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宫腔镜术中体动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旭 王迪 +1 位作者 疏树华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395,共2页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患者清醒质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门诊检查、治疗中[1]。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手术时间短,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麻醉,但操作时疼痛刺激较为明显,单纯丙泊酚效果不佳,目前指南也推荐与镇痛药物联合应用...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患者清醒质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门诊检查、治疗中[1]。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手术时间短,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麻醉,但操作时疼痛刺激较为明显,单纯丙泊酚效果不佳,目前指南也推荐与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疼痛[2]。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阿片类药物,半衰期短,体内不蓄积[1,3],呼吸抑制作用较强,门诊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在抑制宫腔镜检查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Ce 50),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抑制作用 阿片类药物 药物联合应用 门诊检查 宫腔镜检查 复合丙泊酚 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宫腔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召鑫 徐波 +1 位作者 张兴安 屠伟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Ce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P组... 目的观察静脉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致患者意识消失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Ce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喉罩全麻下手术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P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1组)、中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高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3组),每组16例。麻醉诱导时分别以0、0.4、0.6和0.8ng/ml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15min,然后以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e)1.0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每次待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与靶浓度平衡时以0.2μg/ml逐步升高丙泊酚的靶浓度,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和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Ce50及其95%CI,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D1、D2和D3组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及其95%CI分别为2.30(2.24~2.36)、1.92(1.87~1.96)、1.60(1.55~1.65)和1.41(1.35~1.45)μg/ml。丙泊酚致意识消失的效应室浓度与右美托咪定的血浆靶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84,P<0.01)。与P、D1和D2组比较,D3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着右美托咪定血浆靶浓度的升高,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_(50)逐渐降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4或0.6ng/ml能明显降低丙泊酚致意识消失Ce50,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适合辅助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意识消失 控输注 效应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7
3
作者 魏灵欣 邓晓明 +6 位作者 王磊 隋静湖 张雁鸣 佟世义 罗茂萍 唐耿志 胥琨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9-631,共3页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6.6±1.0)岁ASAI级择期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28例,丙泊酚以效应室靶浓度6μg/ml输注,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开始TCI瑞...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6.6±1.0)岁ASAI级择期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28例,丙泊酚以效应室靶浓度6μg/ml输注,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开始TCI瑞芬太尼,在瑞芬太尼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气管插管。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按Dixon序贯法法则确定,起始浓度为4.0ng/ml,相邻效应室靶浓度梯度为0.2ng/ml。结果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EC50为4.67ng/ml,95%可信区间为4.52~4.87ng/ml。结论在复合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6μg/ml输注条件下,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EC50为4.67ng/ml,95%可信区间4.52~4.87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小儿 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瑞马唑仑用于椎管内麻醉适度镇静的半数有效浓度
4
作者 胡高洪 张学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6-998,共3页
椎管内麻醉不会对患者意识产生明显影响,导致患者对手术室内的陌生环境以及噪音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1],严重者甚至不能配合手术。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普及,椎管内麻醉期间辅以适度镇静十分必要[2]。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类药物,... 椎管内麻醉不会对患者意识产生明显影响,导致患者对手术室内的陌生环境以及噪音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1],严重者甚至不能配合手术。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普及,椎管内麻醉期间辅以适度镇静十分必要[2]。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类药物,起效快、苏醒快且不经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可经肾脏快速排除,不易蓄积[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半数有效浓度 控输注 苯二氮类药物 肝脏代谢 瑞马 不良情绪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丙泊酚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军 孟凡民 裴旭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手术需插入喉罩患者25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为4.0μg/ml,依次降低丙泊酚靶浓度,各相邻比率为1∶1。以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的上一... 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抑制插入喉罩反应的血浆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择期手术需插入喉罩患者25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为4.0μg/ml,依次降低丙泊酚靶浓度,各相邻比率为1∶1。以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的上一级为入选本研究的第1例,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按Dixon′s序贯法调节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如果出现插喉罩阳性反应,则使用上一级浓度;如果阴性反应,则使用下一级浓度。结果插入喉罩时TCI丙泊酚的EC50为2.43μg/ml,95%可信区间为2.05~2.89μg/ml。