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对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患者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衍鸿 韩稷钰 万大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索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并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康复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1年... 目的·探索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并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康复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未进行双盲法分组及分配隐藏;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疗法联合CPM训练组(常规组,45例)和常规康复疗法联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组(外骨骼组,45例),康复训练前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对2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术后4 d)和康复训练后(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分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常规组和外骨骼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膝关节损伤部位及分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月的康复训练。半月板修补术后常规组和外骨骼组患者康复前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的优良率、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康复训练2个月后2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的优良率,以及HSS评分均较康复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常规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的优良率,以及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外骨骼组(均P<0.05)。常规组患者康复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骨骼组康复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康复后外骨骼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常规组(P=0.001)。康复训练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康复期患者,在同时联合常规康复疗法的情况下,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比CPM对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半月板修补 膝关节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内向外缝合技术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联合修补技术),探讨修补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安全、可靠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修补93例患者的96个半月板大桶柄样...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内向外缝合技术联合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联合修补技术),探讨修补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安全、可靠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修补93例患者的96个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均累及半月板后角至前角与体部交界处(前体部)区域。手术适应症: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前十字韧带(ACL)完整或同时重建。手术技术:撕裂的后角与体部交界处(后体部)至中、前1/3区域采用标准的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上、下表面交错进行垂直褥式缝合,膝后内侧或后外侧作辅助安全切口保护血管神经,伸膝位将缝线在关节囊浅层打结固定;撕裂的后部区域采用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经两个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在关节内完成垂直褥式缝合、打结及剪线。单纯的红-白区撕裂修补后局部植入血凝块促进愈合,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者同时行韧带重建手术。术后对93例患者中的49例共51个半月板进行了平均20.1个月(9.2个月-54.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均进行了临床评估,包括交锁、积液、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随访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无症状者46例(93.9%),关节间隙压痛者2例(4.1%),交锁复发1例(2%)。51个半月板中的44个(86.3%)经MRI复查,结果为:30个(68.2%)完全愈合,13个(29.5%)部分愈合,1个(2.3%)不愈合。38例患者共40个半月板(78.4%)经过二次手术探查,完全愈合者36个(90%),部分愈合者2个(5%),不愈合行半月板切除者2个(5%)。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显示3例伸膝受限〉10°。结论:对于发生在红-红区或红-白区的大型半月板撕裂,采用自内向外与全关节内两种缝合技术可以保证撕裂的全长区域获得有效、稳定的修补,并且与ACL重建同期进行,可以获得很好的主、客观临床疗效。联合修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半月板大桶柄样撕裂的修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华 洪雷 +1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关节镜下全内修补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本院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治疗的患者89例.对其中85例患者应用全内缝合方法手术,经两个后内入路配合髁间窝入路,利用缝合钩修补损伤半月板;同时选择腘绳肌腱、自体或异体骨-腱-骨移植物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结果:可随访者75例(84.3%),随访5~41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采用主观症状检查、临床查体、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25例)及MRI复查(21例)等.随访到的75例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结果均正常,其中25例患者经2次关节镜手术复查结果均为全部愈合;经MRI复查的21例患者中,18例完全愈合,3例部分愈合.结论: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方法是修补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理想方法,术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前交叉韧带 全内缝合法 内侧后角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华 洪雷 +3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蒋协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2月,6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手术病例。入选条件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 目的:回顾性评估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HT)的关节镜下修补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7年2月,6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手术病例。入选条件为:红-红区及红-白区损伤、具备可复位性、半月板组织无复合撕裂及明显变性,进行过二次手术探查。手术技术: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内侧半月板修补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方法:后体部至前体部区域采用标准的自内向外缝合技术,后部区域采用经两个后内侧入路的全关节内缝合技术。结果:平均随访40.6个月(12个月~70个月)。二次手术探查结果:完全愈合57例(85%),部分愈合3例(4.5%),不愈合7例(10.4%)。总体成功率(包括完全愈合与部分愈合)为89.5%。临床评估包括交锁、积液、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其中无症状者59例(88%),关节间隙压痛者5例(7.5%),交锁复发3例(4.5%)。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显示,3例伸膝受限大于10°,1例出现止血带麻痹。结论:对于ACL合并内侧半月板红-红区及红-白区BHT,在重建ACL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联合修补技术对BHT的全长范围进行有效修补,在平均40个月的随访期内,可以获得89.5%的总体成功率,包括85%的完全愈合率及4.5%的部分愈合率,失效率为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桶柄样撕裂 前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缝合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冯华 洪雷 +2 位作者 耿向苏 张辉 王雪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经前方关节镜入路进行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的手术技术,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安全、有效的修补方法。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共采用经前方入路的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36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6例... 目的介绍一种经前方关节镜入路进行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的手术技术,探讨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安全、有效的修补方法。方法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共采用经前方入路的全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36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6例,单纯桶柄样撕裂2例,盘状软骨损伤8例。常规关节镜前内及前外侧入路,缝合时关节镜置于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为缝合通道。膝关节屈曲90°位内翻,呈“4”字位。将预装配可吸收缝线的缝合钩通过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内,在腘肌腱两侧分别进行缝合,关节内完成垂直褥式缝合、过线、打结、剪线的全部操作步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同时行韧带重建手术,具备修补性的盘状软骨损伤者在修补术之前进行成形术。结果其中30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5.8个月。采用临床检查及二次手术探查对半月板愈合状况进行综合评估。30例可随访病例全部进行了临床检查,均属于“无症状”,其中26例进行了二次手术探查,结果25例完全愈合,1例部分愈合,未发现不愈合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前方关节镜入路的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可以达到牢靠的缝合效果,有效地避免损伤腘肌腱及腓总神经,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月板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