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方差函数的银川平原土地利用强度图谱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欢 张荣群 +1 位作者 郝晋民 艾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25-231,F0003,共8页
应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强度的区位变化特征,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依据。该文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和基于半方差函数的地统计学方法,... 应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强度的区位变化特征,为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依据。该文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和基于半方差函数的地统计学方法,对银川平原2006年土地利用强度图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的土地利用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规律性,表现为南-北方向性,在银川平原中部表现明显的带状特征,南部表现明显的环状特征,银川平原的西部和北部土地利用强度较弱,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最低值只有0.9449;各级行政中心、灌排水系统和交通网络控制着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加强各级居民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调控与优化布局以及银川平原西部、北部中低产田的整治利用是当地土地整理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布规律 半方差函数 地学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方差函数与等别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优化布设方法 被引量:25
2
作者 祝锦霞 徐保根 章琳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54-261,共8页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浙江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松阳县为例,探讨县级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选择自然等指数的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浙江省耕地质量监测试点松阳县为例,探讨县级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的布设方法。选择自然等指数的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监测样点的样本容量;采用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地质量的变异情况,利用自然等指数的变异特征与规律实现监测样点的预布设;重点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分等因素、耕地质量潜在变化区域的空间分布,结合等别组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预布设的监测样点进行优化,得到40个监测样点。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样点的精度、代表性、科学性,方法易操作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为耕地质量监测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监测 方法 优化 地统计 半方差函数 等别组合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方差函数的海杂波长相关特征分析
3
作者 孙康 金钢 朱晓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66-2469,共4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相关特征的海上目标检测方法。利用半方差函数,建立海杂波在时间轴上的长相关特征曲线。根据所获得的曲线特征,分别提出半方差曲线拟合斜率和半方差曲线样本均值作为区分目标和海杂波的分形特征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相关特征的海上目标检测方法。利用半方差函数,建立海杂波在时间轴上的长相关特征曲线。根据所获得的曲线特征,分别提出半方差曲线拟合斜率和半方差曲线样本均值作为区分目标和海杂波的分形特征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特征参数都能用以有效区分目标和海杂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海杂波 长相关 分形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滑坡、泥石流沟分布识别中的应用——以四川洪溪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从容 汪明 刘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2,共6页
快速、精确地识别地震后滑坡、泥石流沟的空间分布与覆盖范围,对于认识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理和震后灾区治理至关重要。目前提取滑坡、泥石流沟分布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人为因素影响大,训练过程繁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 快速、精确地识别地震后滑坡、泥石流沟的空间分布与覆盖范围,对于认识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理和震后灾区治理至关重要。目前提取滑坡、泥石流沟分布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人为因素影响大,训练过程繁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半方差函数(semi-variance)模型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实现少光谱信息、无训练样本条件下自动提取滑坡、泥石流沟的方法。以汶川重灾区四川省平武县洪溪河流域为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以裸土、岩石出露为主,且具有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识别典型滑坡与泥石流沟,并能勾画其边界范围;研究区内48.21%的滑坡与泥石流沟覆盖面积得以正确识别,特大型滑坡与大型滑坡识别数量比例分别为100%与80%,泥石流沟识别数量比例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沟 半方差函数(semi-variance)模型 空间结构信息 灾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半方差函数进行裂缝数据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5
作者 许建东 Robert D.Jacobi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99,共1页
本文利用半方差函数对美国纽约州西部地区9个野外观测点实测的裂缝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模式研究。野外最长测线达36m。通过半方差的计算可确定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为此目的,我们编制了FORTRAN程序,对从野外测线所获得... 本文利用半方差函数对美国纽约州西部地区9个野外观测点实测的裂缝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模式研究。野外最长测线达36m。通过半方差的计算可确定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为此目的,我们编制了FORTRAN程序,对从野外测线所获得的裂缝数据进行了整理。我们发现,实验计算的半方差,其空间分布模式可以用5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即线性模型、球体模型、反球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方差函数 裂缝数据 空间分布模式 数学模型 球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土壤持水特性空间变异特征传递函数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改改 张玉龙 虞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69,共4页
为探讨土壤持水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Vereecken和Campbell模型预测辽宁西部风沙土的田间持水量(θ60 cm)和萎蔫含水量(θ15 000 cm),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预测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预测θ60 cm的精确度均低于θ15 ... 为探讨土壤持水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Vereecken和Campbell模型预测辽宁西部风沙土的田间持水量(θ60 cm)和萎蔫含水量(θ15 000 cm),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预测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预测θ60 cm的精确度均低于θ15 000 cm;Vereecken模型的精确度高于Campbell模型.Vereecken模型预测的20 cm^40 cmθ60 cm和θ1 5000 cm半方差模型参数和分形维数较Campbell模型更接近于实测数据,但无法描述0 cm^20 cm的空间结构;因此,Vereecken模型可预测砂质土壤20 cm^40 cmθ60 cm、θ15 000 cm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传递函数 风沙土 田间持水量 萎蔫含水量 Vereecken模型 Campbell模型 半方差函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统计学在方差分析中的应用
