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AE-葡聚糖在SHIV病毒TCID50滴定及扩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丛喆 姚南 +2 位作者 蒋虹 金光 魏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确定DEAE-葡聚糖对CEMx174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明确其在SHIV病毒TCID50滴定及病毒扩增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分别使用含DEAE和无DEAE的DMEM完全培养基测定SHIVchn19p7的TCID50。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系列稀释DEAE,加入CEMx174细胞,使用cc... 目的确定DEAE-葡聚糖对CEMx174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明确其在SHIV病毒TCID50滴定及病毒扩增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分别使用含DEAE和无DEAE的DMEM完全培养基测定SHIVchn19p7的TCID50。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系列稀释DEAE,加入CEMx174细胞,使用cck-8测定细胞破坏率。分别选取DEAE浓度为28.125μg/mL和14.0625μg/mL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对CEMx174细胞预处理3 h。再加入SHIV-KB9病毒液,定期测定培养上清中的P24水平,同时做正常病毒对照和DEAE-1640对照,比对不同处理下的病毒扩增情况。结果使用了DEAE后,SHIVchn19p7的TCID50达到了3.16×104 TCID50/mL,不使用DEAE,病毒的TCID50测定为阴性。DEAE对CEMx174细胞的IC50为44.85μg/mL。经浓度为28.125μg/mL和14.0625μg/mL的DEAE预处理后,SHIV-KB9病毒扩增在13 d~17 d达到高峰。而用不含DEAE的1640生长液培养的实验孔在19 d才开始出现阳性反应。结论高浓度的DEAE对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低浓度的DEAE对细胞的破坏率较低,并且能显著促进病毒扩增。DEAE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E-葡聚糖 TZM-bl细胞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半数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1/2抑制剂U0126抑制肠道病毒71型的复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波 丁丽新 +7 位作者 邓娟 张浩 朱萌 易婷 刘静 徐萍 鲁凤民 彭宜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5,共8页
为了揭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复制与宿主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简称ERK通路)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应用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疱疹液,通过易感细胞分离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等方法,成功分离到E... 为了揭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复制与宿主细胞Raf/MEK/ERK信号通路(简称ERK通路)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应用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疱疹液,通过易感细胞分离培养、RT-PCR及序列测定,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等方法,成功分离到EV71临床株.进一步用该分离株感染易感细胞,通过观察宿主细胞p-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病毒特异性衣壳蛋白VP1水平、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以及感染细胞的CPE等指标,以期揭示ERK通路在EV71复制的作用.结果表明,EV71的复制可引起细胞ERK通路的活化;而用MEK1/2特异性的抑制剂U0126预先抑制ERK通路的活化,可显著地降低受染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的感染滴度(以TCID50表示)、受染细胞中EV71VP1蛋白水平、受染细胞中EV71核酸水平,以及受染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提示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对EV71的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EV71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机制、寻找新型抗病毒靶标等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 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衣壳蛋白V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P140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在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艳芳 王若伦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为终末期的分化细胞,常规的质粒转染效率低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目的基因长达3.5kb,为研究RIP140蛋白在非增殖型的心肌细胞表达情况,需要寻找一种更好的过表达系统。... 目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为终末期的分化细胞,常规的质粒转染效率低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目的基因长达3.5kb,为研究RIP140蛋白在非增殖型的心肌细胞表达情况,需要寻找一种更好的过表达系统。方法 RIP140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入p Ad Track-CMV穿梭载体中,在BJ5183细菌中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 Ad Easy^(-1)进行同源重组。经酶切及测序验证的阳性重组克隆转染入AD293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与扩增。采用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CCK-8试剂盒分析腺病毒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鉴定RIP140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分析结果表明RIP140的全长序列正确克隆到Ad Easy TM腺病毒系统中。AdRIP140、Ad-GFP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11.3和1011.7PFU·m L^(-1)。腺病毒感染复数在200以下时,对心肌细胞活力无影响。绿色荧光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d-RIP140感染心肌细胞12 h,RIP14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RIP140全长序列的腺病毒载体,并使其蛋白有效表达于心肌细胞中,这将有助于后续进行RIP140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同源重组 感染复数 细胞病理效应 半数组织感染剂量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的建立及效果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邵顺儒 杨冬芝 +4 位作者 侯盛 陶静 袁秀珍 张慧勇 张蕙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5期77-83,共7页
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 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滴度的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低pH值孵放灭活病毒验证工艺结果表明,低pH值孵放前后蛋白质含量、分子排阻色谱纯度没有明显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室温处理时间≥0.5 h,小鼠白血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的滴度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该去除/灭活效果均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建立的工艺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膜过滤病毒去除 低pH值孵放病毒灭活 分子排阻色谱纯度 蛋白质回收率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