结论设定合适的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插入喉罩的麻醉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麻醉诱导引起的不良反应,降低麻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控输注 喉罩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患者血浆食欲素A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袁媛 程岑 +2 位作者 汪欢 刘学胜 顾尔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观察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effect-site,Ce)的变化,探讨血浆食欲素A与丙泊酚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择期手术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 目的观察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effect-site,Ce)的变化,探讨血浆食欲素A与丙泊酚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择期手术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于术前1 d根据PSQI量表得分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SD组,n=32)和正常睡眠组(NS组,n=34)。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面罩吸氧,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浆食欲素A浓度。在BIS监测下进行丙泊酚阶梯式血浆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plasma,Cp)设定为1.0μg/ml,当Ce达到1.0μg/ml后,每30秒以0.2μg/ml递增Cp,并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意识消失。继续每30秒以0.2μg/ml递增Cp直至BIS<60稳定30 s以上,停止增加Ce稳定5 min后停止输注。停药后每30秒轻拍并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有反应。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Ce1)、BIS<60稳定30 s以上对应的丙泊酚Ce(Ce2)和苏醒时丙泊酚Ce(Ce3)。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e与食欲素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NS组比较,SD组丙泊酚Ce1[(2.53±0.26)μg/ml vs(2.38±0.30)μg/ml]、Ce2[(3.30±0.35)μg/ml vs(3.15±0.28)μg/ml]和Ce3[(1.76±0.38)vs(1.59±0.26)μg/ml]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食欲素A浓度明显升高[(75.09±16.50)pg/ml vs(39.96±13.78)pg/ml,P<0.05]。NS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Ce1、Ce2、Ce3均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6,0.578,0.344),SD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Ce1、Ce2、Ce3也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5,0.415,0.467)(P<0.05)。结论术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需要更高的效应室靶浓度,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血浆食欲素A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丙泊酚 效应浓度 控输注 意识消失 食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路志红 董辉 +2 位作者 刘明富 冯大鹏 董海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血浆浓度4μg/mL。P组单纯按4μg/mL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e50值为0.84(0.75,0.93)μg/mL,ECe95值为1.40(1.27,1.59)μg/mL。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则分别为1.9(1.83,1.98)μg/mL和2.8(2.72,2.94)μg/mL。两组ECe50值和ECe95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P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Narcotrend指数则高于P组,平均动脉压降低也较P组严重(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效果,降低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控输注 意识消失 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为50时的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4
8
作者 邹蓉 姚凤珍 +2 位作者 季淑娟 郭杰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维库溴铵0.08mg·kg^(-1)·h^(-1),同时TCI丙泊酚。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靶浓度,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8μg/ml,相邻浓度比为1∶1.1;若患者术中平均BIS值>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98μg/ml;若BIS≤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64μg/ml,以此类推。计算丙泊酚Cp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6例患者完成序贯试验。丙泊酚Cp50为1.61μg/ml(95%CI 1.52~1.70)μg/ml。结论腰椎手术中0.5 MAC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及TCI丙泊酚麻醉,术中维持BIS值为50时所需丙泊酚的Cp50为1.6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应室浓度作为目标浓度靶控输注异丙酚的脑摄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铭文 古妙宁 +1 位作者 林春水 盖成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contro11edinfusion,TCI)时效应室浓度(effect compartment concentration,ECC)与异丙酚的脑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2例,以ECC 4.00 μg/ml为目标浓度进行异丙酚TCI静脉全身麻醉,给...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contro11edinfusion,TCI)时效应室浓度(effect compartment concentration,ECC)与异丙酚的脑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2例,以ECC 4.00 μg/ml为目标浓度进行异丙酚TCI静脉全身麻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同步抽取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全血各1 ml,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异丙酚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差(area undercurve ofartenal-jugular bulb concentrationdifference,AUCa-jv值.结果给药后,ECC达目标浓度前,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显著正相关(r ECC-AUC.977,P<001),而动脉血药浓度(arterial concentration,Ca)、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jugular bulb venous concentration,Cibv)与AUCa-jv不相关(rca-AUc=0 054,P=0.92;rcjbv-AUc=0.335,P=0.516).TCI维持ECC为4.0μg/ml至停药前,各时间点Ca与Cjbv间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512).停止输注异丙酚至病人意识清醒时.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正相关(rECC-AUc=0.942,P<0.005),Ca、Cbv也与AUCa-jv呈正相关(rca-AUc=0.986,P<0.001;rcjby-AUC=0.974,P<0.001).结论以ECC为目标浓度的异丙酚TCI时,ECC与AUCa-jv相关性显著,可同步反映异丙酚的脑摄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控输注 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林林 王胜 +1 位作者 代志刚 高元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测定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复合芬太尼麻醉下TCI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选择需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男27例,女28例,18.5kg/m^2≤BMI〈24.0kg/m^2为正常体重组(N组);BMI≥28.0kg/m^2为肥胖组(O组)。两组患者的初... 目的测定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复合芬太尼麻醉下TCI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选择需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男27例,女28例,18.5kg/m^2≤BMI〈24.0kg/m^2为正常体重组(N组);BMI≥28.0kg/m^2为肥胖组(O组)。两组患者的初始血浆靶浓度均设为3.0μg/ml。