构建了碳酸钙六方体晶胞结构,优化了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构型,模拟了单体不同配比时各共聚物与碳酸钙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作用能量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所有阻垢剂分子都逐渐接近方解石晶体,活性基团... 用分子模拟方法构建了碳酸钙六方体晶胞结构,优化了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构型,模拟了单体不同配比时各共聚物与碳酸钙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作用能量的变化。计算结果显示:所有阻垢剂分子都逐渐接近方解石晶体,活性基团占据晶体的晶格生长点或嵌入晶体内部,同时伴随小幅度的分子结构变形,抑制晶体成核而有效阻止垢的形成,或使晶体内部形成空洞,导致晶格畸变而使垢松软。同时随着丙烯酸单体的比例增大,阻垢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分子动力学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叉膦酸型化合物阻垢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文艳 张曙光 +2 位作者 夏明珠 雷武 王风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下,系统研究了ATMP,EDTMP,HDTMP,GDMP,MADMP这5种甲叉膦酸类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5种膦酸分子中的氮原子及膦羧基团中的氧原子上负电荷密度较大,这使得氮原... 运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下,系统研究了ATMP,EDTMP,HDTMP,GDMP,MADMP这5种甲叉膦酸类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5种膦酸分子中的氮原子及膦羧基团中的氧原子上负电荷密度较大,这使得氮原子及膦羧基易与垢晶体中的钙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如果氮原子与氧原子间距与方解石晶体生长面上的钙离子对间距匹配,将显著增强了阻垢剂分子与特定晶面的Coul omb吸附行为,诱导垢晶体发生畸变,有效地阻止其生长。本文还利用半经验(PM3)方法对分子势能面进行扫描,得出分子能量随二面角改变的变化率,初步探讨了分子柔性、刚性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叉膦酸 阻垢剂 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结构-性能相关 分子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吩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任彦亮 万坚 +1 位作者 刘俊军 万洪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9-1092,共4页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 运用TDDFT、ZINDO、INDO/S三种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卟吩的单线垂直激发态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归属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卟吩类大分子而言,ZINDO和INDO/S方法对研究Q带和B带等特征的低能量激发态具有足够的精度,且对高能带也能给出定性的解释,可以用于更大的生物发色团分子的垂直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吩 单线垂直激发态 理论研究方法 时间相关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间氢键的协同效应对环状多肽自组装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曲雯雯 谭宏伟 +1 位作者 刘若庄 陈光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1,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L-Asp-Ala)4-],[-(L-Gln-Ala)4-]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L-Asp-Ala)4-],[-(L-Gln-Ala)4-]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以反平行的方式聚集,聚集体中相邻两个环状多肽的侧链之间都能形成氢键.侧链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这些环状多肽在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加强了多肽纳米管的稳定性,同时对聚集模式的选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多肽纳米管 协同效应 平行和反平行 密度泛函理论 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烷-1,1-二膦酸与乙烷-1,2-二膦酸阻垢效能差异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健 林艺辉 李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基于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通过计算分析了乙烷 1,1 二膦酸 (1,1 EDPA)和乙烷 1,2 二膦酸 (1,2 EDPA)分子的空间电荷分布、几何构型以及有机分子与晶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 ,1,1 ... 基于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通过计算分析了乙烷 1,1 二膦酸 (1,1 EDPA)和乙烷 1,2 二膦酸 (1,2 EDPA)分子的空间电荷分布、几何构型以及有机分子与晶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 ,1,1 EDPA分子中膦酸基的氧离子呈负电性 ,这使得膦酸基易与晶面上的钙离子发生静电交互作用。 1,1 EDPA分子中两个膦氧离子间距为 4 0 9× 10 -10 m ,这与方解石 { 10 4} { 10 2 }晶面钙离子间距互相匹配 ,因而加强了阻垢剂分子与特定晶面的结合 ,抑制了晶面的进一步生长发育。而 1,2 EDPA的分子构型不具备与方解石晶面钙离子匹配的特征 ,因而其对于方解石晶体的阻垢特性劣于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 化学阻垢剂 方解石晶体 乙烷-1 1-二膦酸 乙烷-1 2-二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丁二炔衍生物聚合性的能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江洪 余从煊 +1 位作者 陈光巨 黄元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PM3探讨了三种丁二炔衍生物不同取代基的影响,预测了其单体分子的聚合性能.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丁二炔衍生物 聚合 半经验分子轨道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对CO_2的光电催化还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那宝双 朱永春 辛士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9,共10页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镧掺杂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后,化学修饰在碳纤维簇电极上,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该电极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作用。多壁碳纳米管修... 通过溶胶法制备了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镧掺杂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后,化学修饰在碳纤维簇电极上,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镧掺杂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碳纤维簇电极,该电极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作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后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氢氧化铁纳米胶粒修饰后还原电流变大增强了电催化还原功能,镧掺杂后起始电位正移增加了光催化还原功能。以MOPAC2012提供的PM7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在设计的铁-氧-氯构成的氢氧化铁分子簇模型上进行半经验分子轨道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热力学,能级,分子轨道组成以及光谱分析表明,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及其镧掺杂对CO_2有光电催化还原行为。所设计的分子簇模型是具有热力学稳定的结构,镧掺杂加强了其稳定性。氢氧化铁分子簇具有较好的电子转移性,镧掺杂降低了其费米能级高度,有利于光催化,与实验结果相对应。且催化后的CO_2在键长、分子结构以及红外光谱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具有碳酸的前体结构,实现了对CO_2分子的活化和光电化学催化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氢氧化铁溶胶纳米粒子 镧掺杂 光电催化 二氧化碳 PM7半经验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