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
1
作者 王三斌 郭坤元 +1 位作者 胡灯明 尹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以B6CF1(H-2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 目的探讨父方否决细胞对小鼠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以B6CF1(H-2b/d)作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于移植4d后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0×106、1.0×107),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1/6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5/10,30d生存率增加至5/10(P<0.01),5只因GVHD死亡的受鼠中位生存期为20d,较对照组(中位生存期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1/3量否决细胞组小鼠GVHD的发生率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5)。结论半相合干细胞移植后输注父方否决细胞,可以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显著降低半相合干细胞移植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决细胞 半相合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对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春红 林欢 +2 位作者 姚建娜 王晓宁 郭彩利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9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12月对8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12月对8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可归纳为移植前对获得新生的强烈希望、移植中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移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承担沉重经济负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个主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的、复杂的感知和体验,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重视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其应对心理问题,构建完整的护理体系,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HLA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感知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单纯肠道aGVH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宁 孙春红 +7 位作者 郭彩利 姚建娜 祁仕环 刘心 习杰英 王孟昌 贺鹏程 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0-884,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单纯肠道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发生与未发生肠道aGVH...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单纯肠道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发生与未发生肠道aGVHD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者年龄、预处理方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用量、回输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对肠道aGVHD发生的影响。观察发生肠道aGVHD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19例患者中5例于移植后发生肠道aGVHD(Ⅱ级1例,Ⅲ级3例,Ⅳ级1例),发生时间分别为移植后7,22,27,70和154 d。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供受者性别差异、供者年龄、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用量、回输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细胞计数与肠道aGVHD的发生无相关性,BuCy预处理方案同肠道aGVHD的发生可能相关(P<0.05)。5例患者中2例经甲强龙1 mg/(kg·d)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应用甲强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后好转,其余2例患者对激素耐药,应用含CD25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后好转。结论: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BuCy预处理方案可能对移植后肠道aGVHD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失败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斌 陈广华 +8 位作者 马骁 傅琤琤 韩悦 唐晓文 金正明 苗瞄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01-3404,共4页
目的:总结非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CT)后植入失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原因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非去T细胞半相合HCT的174例患者,移植前监测患者外周血供体特异性HLA抗体(DSA),阳性... 目的:总结非去T细胞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CT)后植入失败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原因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非去T细胞半相合HCT的174例患者,移植前监测患者外周血供体特异性HLA抗体(DSA),阳性者给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结果: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植入失败,发生率为1.72%。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给予同胞半相合二次HCT后仍未植入,白血病未复发,但血象三系持续低下,二次移植后8月死于肺部感染。2例继发性植入失败,一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输注后16 d获得完全植入,至今无病存活30个月;另一例发生植入失败前监测到DSA阳性,平均荧光强度(MFI)值15 000,给予美罗华后MFI转阴,并输注G-CSF动员的供体PBMNC,输注后14d获得再次完全植入,至今无病存活41个月。结论:植入失败是非去T细胞半相合HCT少见却致命的并发症,美罗华后输注供体PBMNC是治疗DSA相关性植入失败的有效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T细胞 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构建和发病机制的探讨
5
作者 邵亮 张铀 周芙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5-1171,共7页
目的:构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建立以C57BL/6(H-2~b)为供鼠,137Csγ射线11 Gy照射[C57BL/6×CBA/Ca]F1(H-2b×k)为受鼠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 目的:构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建立以C57BL/6(H-2~b)为供鼠,137Csγ射线11 Gy照射[C57BL/6×CBA/Ca]F1(H-2b×k)为受鼠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模型。将受鼠随机分为照射对照、去除T细胞的骨髓细胞(TD-BM)、TD-BM+T细胞(1)和TD-BM+T细胞(2)共4组。移植后对受鼠生存期和体重进行评分;比较移植后14 d受鼠的靶器官损伤情况,比较TD-BM和TD-BM+T细胞(1)组的病理评分;比较移植后14和28 d TD-BM和TD-BM+T细胞(1)组的骨髓嵌合率;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移植后14 d TD-BM和TD-BM+T细胞(1)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ɑ和IL-1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D-BM和TD-BM+T细胞(1)组受鼠脾细胞中H-2b+H-2k-CD4+IFN-γ+Th1细胞的百分比和CFSE检测供者T细胞发生的增殖情况。结果:TD-BM、照射对照、TD-BM+T细胞(1)和TD-BM+T(2)组平均活存时间分别为60、13.29±5.50、33±2.35、29.14±1.77 d。移植后14 d,TD-BM+T细胞(1)和TD-BM+T(2)组小鼠出现肝脏、结肠、肺脏和皮肤等多器官损伤,而在TD-BM组多器官损伤不明显。移植后14和28 d,TD-BM和TD-BM+T细胞(1)组小鼠的嵌合率均>94%。移植后14 d,TD-BM+T细胞(1)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ɑ和IL-1水平较TD-BM组明显增高。移植后14 d,TD-BM+T细胞(1)组中H-2b+H-2kCD4+IFN-γ+百分比明显高于TD-BM组[(0.5240±0.08447)%vs(7.912±0.6087)%](P<0.05)。移植后14d,供者T细胞在受者体内发生明显增殖。结论:C57BL/6(H-2b)→[C57BL/6×CBA/Ca]F1(H-2b×k)可作为单倍体相合移植aGVHD的实验模型;Th1细胞在单倍体相合移植aGVHD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教授团队研究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0,共1页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位居第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等70余种疾病的唯一根治手段,但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移植患者3年存活率仍徘徊在40%~50%。移植后复发、移植物抗...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位居第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等70余种疾病的唯一根治手段,但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移植患者3年存活率仍徘徊在40%~50%。移植后复发、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干细胞供者来源匮乏是目前全球移植领域最具有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黄河教授主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历经十年系列研究,取得下列创新性成果:①阐明移植后复发新机制并建立防治新策略。首次提出并证明在移植后复发中存在关键功能基因突变和白血病细胞克隆演变,揭示免疫逃逸关键靶点;建立移植后复发的术前风险分层,针对中、高危患者创立预防与抢先治疗免疫干预技术;创建符合国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分层治疗新方案,有效减少移植后复发,74%患者实现治愈,避免终身服药。②创建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警与诊治新体系。团队率先在最大样本的中国移植患者中,系统性研究关键非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与GVHD关系,首次揭示高风险基因型,创建适合中国人的GVHD 移植前风险分层体系;创建急性GVHD早期、无创性诊断新模式;创立适合中国人群的GVHD预防新方案,针对致死率极高的糖皮质激素耐药的重度急性GVHD采用细胞因子联合阻断治疗新方案。③建立造血干细胞来源及干细胞应用新技术。创立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优化新方案,患者5年存活率达60畅8%;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临床应用技术平台,制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骨髓MSC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创立快速、高效富集MSC 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骨髓MSC治疗慢性广泛型GVHD的细胞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黄河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GVHD 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