入选样本从有体动的上一例患者开始计算,其后各例患者血浆靶浓度根据手术过程中有无体动进行调整,浓度变化间隔为0.5μg/ml,按序贯法进行研究,计算丙泊酚的Cp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复合芬太尼1.0μg/kg时,N组丙泊酚的Cp50及95%CI为2.95(2.68~3.24)μg/ml;O组为2.83(2.62~3.05)μg/ml。结论 TCI丙泊酚复合1.0μg/kg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结肠镜检查时的Cp50为2.83μg/ml,肥胖患者TCI丙泊酚意识消失时的Cp50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丙泊酚 芬太尼 控输注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沁岩 黄立 +3 位作者 石岚 欧媛媛 黎国媛 黄成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确定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 50)。方法:选择21例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5岁,ASAⅠ或Ⅱ级。麻醉采用非插管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当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 目的:确定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 50)。方法:选择21例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5岁,ASAⅠ或Ⅱ级。麻醉采用非插管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当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平衡时方可宫腔镜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20μg/kg。监测麻醉不同时点的麻醉深度及不良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第1例患者丙泊酚血浆Cp设为2.5μg/mL,手术中发生体动时为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的比值为1∶1,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组。用序贯法公式计算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 50及其95%CI。结果: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 50及其95%CI为2.23(2.12~2.34)μg/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20μg/kg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 50为2.23μg/mL,为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布托啡诺 宫腔镜手术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崔家田 杨扬 +3 位作者 邱丽 曾祥刚 邹小华 陈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瑞马唑仑0.2 mg/kg(R1组)、0.3 mg/kg(R2组)和0.4 mg/kg(R3组)。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MOAA/S评分为0分时,将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给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3.0 ng/ml,剂量梯度为0.2 ng/ml,并根据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记录入室后安静状态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HR、MAP、BIS。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Probit法计算Cp_(50)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入室后安静状态下比较,麻醉诱导后R1组HR明显增快、BIS明显降低(P<0.05),R2、R3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R1、R2和R3组瑞芬太尼Cp_(50)和95%CI分别为4.23 ng/ml(95%CI 3.91~4.69 ng/ml)、3.55 ng/ml(95%CI 3.25~3.90 ng/ml)、3.42 ng/ml(95%CI 3.13~3.77 ng/ml)。与R1组比较,R2、R3组Cp_(50)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_(50)随着瑞马唑仑剂量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控输注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春宏 尹利群 +2 位作者 刘夏曦 胡庆波 王中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确定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2例,年龄20~6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采用靶... 目的确定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2例,年龄20~60岁,BMI 18~30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应血浆靶浓度(Cp)分别为5ng/ml和4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稳定3min,调整瑞芬太尼Cp,第1例患者为6ng/ml,待效应室靶浓度与Cp平衡后建立气腹。发生气腹反应时,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梯度的比值为1.2。发生气腹反应的标准:建立气腹后3min内HR增快和/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计算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及其95%CI。结果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及其95%CI为4.58(4.14~5.08)ng/ml。结论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反应的Cp50为4.58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腹腔镜手术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运敏 余剑波 刘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1222,共2页
电针是针灸技术的改良,是以一定的频率和强度对穴位施以电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种介质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起到镇静镇痛、增强麻醉效应和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常作为1种辅助麻醉方式应用于临床^([1^5])在针刺辅助丙泊酚麻醉时,... 电针是针灸技术的改良,是以一定的频率和强度对穴位施以电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多种介质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起到镇静镇痛、增强麻醉效应和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常作为1种辅助麻醉方式应用于临床^([1^5])在针刺辅助丙泊酚麻醉时,有关其对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半数有效浓度(ED50)的影响报道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数有效浓度 碎石取石术 辅助麻醉 针灸技术 infusion 体动反应 浓度 意识消失时间 效应 麻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熙哲 吴新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测定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20例择期手术病人行椎管内阻滞。按序贯法给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20min,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5。测定RR、SpO2、PETCO2及动脉血气。结果 雷米芬太尼... 目的 测定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20例择期手术病人行椎管内阻滞。按序贯法给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20min,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5。测定RR、SpO2、PETCO2及动脉血气。结果 雷米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Cp50为1.8μg/L,95%可信区间为1.5~2.1μg/L。结论 雷米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Cp50为1.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控输注 呼吸抑制 半数有效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静贤 车月娟 +1 位作者 李杰 吴涯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76-3978,共3页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贯试验的方法,硬膜外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总剂量为1~1.5mL/kg,如镇痛完善,下一幼儿则把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则下一幼儿把罗哌卡因浓度提高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不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下一幼儿继续使用该浓度。罗哌卡因的浓度视前一幼儿麻醉效果而序贯地按等比级数1.4递增或递减配置。结果:共3例幼儿麻醉效果可疑而被排除,余20例呈有效或无效而进入分析。罗哌卡因在幼儿硬膜外麻醉EC50为0.168%,其95%的置信区间是0.163%~0.175%。