7
作者 司炳成 郭海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8-94,共7页
本文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对棉花二因子3水平的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了空间方差分析.土壤趋势因子导致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产量偏差(对均值)在12.6m的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传统方差分析否定了任何处理效应而空间方差分析则指... 本文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对棉花二因子3水平的随机区组试验资料进行了空间方差分析.土壤趋势因子导致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产量偏差(对均值)在12.6m的范围内存在着空间相关.传统方差分析否定了任何处理效应而空间方差分析则指明在0.05水平,播期对棉花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传统方差分析忽视试验误差的空间依变性,使得田间存在的趋势因子掩盖了处理效应.应用空间方差分析可以分离出趋势因子,相对地降低误差项,从而得出真正的处理效应.因此,空间方差分析是田间试验中评价处理效应的有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半方差函数 空间依变性 广义最小二乘法 广义逆
全文增补中
基于星载光子计数雷达数据的森林郁闭度估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武 舒清态 +5 位作者 胥丽 高应群 国朝胜 魏治越 邱霜 宋涵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5,105,共13页
【目的】旨在评估星载光子计数雷达数据估测森林郁闭度(Forest Canopy Closure,FCC)的潜力,为优化森林管理规划提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估测区域尺度FCC的新技术方法。【方法】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光子点云数据为信息源,以... 【目的】旨在评估星载光子计数雷达数据估测森林郁闭度(Forest Canopy Closure,FCC)的潜力,为优化森林管理规划提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估测区域尺度FCC的新技术方法。【方法】研究以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光子点云数据为信息源,以滇西北生态脆弱区香格里拉为研究区,结合54块地面实测样地数据,在前期对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分类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74808个有林地光斑冠层参数进行提取(共计59个),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SVM-RFE)优选特征变量,采用普通克里格(OK)插值出区域尺度特征变量的空间分布,基于贝叶斯优化(BO)算法改进后的随机森林(RF)、K-最近邻值法(KNN)、梯度回归(GBRT)模型建模,以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总体预测精度(P)、残差平方和(R_(SS))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_(RMS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以此构建研究区FCC估测模型。【结果】1)由ICESat-2/ATLAS提取的光斑冠层参数经SVM-RFE优选后,6个(asr、n_toc_photons、n_ca_photons、h_min_canopy、toc_roughness、photon_rate_can)冠层参数的平均交叉验证精度高为0.60,可作为OK插值变量;2)以优选的冠层参数作为OK插值变量拟合最佳半方差函数,所有变量的块金效应(SR<25%)较弱,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除asr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R^(2)=0.689,R_(SS)=2.05×10^(-6),R_(RMSE)=0.1602)外,其余5个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R^(2),0.71~0.93;R_(SS),2.34×10^(-9)~1.54×10^(-4);R_(RMSE),0.0239~0.1886);3)在BO-RF、BO-GBRT、BO-KNN郁闭度估测模型中,以BO-RF模型综合建模精度最高(R^(2)=0.73,RMSE=0.09、P=80.13%),可作为研究区FCC遥感估测模型;4)使用BO-RF模型估测的研究区FCC进行空间制图,均值为0.53,主要分布在0.3~0.6之间,占比77.44%。FCC高值区域总体呈现出由东南向北延伸分布的趋势,与研究区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为优化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一种技术与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ATLAS 贝叶斯优化算法 机器学习方法 SVM-RFE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生物量空间异质性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霞 刘仰乔 +3 位作者 张灿浩 吴萨其拉 朱琳 康萨如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 研究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是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拥有20年放牧历史的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试验样地中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学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对变异系数未发生显著影响;(2)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发现,CK,MG和HG处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均符合指数模型,LG处理符合高斯模型,且结构比大小随放牧强度降低;(3)通过分形维数发现,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空间分布呈现了较明显的均质化趋势;(4)结合2D和3D空间分布图看出,CK和LG处理中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为斑块化分布,MG和HG地上生物量则为梯度分布,趋于均质化。由此可见,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放牧强度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269
10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2 位作者 林启美 李贵桐 陈德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8,共6页
对一块面积为1 hm 2 麦田内的98 个观测点取样分析,测定了代表不同土壤含水率水平下的两个时期土壤表层和底层的 N H4 N、 N O3 N、 Olsen P、表层有机质和全氮等养分。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 对一块面积为1 hm 2 麦田内的98 个观测点取样分析,测定了代表不同土壤含水率水平下的两个时期土壤表层和底层的 N H4 N、 N O3 N、 Olsen P、表层有机质和全氮等养分。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层土壤的 N H4 N、表层土壤的有机质服从正态分布;其余养分基本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按一定的精度和置信水平确定了合理的取样数目。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这些养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 Kriging 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并对两个时期的养分动态的空间变异进行了初步分析。该成果可用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精确农业(施肥)的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半方差函数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遥感的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奇勇 蒋忠诚 +4 位作者 马祖陆 罗为群 尹辉 喻琦雯 李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247,共5页
