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性、半极性和非极性InN薄膜的MOCVD外延生长与表征
1
作者 赵见国 殷瑞 +7 位作者 徐儒 倪海彬 陶涛 庄喆 严羽 谢自力 刘斌 常建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不同晶面的蓝宝石(Al2O3)衬底上实现了极性(0002)面、半极性(11-22)面和非极性(11-20)面InN薄膜的外延生长,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三个不同极性面InN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不同晶面的蓝宝石(Al2O3)衬底上实现了极性(0002)面、半极性(11-22)面和非极性(11-20)面InN薄膜的外延生长,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三个不同极性面InN薄膜的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XRD)曲线展示了(0002)、(11-22)和(11-20)面InN较强的衍射峰,表明InN薄膜具有较高的成膜质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面图发现,极性(0002)面InN的表面形貌较光滑,而半极性和非极性InN表面均存在未完全合并的孔洞。光致发光(PL)光谱展示,不同极性面InN的峰值能量在0.63 eV附近,并从极性、半极性到非极性逐渐红移。此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透射谱显示,极性(0002)面InN的吸收边约为0.85 eV,而半极性(11-22)面和非极性(11-20)面InN的吸收边约为0.78 eV,表明极性InN具有更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极性 极性 INN薄膜 外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衬底上的半极性面GaN基LED超快激光剥离
2
作者 项文辞 孙浩 +4 位作者 王思博 周慧莲 帅凌霄 叶云霞 张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1-687,共7页
衬底导电性和导热性差一直是困扰生长于蓝宝石衬底上的GaN基LED的难题,利用激光剥离技术将蓝宝石衬底上的GaN基LED转移至其他衬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使用超快皮秒激光将生长于图案化蓝宝石衬底上的半极性面GaN基LED进行... 衬底导电性和导热性差一直是困扰生长于蓝宝石衬底上的GaN基LED的难题,利用激光剥离技术将蓝宝石衬底上的GaN基LED转移至其他衬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使用超快皮秒激光将生长于图案化蓝宝石衬底上的半极性面GaN基LED进行衬底剥离,并成功转移至Si衬底,形成垂直结构的LED器件。利用SEM测试发现,当超快激光能量密度在1.3 J/cm^(2)附近可以有效分解蓝宝石和GaN交界层,且对器件产生最小负面损伤。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剥离后的LED中GaN层的残余应力得到有效释放,从1.42 GPa降低为0.29 GPa。对制备的垂直结构LED进行I-V性能测试,5 V电压下正向电流由0.164 mA增大至0.759 mA,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均有增强。本文完成了蓝宝石衬底上的半极性面GaN基LED超快激光剥离的实验研究,为实现低损伤、高效率的转移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有望加速半极性面GaN基LED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超快激光 图案化蓝宝石 半极性 氮化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i纳米岛模板制备半极性晶面GaN纳米柱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国锋 陈鹏 +8 位作者 于治国 刘斌 谢自力 修向前 韩平 赵红 华雪梅 张荣 郑有炓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7-420,442,共5页
报道了在GaN表面以Ni纳米岛结构作为模板,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ICP)刻蚀制备GaN纳米柱的研究结果。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结果表明,金属Ni薄膜在快速热退火(RTA)作用下形成了平均直径和高度大约分别为325 nm和70 nm的纳米岛状结构。通过... 报道了在GaN表面以Ni纳米岛结构作为模板,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ICP)刻蚀制备GaN纳米柱的研究结果。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结果表明,金属Ni薄膜在快速热退火(RTA)作用下形成了平均直径和高度大约分别为325 nm和70 nm的纳米岛状结构。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照片看出,以GaN表面所形成的Ni纳米岛作为模板图形,通过控制ICP刻蚀时间,在一定的刻蚀时间内(2 min)获得有序的并拥有半极性晶面的GaN纳米柱阵列。这种新颖的半极性GaN纳米柱作为氮化物量子阱或者超晶格结构的生长模板,可以有效减小甚至消除极化效应,提高光电子器件的效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镍纳米岛模板 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 半极性 氮化镓纳米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外延生长半极性GaN材料上的肖特基接触特性
4
作者 黄溥曼 陈杰 +5 位作者 韩小标 钟昌明 潘郑州 邢洁莹 杨杭 张佰君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半极性GaN材料的研究在光电器件和电子器件领域有重要意义。采用选区外延生长技术在Si衬底上生长半极性GaN材料,并制备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通过测量SBD在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曲线,观察到电流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受反向偏... 半极性GaN材料的研究在光电器件和电子器件领域有重要意义。采用选区外延生长技术在Si衬底上生长半极性GaN材料,并制备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通过测量SBD在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曲线,观察到电流的大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受反向偏压影响,证明半极性GaN基SBD的电流传输机制为热电子场发射模型。光致发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进一步表明,相比极性c面GaN材料,半极性GaN材料表面存在较高的氧杂质原子浓度和氮空位,此为半极性GaN肖特基特性偏离热电子发射模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半极性 电流传输机制 光致发光 肖特基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器件:从极性c面到非极性或半极性的发展趋势
5
作者 王麒 杨波波 +6 位作者 李威晨 邹军 杨雪舟 徐华 钱麒 陈俊锋 李杨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7-1360,共14页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照明器件材料相较于第一代硅与第二代砷化镓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基于氮化镓的MicroLED器件也愈发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在传统c面上生长的LED其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缺陷往往在实际应用中发射效率不高,如存在量子限制斯...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照明器件材料相较于第一代硅与第二代砷化镓在性能上有了很大提高,基于氮化镓的MicroLED器件也愈发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在传统c面上生长的LED其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缺陷往往在实际应用中发射效率不高,如存在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绿色间隙、载流子传输等问题。基于非极性或半极性的LED没有极化电场,具有较强的内量子效率,电子和空穴复合机率大等优点,对非极性和半极性Micro-LED器件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本文对非极性和半极性Micro-LED器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从量子限制斯托克效应、绿色间隙、载流子传输、效率下降4个方面介绍了非极性和半极性氮化镓基材料的优势。接着针对缺陷位错、增加光提取效率与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实现全彩显示等问题,介绍了芯片成形、图案刻蚀与阵列这3种技术,最后对Micr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引领者进行了展望。希望对Micro-LED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Micro-LED 极性 半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耦合半无限极性晶体中磁极化子的激发能量
