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烃源岩分布、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申家年 陈景跃 苗月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4-1008,共15页
运用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地质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二段泥岩的基本地球化学指标和发育情况。泥岩中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从下部的铜钵庙组到上部的南屯组二段有机质丰度平均值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运用地球化学数据结合地质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二段泥岩的基本地球化学指标和发育情况。泥岩中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从下部的铜钵庙组到上部的南屯组二段有机质丰度平均值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有机质类型Ⅲ、Ⅱ_2、Ⅱ_1型比例相当,少部分为Ⅰ型,Ⅰ型主要集中在特殊岩性段和南一段上部。铜钵庙组主要分布于乌尔逊凹陷,复合旋回段泥岩则主要分布于乌尔逊和贝尔凹陷,从特殊岩性段开始泥岩全区分布,暗色泥岩比例和泥地比较前期明显增加,有机质丰度和I型有机质比例也同步增加,因此特殊岩性段时期开始了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烃源岩的广泛发育期。综合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其分布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有生烃能力的泥岩集中在下白垩统的南屯组,最好的烃源岩发育于被动裂谷期、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环境较为发育的特殊岩性段;这也同时说明好的烃源岩的形成并不一定要求深湖一半深湖环境,在一定的盆地背景条件下,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环境同样可以形成好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类型 成熟度 -环境 海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朋波 王昕 +3 位作者 官大勇 李才 高坤顺 张海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缩阶...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缩阶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半深湖-深湖、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湖泊演化阶段,地震响应特征也不同。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发育于湖泊初始发育阶段,扇三角洲表现为填充型楔形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断坡带呈朵状分布;碳酸盐岩浅滩表现为水进型丘形叠瓦状反射,呈椭圆状分布于水下古隆起带上,椭圆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水下古隆起带走向;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于湖泊扩张期,表现为平行连续中弱振幅反射,在庙西北洼和渤东凹陷深陷带最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湖泊萎缩期,表现为低角度中高频、中弱振幅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挠曲坡折带呈朵叶状分布。庙北地区油气显示普遍,这种沉积体系识别与刻画结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北地区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碳酸盐浅滩 半深湖-深湖 断坡带 挠曲坡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延长组细粒沉积物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威 文志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大量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岩心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从湖泊演化过程中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条件、生产力变化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细粒沉积物特征、分面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 在大量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岩心分析、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从湖泊演化过程中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条件、生产力变化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细粒沉积物特征、分面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期,气候温暖潮湿,半深湖-深湖大面积分布,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发育,该期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受湖盆底形、砂体沉积模式的影响。尤其长73亚段沉积期为细粒沉积物主要发育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围急剧增加,湖泊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存在盐度分层,形成大面积缺氧环境,有利于大规模发育富有机质页岩。深湖区平缓地带,陆源碎屑供给不足,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Ⅰ、Ⅱ型为主),半深湖区斜坡带发育物源来自于陆地的粉砂质泥岩,干酪根以Ⅱ型为主,同时发育Ⅲ型干酪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有机质类型 长7段 -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