为了全面掌握岩溶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解决区域内遥感影像阴影区域石漠化信息"缺失"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借助图像处理软件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提取研究区域石漠化指... 为了全面掌握岩溶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解决区域内遥感影像阴影区域石漠化信息"缺失"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借助图像处理软件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提取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剔除阴影区后的石漠化指数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主要受内在因子的共同作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各石漠化等级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岩性和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石漠化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很好地估计了阴影区石漠化指数的"缺失"信息,为岩溶区石漠化监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空间变异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石漠化 半方差函数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株华北落叶松树冠穿透降雨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3
12
作者 时忠杰 王彦辉 +4 位作者 熊伟 于澎涛 郭浩 张雷燕 董晓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77-2886,共10页
森林与水的关系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降雨通过华北落叶松树木冠层后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合理确定准确测定穿透降雨所需的雨量筒数量及位置,2005年生长季在一株样树冠层下按离开树干的位置机械布置了32个雨量筒,测... 森林与水的关系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降雨通过华北落叶松树木冠层后的空间分异规律,并合理确定准确测定穿透降雨所需的雨量筒数量及位置,2005年生长季在一株样树冠层下按离开树干的位置机械布置了32个雨量筒,测定了11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降雨量,并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和穿透降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树冠的叶面积指数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空间变异性,随离开树干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穿透降雨率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性,且随降雨量增大相关性减弱;穿透降雨率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基台值C+C0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C0/(C+C0)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分维数D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这说明较小降雨量时,冠层结构是引起穿透降雨率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降雨量较大时,冠层结构的影响减弱,其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通过Kriging插值法绘制的树冠下穿透降雨空间分布图表明,树冠下存在着穿透降雨的最小区域和有汇集降雨作用的“漏斗”区域,最小区域一般在树干偏东南或南方向,而降雨汇集区域多不固定。在比较了不同雨量筒布设方案的穿透降雨变化后发现,在距离树干1/2冠幅半径的同心环上至少布设内径不小于9cm的5个雨量筒时,测定的穿透降雨量可基本接近整个树冠下的穿透降雨量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穿透降雨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函数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合玲 张辉国 +2 位作者 秦璐 马辉英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69-4980,共12页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显著影响SOM含量,而土壤质地和深度对有机质总体分布水平影响不显著;随土壤深度变化有机质分布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流域内0—80 cm土壤有机质高含量区域与低含量区域斑块化分布呈现孔穴特征,但在80—1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连续,呈现流域东、西两端高而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模式在流域内表现出分异特征,流域中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SOM含量从0—20 cm浅层土壤的2.85 g/kg降至100—120 cm深层土壤的1.51 g/kg;但在流域东部和西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流域西部SOM含量从0—20 cm土壤的1.80 g/kg大幅增加至100—120cm土壤的6.61 g/kg,流域东部SOM含量则从0—20 cm土壤的1.04 g/kg逐步增至100—120 cm土壤的2.86g/kg。艾比湖流域有机质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干旱区绿洲生态景观斑块化分异特征和植被根际沉积特点密切相关,流域内土壤剖面成土演化的空间异质性对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克里金插值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盲蝽及其天敌蜘蛛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静 赵鑫 +4 位作者 王玉军 李光强 刘丽平 孟家华 郑方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96-4205,共10页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烟草(品种为中烟100)不同生长期烟盲蝽及天敌蜘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烟盲蝽的空间格局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为随机、聚集、再随机和再聚集;尽管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格局也依次表现为随机、聚集、随机和聚集分布,... 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烟草(品种为中烟100)不同生长期烟盲蝽及天敌蜘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烟盲蝽的空间格局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为随机、聚集、再随机和再聚集;尽管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格局也依次表现为随机、聚集、随机和聚集分布,但只是在后期与烟盲蝽的空间格局一致。利用BlockKriging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的三维空间插值模拟图能很好地反映烟盲蝽和蜘蛛种群的田间分布状况。同时,对烟盲蝽及天敌蜘蛛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似。所有结果表明蜘蛛种群在较大程度上与烟盲蝽种群存在跟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烟盲蝽 蜘蛛 空间格局 半方差函数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盖度的空间异质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颜亮 周广胜 +2 位作者 张峰 隋兴华 平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17-4024,共8页