6
作者 戈华 胡文弢 肖景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利用变分法计算了多原子半无限极性晶体中由电子和光学声子强耦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磁极化子的第一激发能量及平均声子数,并通过适当的数值计算图示了它们与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磁场条件下,电子无...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幺正变换,利用变分法计算了多原子半无限极性晶体中由电子和光学声子强耦合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磁极化子的第一激发能量及平均声子数,并通过适当的数值计算图示了它们与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磁场条件下,电子无限接近晶体表面和电子处于晶体深处时,磁极化子的第一激发能量和平均声子数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极性晶体 磁极化子 强耦合 激发能量 平均声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微米阵列结构的单芯片白光LED有源区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嘉 杨旭 +2 位作者 李金钗 黄凯 康俊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0-1138,共9页
通过模拟仿真对双波长堆叠的c面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发光二级管的载流子浓度、自发辐射复合率以及极化电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双波长堆叠的InGaN多量子阱的阱层和垒层厚度,可调控载流子特别是空穴在量子阱有源区的分布... 通过模拟仿真对双波长堆叠的c面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发光二级管的载流子浓度、自发辐射复合率以及极化电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双波长堆叠的InGaN多量子阱的阱层和垒层厚度,可调控载流子特别是空穴在量子阱有源区的分布,实现双波长发光峰比例调制。进而考察了在相同外延条件下生长的半极性面InGaN/GaN堆叠量子阱LED的发光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波长堆叠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的c面和{1011}或{1122}半极性面混合的单芯片白光LED设计方案,通过调节c面发光光谱在混合光谱中的比例,可获得覆盖大部分可见光波段、色温从4500~9000 K可调、且显色指数最高可达91.3的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片白光LED 半极性 INGAN 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pendences of spin polarization on the control parameters in the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through the magnetic p-n junction
8
作者 张磊 邓宁 +2 位作者 任敏 董浩 陈培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440-1444,共5页
Effective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from magnetic semiconductor (MS) to nonmagnetic semiconductor (NMS) has been highlighted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dependence of nonequilibrium sp... Effective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from magnetic semiconductor (MS) to nonmagnetic semiconductor (NMS) has been highlighted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oretically the dependence of nonequilibrium spin polarization (NESP) in NMS during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through the magnetic p-n jun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in semiconductor physics, a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in the case of no external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and low bias. The control paramete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NESP in NMS are indicated by calc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pin polarization. They are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s, the equilibrium spin polarization in MS and the bias. The effective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can be realized more easily by optimizing the abov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polarization spin-polarized injection magnetic semiconductor p-n j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ar Codes for Soft Decode-and-Forward in HalfDuplex Relay Channels
9
作者 Fangliao Yang Kai Niu +1 位作者 Chao Dong Baoyu Tia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7年第8期22-32,共11页
Soft decode-and-forward(DF) can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amplify-and-forward and hard DF in relay channel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low-complexity soft DF scheme based on polar codes, which features two key ... Soft decode-and-forward(DF) can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amplify-and-forward and hard DF in relay channel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low-complexity soft DF scheme based on polar codes, which features two key techniques: a low-complexity 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 aided list successive cancellation(CALSC) decoder and a soft inform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At the relay node, a low-complexity CALSC decoder i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y adjusting the list size according to the reliabilities of decoded bits. Based on the path probability metric of the CALSC decod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compute the soft information of the decoded bits in CALSC.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scheme outperforms the soft DF based on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and the soft DF with belief propagation or soft cancellation decoder, especially in the case when the source-relay channel is at the high signal-to-ratio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de and forward soft information relaying Polar codes relay chann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