结论:利用序贯试验方法测得罗哌卡因在小儿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EC50为0.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尿道下裂 麻醉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小儿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插管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雁华 王天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确定经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条件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方法择期乳腺癌全麻女性患者32例,年龄24~59岁。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后,丙泊酚2~3mg/kg分次推注继以6~8m... 目的确定经超声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条件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方法择期乳腺癌全麻女性患者32例,年龄24~59岁。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后,丙泊酚2~3mg/kg分次推注继以6~8mg·kg-1·h-1恒速泵注,维持BIS40~60。使用Dixon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初始靶浓度3.5ng/ml,平衡10min后行气管插管,靶浓度梯度0.5ng/ml。采用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Ce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有1例患者因严重心动过缓而排除。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Ce50为3.48ng/ml,95%CI为2.22~4.97ng/ml。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道表面麻醉无肌松插管TCI瑞芬太尼Ce50为3.48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雾化吸入 气道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 瑞芬太尼 控输注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抑制胃镜置入反应半数有效浓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飞 李霞 +8 位作者 王惟 李彬 罗文强 李聪 秦岩 林小璐 李莉莉 贺轲渝 薛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患者胃镜置入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50%,EC50)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患...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患者胃镜置入反应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50%,EC50)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患者,年龄(59.11±10.08)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组(丙泊酚组),R1组(0.5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R2组(1.0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R3组(1.5 ng/mL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各组丙泊酚EC50,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血浆效应室浓度设为5μg/mL,相邻阶梯浓度差值为1μg/mL,进镜吞咽反射或体动,则下一患者丙泊酚浓度提升一阶梯,反之则降低一阶梯。采用Probit回归分析不同组别丙泊酚EC50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记录各组手术时长、麻醉及复苏时间、术中呛咳、呼吸和心率抑制等不良事件。结果:C、R1、R2、R3组丙泊酚EC50依次为6.686、6.476、5.970、5.640μg/mL;4组手术及麻醉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长: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心率(heart rate,HR):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镜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中呼吸抑制:R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R3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术中,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为1.0 ng/mL时,与丙泊酚TCI配伍使用更为安全有效,患者呛咳、呼吸抑制或心动过缓的情况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输注 半数有效浓度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抑制扩宫颈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军 白勇 吴新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测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时雷米芬太尼抑制人工流产术中扩宫颈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方法40例择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病人,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固定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3μg/ml),雷米芬太尼按序贯法... 目的测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时雷米芬太尼抑制人工流产术中扩宫颈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方法40例择期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病人,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固定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3μg/ml),雷米芬太尼按序贯法给予。相邻效应室靶浓度之间比率为1.2。输注3min后开始手术。记录病人有无体动反应。结果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宫颈时体动反应的雷米芬太尼Ce50为2.24ng/ml,95%可信区间为1.97~2.55ng/ml。结论在复合靶控输注3μg/ml丙泊酚时,雷米芬太尼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宫颈的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为2.24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控输注 人工流产术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白蛋白浓度对淋巴外科胸导管成形术全麻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明雪 盛崴宣 +1 位作者 姜静雯 关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分析讨论血浆白蛋白浓度对淋巴外科胸导管成形术全麻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2019年我院因胸导管梗阻、狭窄的患者择期全麻下行胸导管成形术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术前白蛋白的含量随机均分为A、B、... 目的分析讨论血浆白蛋白浓度对淋巴外科胸导管成形术全麻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2019年我院因胸导管梗阻、狭窄的患者择期全麻下行胸导管成形术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术前白蛋白的含量随机均分为A、B、C 3组(n=30)。术中3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麻醉处理,记录3组患者诱导时患者失去意识的时间(T1)、各组停药时BIS值、停药到BIS≥80恢复时间(T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3)、苏醒时间(T4)、拔管时间(T5)。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泊酚意识消失Ce、停药到BIS≥80丙泊酚Ce、丙泊酚苏醒Ce。血流动力学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概率。结果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T4、T5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在停药时BIS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T1对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概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导管梗阻、狭窄的患者行淋巴外科胸导管成形术时,不同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的患者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中基本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低蛋白血症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快,更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白蛋白浓度 胸导管成形术 丙泊酚 控输注 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