利用半方差函数分析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长盛期(6—8月)的植被盖度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表明,荒漠草原生长盛期的植被盖度半方差函数形态符合指数模型,但函数曲线的形态和各参数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其中,6月的植被盖度变程最大,达到100 ... 利用半方差函数分析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长盛期(6—8月)的植被盖度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表明,荒漠草原生长盛期的植被盖度半方差函数形态符合指数模型,但函数曲线的形态和各参数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其中,6月的植被盖度变程最大,达到100 m;7月植被盖度的半方差函数形态具有巢式等级结构;8月植被盖度的变程最小,仅为15 m,但空间变异程度最高。3个月的结构比介于72%—85%,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各向异性分析表明,6月植被盖度在135°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值明显低于其它3个方向(0°、45°、90°),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而7月和8月植被盖度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表现为各向同性。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植被盖度空间异质性的时间动态不容忽视,在野外采样或制图时,要根据时间合理控制采样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函数 时间动态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69
16
作者 刘付程 史学正 +1 位作者 潘贤章 于东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 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以半方差函数为基本工具 ,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运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线性无偏最优插值 ,制作了土壤耕层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和良好的结构性 ,其自相关距离在 11km左右 ;土壤磷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点 ,沿江平田区、地势低洼的圩田及低平田区磷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监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壤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性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方法 克拉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的随机模拟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奇勇 杨劲松 +2 位作者 姚荣江 黄标 孙维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329,共6页
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肥力特征,研究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典型地块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在全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以获得大量的土壤有机质相关信息... 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肥力特征,研究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典型地块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在全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以获得大量的土壤有机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有机质进行了序贯高斯模拟各次实现(SGSV)、序贯高斯模拟平均实现(SGSA)和ordinary Kriging插值(OK),并将SGSV、SGSA、OK与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参数、变异函数、空间分布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K、SGSA改变了有机质数据的空间结构,具有"平滑"效应,SGSA在消除平滑影响方面优于Kriging插值;SGSV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对预测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为揭示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结构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盐渍土改良区土壤有机质空间不确定性的风险研究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 空间变异测量 土壤 有机质 半方差函数 克里格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污染源识别指示意义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长波 李志博 +5 位作者 姚春霞 尹雪斌 吴龙华 宋静 滕应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33,共9页
在面积约10.9km2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以网格法采集了174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统计学软件GS+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这些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通过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点重金属含量进行最优估计,并对... 在面积约10.9km2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以网格法采集了174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统计学软件GS+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这些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通过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点重金属含量进行最优估计,并对这些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识别。结果发现,在研究区内7种重金属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场地特殊的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和地理条件导致点状污染源增大了重金属的空间结构性,呈现出与非典型污染区不同的特征。冶炼厂高炉粉尘排放对重金属的贡献明显高于母质等内在因素,是研究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地统计学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污染源识别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烟区土壤pH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乔红波 张慧 +2 位作者 高瑞 陈胜利 汪孝国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三门峡烟区土壤耕层(0~20cm)pH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pH在6.5~8.8之间变动,能够满足优质烟生产需要,但局部地区pH较高。p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02和2007年变异系...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三门峡烟区土壤耕层(0~20cm)pH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pH在6.5~8.8之间变动,能够满足优质烟生产需要,但局部地区pH较高。pH服从对数正态分布,2002和2007年变异系数分别为15.2%和4.5%,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pH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2002和2007年的变程分别为55.77km和92.39km。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三门峡烟区2002和2007年土壤pH空间分布图和差异图,并分析了土壤pH升高的原因和土壤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GIS KRIGING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体N,P营养物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跃东 何岩 +2 位作者 邓伟 章光新 潘继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表现出一定空间相关性变异特征,同时分形特征表明了其空间变异复杂性较低。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的含量分布图,反映出TN,NH4+-N,TP及PO43-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与采样区水位变化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说明了水位空间变化是影响湿地N,P营养物质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N P营养物质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