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景观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海玲 秦旭升 +1 位作者 陈智文 杜会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276-280,共5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表景观极为敏感、脆弱,科尔沁沙地东缘是典型样区。以该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75—2015年Landsat影像面向对象解译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该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规律...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表景观极为敏感、脆弱,科尔沁沙地东缘是典型样区。以该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75—2015年Landsat影像面向对象解译数据,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该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东缘景观类型主要以旱田、缓起伏沙地、林地等为主,1975—2015年,建筑用地和盐碱地面积增长明显,涨幅分别为134. 58%、176. 84%,草地和湿地呈减少趋势;该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旱田、草地、盐碱地、缓起伏沙地等景观优势逐渐下降,而建筑用地、林地、水域、湿地、灌草丛沙丘地等景观优势作用逐渐提升;从数理统计角度来看,该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格局演变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景观格局 动态演变 驱动力分析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山地苹果建园技术
2
作者 火小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88-88,90,共2页
从建园、栽植、管理等3个方面总结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山地苹果建园技术,以期为该地区苹果园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苹果 建园技术 山地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E-UA算法新安江模型在沣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元倩 李致家 +2 位作者 刘甲奇 张汉辰 童冰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27-31,共5页
为了探索人工试错法和基于SCE-UA算法的自动优选法这两种方法在混合产流地区的拟合效果,选取新安江模型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陕西沣河流域进行参数优化。探讨基于SCE-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在沣河流域的适用性,重点分析了参数的变化情况,发... 为了探索人工试错法和基于SCE-UA算法的自动优选法这两种方法在混合产流地区的拟合效果,选取新安江模型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陕西沣河流域进行参数优化。探讨基于SCE-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在沣河流域的适用性,重点分析了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两种方法模拟的次洪参数SM、CS变化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CE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在沣河流域适用性较好,相对人工试错法参数取值更加合理,提高了优化速度与模拟精度,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UA算法 人工试错法 新安江模型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沣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水背景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管理形式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曹新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2,63,共4页
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天然降雨总量不足且供需错位,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不断恶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以集蓄雨水为基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天然降雨总量不足且供需错位,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不断恶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以集蓄雨水为基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总结了该地区集水背景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管理形式,并论述了集水背景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 集水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水文模型在沂河洪水模拟中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莉莉 李致家 包红军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4期47-49,62,共4页
为探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的产流机制,以沂河高里流域为例,采用HEC、TOPMODEL和新安江三个水文模型进行洪水模拟计算。在TOPMODEL模型中初步引入了初始土壤缺水量与地形指数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三个模型模拟效果良... 为探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的产流机制,以沂河高里流域为例,采用HEC、TOPMODEL和新安江三个水文模型进行洪水模拟计算。在TOPMODEL模型中初步引入了初始土壤缺水量与地形指数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三个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在洪峰及峰现时间,以超渗产流为机制的HEC模型比以蓄满产流为机制的新安江模型和TOPMODEL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TOPMODEL模型 HEC模型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流域洪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焦伟杰 龙海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7,共6页
将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下渗曲线引入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中,在DDRM的栅格结构中增加了超渗产流模块,实现了对DDRM模型的改进。将原模型、改进的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在渭河流域进行应用和验证,探讨了DDRM模... 将具有物理机制的Green-Ampt下渗曲线引入到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中,在DDRM的栅格结构中增加了超渗产流模块,实现了对DDRM模型的改进。将原模型、改进的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在渭河流域进行应用和验证,探讨了DDRM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即采用渭河流域1km×1km的DEM提取流域特征信息并划分子流域,并以子流域作为空间分解单元,借助多线程并行化计算提高了模型计算效率。从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径流深相对误差角度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改进的DDRM模型模拟效果优于原模型;改进的DDRM模型径流深相对误差小于新安江模型,但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略低于新安江模型;且由于产流机制的改变,改进前后模型模拟的两种水文要素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DDRM模型 Green-Ampt下渗曲线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超渗产流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咸新区生物滞留设施地被植物种植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许博文 安婷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4期97-101,129,共6页
西咸新区作为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绿化建设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低影响开发建设中常用的生态设施,与其相配套的植物种植设计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参照西北地区自然群落原型,构建地被... 西咸新区作为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绿化建设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生物滞留设施作为低影响开发建设中常用的生态设施,与其相配套的植物种植设计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参照西北地区自然群落原型,构建地被植物群落可以实现植物景观适旱耐积水并具有中长期稳定性。文章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滞留设施地被植物种植设计策略,并以康定和园及秦皇大道生物滞留设施的实践项目为例,探讨其地被植物配置优化模式,以及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低影响开发 生物滞留设施 地被植物 种植设计 西咸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平县灌溉工程PVC输水管道爆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志刚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10期57-57,共1页
建平县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具有“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438.7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200 mm,无霜期125d,最大冻土深度1.8m。多年来,建平县从县域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推广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精准灌溉,扩... 建平县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具有“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438.7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200 mm,无霜期125d,最大冻土深度1.8m。多年来,建平县从县域水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推广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精准灌溉,扩增灌溉面积,使节水灌溉面积得以迅猛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县累计发展节水滴灌面积92万亩,铺设地埋PVC管路5.1万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工程 灌溉面积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滴灌 最大冻土深度 精准灌溉 输水管道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旱区农牧副结构试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占堆 《西藏农业科技》 1995年第3期4-7,共4页
西藏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且贫困地方大都此区.目前主要旱区处于困境;人口的压力;耕地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这些地方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地方本来牧业生产有较大的优势,但农业基础的不稳牧业不得... 西藏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且贫困地方大都此区.目前主要旱区处于困境;人口的压力;耕地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这些地方形成了恶性循环.有的地方本来牧业生产有较大的优势,但农业基础的不稳牧业不得不起伏发展,甚至牧业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区民改时,一头牦牛产肉250斤;1986年为180斤,减少了70斤,一头适龄母牛民改时产酥油20斤,1986年约12斤,减少8斤,同样一只羊民改时产肉30斤,1986年为23斤.虽然全区牲畜总头数上有增加,但生产能力降低.同样是影响整个物质生产的水平,在旱区这种很明显.在农业上早区长期来粮食单产仅在数十公斤到100公斤间变化、由于所占面积比例大、严重制约着全区粮食总产的增长.民改时旱区和灌区相差不大,后来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差异,科学技术的利用等原因两区距离拉大.贡嘎县1989年粮油单产,甲日乡粮油单产分别是301.4斤和104.6斤,全县中最低.因甲日是主要旱区,虽然耕地面积大,但单产水平低、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我们稍微改变一下旧的观念,西藏旱区潜力是很大的.江孜县卡堆是本区主要旱区,耕地面积16128.41亩,1989年粮食总产9538627斤,单产为591斤.全区平均单产也300斤左右.所以旱区农业生产潜力之大是可信、可保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西藏 农业科技人员 日喀则 农牧业生产 灌区 江孜县 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 旱区农业 耕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